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方剂学20考研进行时第七十七天

发布时间:2020/8/18 20:00:34   点击数:

l第九章补益剂(五)

1.方剂对比分析与鉴别应用

(1).大补阴丸与六味地黄丸虽均能滋阴降火,但后者偏于补养肾阴,而清热之力不足;前者则滋阴与降火之力较强,故对阴虚而火旺明显者,选用该方为宜。

(2).左归丸与六味地黄丸均为滋阴补肾之剂,但立法和主治均有不同。六味地黄丸以补肾阴为主,寓挟于补,补力平和,适用于肾虚不著而兼内热之证;左归丸纯甘壮水,补而无泻,补力较峻,适用于真阴不足,精髓亏损之证。故《王旭高医书六种·医方证治汇编歌诀》中说:“左归是育阴以涵阳,不是壮水以制火。”

(3).左归饮与左归丸均为纯补之剂,同治肾阴不足较轻之剂,同治肾阴不足之证。然左归饮皆以纯甘壮水之品滋阴填精,补力较缓,故用饮以取其急治,适宜于肾阴不足较轻之证;左归丸则在滋阴之中又配以血肉有情之味及助阳之品,补力较峻,常用于肾阴亏损较重者,意在以丸剂缓图之。

2.具体方剂——补阴类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

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

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水煎服。

滋补肝肾。

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1)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之和,故仍以补肾为主。体现了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

(2)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

(3)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补中寓泻,以泻助补,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若虚火明显,加知母、玄参、黄柏等加强清热降火之功;兼脾虚气滞者,加白术、砂仁、陈皮等以健脾胃。

脾虚泄泻者慎用。

(1).知柏地黄丸又名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方。即六味地黄丸加知母盐炒、黄柏盐炒。功用:滋阴降火。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2).杞菊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功用:滋肾养肝明目。主治:肝肾阴虚证。

(3).麦味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功用:滋补肺肾。主治:肺肾阴虚证。

(4).都气丸即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功用:滋肾纳气。主治:肺肾两虚证。

?左归丸

左阳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降,

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大怀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真阴不足证。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省,脉细。

(1)重用熟地滋肾填精,大补真阴,为君药。

(2)山茱萸养肝滋肾,涩精敛汗;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龟、鹿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髓,龟板胶偏于补阴,鹿角胶偏于补阳,在补阴之中配伍补阳药,取“阳中求阴”之义,均为臣药。

(3)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菟丝子补肝肾,助精髓;川牛膝益肝肾,强筋骨,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之效。

(4)左归丸是张介宾由六味地黄丸化裁而成。他认为:“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阴之法不宜渗”(《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故去“三泻”(泽泻、茯苓、丹皮),加入枸杞、龟板胶、牛膝加强滋补肾阴之力;又加人鹿角胶、菟丝子温润之品补阳益阴,阳中求阴,即张介宾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景岳全书,新方八略》)之义。本方“纯补无泻、阳中求阴”是其配伍特点。

本方俱为滋补之品,纯甘补阴,纯补无泻,兼阳中求阴之法。

?左归饮

补肾滋阴左归饮,熟地山药山茱萸,

枸杞苓草同煎服,肾阴亏损此方医。

熟地、山药、枸杞子、炙甘草、茯苓、山茱萸

补益肾阴。

真阴不足证。腰酸遗泄,盗汗,口燥咽干,口渴欲饮,舌尖红,脉细数。

重用熟地为主,甘温滋肾以填真阴;辅以山茱萸,枸杞子养肝血,合主药以加强滋肾阴而养肝血之效;佐以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山药益阴健脾滋肾,合而有滋肾养肝益脾之效。

甘纯平补,滋肾、健脾、养肝并用,共奏补益肾阴之功。

?大补阴丸

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随蜜丸方,

咳嗽略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熟地黃、龟板、黄柏、知母、炒猪脊髓、蜜

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或痿软,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1).本方以滋阴降火为法,以“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宜常养其阴,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为理论依据。

(2).重用熟地滋补真阴,填精益髓;龟板滋阴潜阳,补肾健骨,二药相须,补阴固本,滋水制火,共为君药。

(3).黄柏苦寒泻相火以坚阴;知母苦寒而润,上能清润肺金,下能滋清肾水,与黄柏相须为用,苦寒降火,保存阴液,平抑亢阳,即所谓清其源,均为臣药。

(4).应用猪脊髓、蜂蜜为丸,此乃血肉甘润之品,填精益髓,既能助熟地、龟板以滋阴,又能制黄柏之苦燥,俱为佐使。本证若仅滋阴则虚火难清,单清热则犹恐复萌,故须培本清源,使阴复阳潜,虚火降而诸症悉除。正如《删补名医方论》中说:“是方能骤补真阴,以制相火,较之六味功用尤捷。”

滋阴药与清热降火药相配,培本清源,标本兼顾。其中龟板、熟地用量较重,与知、柏的比例为3:2,表明本方以滋阴培本为主,降火清源为辅。

真枪实练:

1.六味地黄丸和地黄饮子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46)

A.山药、熟地黄B.茯苓、山茱萸C.官桂、炮附子D.泽泻、牡丹皮

2.大补阴丸的功用是(-46)

A.滋阴补肾B.滋阴疏肝C.滋阴降火D.滋阴潜阳E.滋阴息风

3.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者,治宜选用(-49,-52,-46)

A.六味地黄丸B.一贯煎C.当归六黄汤D.大补阴丸E.百合固金汤

4.大补阴丸适用于(-)

A.阴虚火旺所致骨蒸潮热B.相火亢盛所致盗汗遗精

C.虚火灼肺所致咳嗽咯血D.阴虚内热所致足膝疼热

答案与解析:

1.B。此题曾在考查六味地黄丸和地黄饮子的组成。六味地黄丸的组成: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非常典型的“三补三泻”。地黄饮子组成:干地黄、巴载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门冬、石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可见两方中共同的药物是茯苓、山茱萸。

Tips:六味地黄丸为重点方剂,应全面掌握。需要注意:①“三补三泻”、“三阴并补”、“以补为主”的配伍特点。②体现了“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③主治临床表现要熟悉,尤其是“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小儿囟门不合”,有以多选题形式命题的可能性。④附方因在中医内科学中出现较多,建议在此要熟悉。

2.C。大补阴丸主治阴虚火旺证,方中重用熟地、龟板滋阴潜阳,壮水制火。以黄柏、知母相须苦寒降火,清其源。大补阴丸中均为滋阴降火之品,功用为滋阴降火。

3.D。肾中水火,本为既济以生存,肾水一亏,则相火失制,乃生虚火、虚热诸证。遗精、盗汗,皆由相火内扰或阴虚内热所致;骨蒸潮热,咳嗽咯血,舌红少苔,俱为相火内动,耗伤真阴,乃至肺肾两伤而起,本症状为阴虚火旺证。治用大补阴丸滋阴降火。

4.ABCD。本题考查大补阴丸的主治。

编辑:青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pz/1831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