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分布 >> 秋,家乡的米线是菊的味道
米线的种类实在太多太多,随便找个云南人一问,总能如数家珍般讲出许多种米线来。过桥米线、小锅米线、罐罐米线、豆花米线、炒米线、凉米线等等,这些是做法上的不同,焖肉米线、杂酱米线、牛肉米线、羊肉米线、土鸡米线、耙肉米线、鳝鱼米线、肠旺米线等等,这些又是“帽子”(云南人对覆盖在米线上面主料的叫法)上的不同了。如果说“民以食为天”,那米线就是云南人民“天”上的朵朵彩云,它们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形神各异又都引人入胜。而这大有可观的彩云之南里,最有名的,当属蒙自的过桥米线了。
作为一名求学云南的山东人,我第一次吃过桥米线是在大学入学不久。一同前往的同学问我想吃什么?我想起《鹿鼎记》里韦小宝讨好沐剑屏时准备的过桥米线,又想起《射雕英雄传》里嗜好美食的洪七公在提到段王爷请他来云南时,也提起了云南火腿、过桥米线和饵块的美味,便提议吃过桥米线,于是她领我到了一家知名的米线连锁店。
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各类米线的价目,过桥米线赫然在列,且有着不同的套餐档次。套餐名字起的很有意思,从秀才、举人、进士一直到状元,价格也从二十到上百元不等。我们点了两个秀才套餐,她问我知不知道套餐为何如此取名?然后开始娓娓讲述一个书生读书赶考,妻子每日送米线,后来无意间发现过桥米线的做法,再后来书生功成名就,夫哲妻贤的爱情励志故事......我不由对她啧啧称赞,云南人对米线之热爱,不单有此佳话,她讲起来也如此流畅动人、深入人心。
谈笑之间,服务员端上来了两个很大的海碗,里面的汤波澜不惊,但服务员还是一再提醒小心被烫,原来汤的表面封着一层浮油,所以温度极高但没有热气腾出,紧接着又端来鸡肉、猪肉、火腿、鹌鹑蛋以及一些素菜和配料......我看着琳琅满目的大小盘子,有点不知所措,就跟着同学的操作,依次把鹌鹑蛋和肉类倒进海碗里,待烫熟后,又把其余的配菜一股脑儿丢了进去,最后放进米线,待服务员撤走多余的盘子后,我才如释重负,开始品尝起传说的过桥米线来。
爽滑Q弹,鲜香可口。我一边吃着,一边听同学介绍这汤需要放入哪些肉类精心熬煮方得此乳白颜色,这配菜配料又有哪些讲究方能在汤内调和激发出如此的鲜美滋味,越听越吃得来劲。她笑着夹起汤里的一小片黄色,得意地介绍说,这菊花瓣是新鲜菊花,因为现在正是九月入秋时节,才在这过桥米线中吃到了菊花瓣,其他时候是没有的。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秋天的萧索之意突然弥漫胸中,游子之情顿生。入秋赏菊,古今大有人在。但无论是“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丛菊两开他日泪”的悲戚,“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豪情,抑或是其他种种情思,在云南,都可以化作美味入了这米线汤中,一饮而尽了!我不由赞叹妙极,没想到大名鼎鼎的过桥米线,在金秋时节,还有“菊花过桥米线”这一升华之作!
这就是云南的米线,它是雅俗共赏、无分高低的。它既可以是高汤浓郁、用料讲究的过桥米线,也可以是清汤寡水、腌菜辣子的素汤米线,它可以阳春白雪,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珍馐佳肴,也可以下里巴人,在田间地头、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滋润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于我来说,它更可以在秋天到来时,承着几瓣菊花,带来无尽的秋意遐想,让思念更加香醇,让思乡更加熨帖。
看着碗中飘零着的几片菊瓣,我不由想起北宋词人晏几道的那句:“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