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见于甲骨文。风,本义是一种因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空气流动的现象。
《说文》:风,八风也。
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
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从虫,凡声。凡风之属皆从风。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观刈麦》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好,吹来了光、吹来了暖,吹绿了江南的彼岸、吹响了燕子的你呢喃,吹皱一池春水——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南唐·冯延巳《谒金门》
忽然刮来风吹皱了池塘的水,也将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吹得动荡不安,起伏不平静。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丈夫远行在外,女主人公孤独一人,不由产生寂寞苦闷。
细细品读这首诗,不免被最后一句吸引。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对于她来讲,最大的喜事就是心上人归来吧。喜鹊的再次鸣叫,于是,无须过多语言,只这一句“举头闻鹊喜”就够了,词如池塘的涟漪,波折不停,最后掀起了一个较高的波浪,定住作结,婉转含蓄,耐人寻味,称此句为本词的画龙点睛之笔不为过。
于此有异曲同工的便是李易安的《醉花阴》了——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中国人总是讲究含蓄、讲究诗意、意境,把深深的思念藏在字里行间、举手投足间,深闺少妇思念远在他乡的丈夫,听到喜鹊鸣叫便心生欢喜。与此相比,李易安倒是豪放,赏花、喝酒,但再逍遥快活也难免思念成疾,人比黄花瘦。思念是根棉线,一头是远在他乡的人而,另一头是守在家中盼望团圆的人。她想他,远在他乡的人儿也有心中的牵挂——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李白《寄东鲁二稚子》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行行重行行》
有相思。是因为有离别。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
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性的人,社会性是社会性动物的意识的表现,它使社会内部个体的生存能力远远超过脱离社会的个体的生存能力。
社会性主要包括这样一些特性,如利他性、协作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
你听——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张思肖《寒菊》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罗与之《商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郑思肖的菊花令人敬佩,在过了好久之后的今天,呼呼的“北风”依然让人瑟瑟发抖!
罗与之的《商歌》极有意思,以五行学说来看你,商主西方之音,与秋之肃杀相照应,但诗中描绘的确实春景,那为什么是“商歌”呢?细思极恐:对于穷苦人家而言,春天却还是像秋天般萧瑟凄凉。以此看,这诗所用的对比至少有三回,一是诗题秋与诗里春的对比,二是春满天地与独无春的对比,三是「负薪」与「花下」的对比。
唐后主的无奈、美好时光的流逝与怀念岂不正是生活?
陆游唐琬揪心的爱情,他词中来自母亲的“东风”吹落了灼灼之桃花。
东风、西风、南风、北风随他去吧,任尔东西南北风!说不定还能——胡了。走,跟着苏东坡去看幽美宁静的初夏美人: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苏轼《阮郎归·初夏》
谭论古今,让历史告诉未来,让历史照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