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城乡文化微刊16期宣金祥观赏菊花正当

发布时间:2021/3/11 12:45:23   点击数:

城乡文化·城乡文艺

观赏菊花正当时

◇文/宣金祥

深秋初冬,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去年,我所在的小城花市还很少有菊花出售。今年,乍寒还暖的深秋,菊花呼啦啦一齐涌了出来,给广场花鸟市场增添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能有闲情逛逛花市,一眼便知菊花唱主角。黄菊像金,灿烂鲜丽;白菊似雪,清纯洁净;紫菊若霞,袅袅娜娜;红菊如血,沉稳端庄。还有淡黄的、乳白的、粉红的、浅紫的,也有黄中带白、白里透红、红中染紫、绿蕊白瓣的,等等。或含苞,或怒放。

盈盈拥成一群的花朵,大的赛碗口,小的像星星,密密的花瓣,条条缕缕,如金丝如玉簪,或卷或垂,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沉甸甸、水灵灵的花盘,似手一掐便能溢出汁来。墨绿的叶,静静地衬着艳艳的花,很是动人。菊之风情,万般千种,无可言尽。

逛花市,看菊展,赏之品之,发现众“菊仙”的名字意韵超凡,形象贴切。这些绝妙的菊花题名,虽不是诗句,却如诗般地赋予欣赏者以美感和激情。笔者观赏之余,摘录一些佳句,以增加赏菊雅趣。

以花色命名,白色菊花被称之为“银丝串珠”,“空谷清泉”、“珠帘飞瀑”、“月涌江流”;黄色的有:“黄莺出谷”、“混金狮子”、“沉香托桂”;绿色的有:“平洒绿燕”、“绿阳春”、“绿柳垂阴”、“春水绿波”;白色微绿的称“玉蟹冰盘”;红色中夹白的叫“枫叶芦花”,红白绿三色的名为“三色牡丹”、“绿衣红裳”等等。

以花瓣命名,“惊风芙蓉”、“飞龙舞爪”、“松林挂雪”、“落花飞絮”、“香罗带”、“老翁白发”、“金铃阁”等等。

以花形命名,如松针形的“白松针”;毛刺形的“金毛棘”;托桂形的“金盘托桂”;莲座形的“黄石公”;球形的“金碧辉煌”等等。

也有以历史人物和故事命名的,如“出师表”、“龙城飞将”、“木兰换妆”、“龙图阁”、“白西厢”、“嫦娥奔月”、“湘妃鼓瑟”等等。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蕴含一串动人的故事,启发人们的联想。

还有以景色命名的,如“幽谷残霞”、“平湖秋月”、“太白积露”、“潇湘夜雨”、“春江月色”、“细雨寒沙”、“夕阳松阴”、“风清月白”、“柳浪闻莺”、“断桥残雪”、“黄鹤楼”等等,让人在观花之时,融入大自然。

此外,尚有一种依据色、瓣、朵综合成“韵”而命名的,叫“醉荷”,取其似荷非荷,极似微醉之人,飘洒无羁;又如“醉舞杨妃”,取其色粉红,瓣肥厚,形多姿,极似历史故事中的杨贵妃带醉曼舞。

总之,菊花的艺名甚多,皆富有诗情画意,雅俗共赏,比喻贴切。此时,笔者不禁想起古人那一首首流传千古、引人万千遐思的菊花诗,古代诗人往往把秋天、秋景、秋色与菊花融为一体,吟出许多赏菊、喻菊、咏菊之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衰露掇其英”是陶渊明独爱菊花的千古绝唱。陶翁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放弃了七品县令,决然小隐于野,远离尘俗,对菊饮酒,悠然自得,他所描摹的生活也够从容闲适的了。同时,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一种出自内心的对摆脱尘世羁缚的欣喜。然而仔细揣摸,当然陶翁的内心实际上蕴藏着深沉的感伤。

欧阳修的境遇则大异于陶渊明,欧阳翁眼中的菊花自然不同。其“西风酒旗市,细雨黄花天”,喻的是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实是咏尽秋日菊花之佳趣,得意之情亦溢于言表。

黄庭坚的“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和杜甫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都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喻己怀才不遇,无处施展才华,光阴徒催人老,表达出这种难遣的郁闷心境。

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胸怀气度、遭遇风格就更不同了,他的几首咏菊诗可谓独树一帜:“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不仅赞美了菊花不畏霜寒的傲骨,而且也为菊花在霜寒季节里独放鸣不平,直抒自己的不凡抱负。

借菊花以示离别之情的有刘禹锡的“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黄蝉我却回”,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然而借菊叙情更为动人心弦的还是李清照的《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她以菊花自比,把思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了千古绝唱。

菊花盛开

但作菊花诗最多的,还是《红楼梦》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其中有忆菊、访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等等,情由或许是“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罢了。

徜徉于花市,熙熙攘攘,赏菊买菊的人络绎不绝。售菊的花农喜形于色,手忙脚乱。带几盆回家,置于屋角,秋灵便跟随主人登堂入室。挑几枝最喜欢的,插于案头,读书品菊,平添一份雅士情怀。

菊花,还是一种生存力很强的植物。春天里剪下一根枝,截成几段,院里、盆里随意一插,就会生根发芽。待至秋日,便开成一片。虽不像牡丹那样华丽,可菊花之清雅高贵不逊于牡丹。若经精心嫁接,一生十、十生百,年复一年,菊的花式便越变越多。全国各地成百上千种不同色泽和形状的菊花便是园艺师如变魔术般培植出来的。

菊花,知恩图报,它不仅极具观赏价值,而且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恐怕世上没有其他花能与之相比。

菊花茶,是一种以菊花为原料制成的花草茶。菊花茶经过鲜花采摘、阴干、生晒蒸晒、烘培等工序制作而成。据古籍记载,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菊花茶起源于唐朝,明清时代菊花茶就作为清凉茶饮用,广泛应用于民众生活中。菊花泡龙井称之“菊井”,泡普洱称之“菊普”,“菊+茶”合用,相得益彰,十分受人欢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因而具有多重保健功能的茶用菊花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菊花枕,以菊花晒干作枕心,称之为菊花枕。菊花枕由来已久,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就有“菊花枕”记载;清朝《清宫二年记》说慈禧太后每年到秋菊傲霜怒放,总要采摘大朵菊花,暴晒后装入枕袋,置头下就寝。

古人所以喜用菊花枕,就在于取其清热疏风、益肝明目、抗感染等特性,通过所含微量龙脑、樟脑、菊油环酮挥发“药气”,刺激用枕者头颈皮肤之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起“通关窍,利滞气”作用,促使神经、肌肉与关节功能协调,受到解痛祛病效果。譬如南宋陆游以菊花枕为伴治愈头风病,他乐得举杯吟诗:“菊得霜乃荣,性与凡草殊。我病得霜健,每却稚子扶。岂与菊同性?故能老不枯。今朝唤父老,采菊陈酒壶。”自此在养身史上,以“头风便菊枕”名句传世。菊花枕还可治头晕眼花,夜晚催人酣睡,翌晨起床神清目明。故民谚有云:“菊枕常年置头下,老来身轻眼不花。”

说起菊枕,其制法简易。秋末冬初,摘取盛开后将谢的菊花,撕开花瓣揉碎晒干,充作枕心填进细密柔和的布枕袋,即成菊花枕。这一家制菊花枕,三年内仍可保留菊香药力。

人生天地间,应如菊花般,拥有无意争春之豁达和从容,坦然烂漫于秋日,为人间添彩增色,倾情奉献。

作者简介

宣金祥,安徽省天长市纪委监委干部,在各级报刊、微刊发表新闻与文学作品多篇。

本栏责任编辑郑彤

END

城乡文化微刊投稿须知●●

城乡文化微刊感谢您的投稿。

1.主要栏目:名人笔谈、繁星闪烁、乡村亮点、城市热点、国学纵横、卫士广角、文旅文创、未来之星、文学艺术、诗词吟谈;

2.投稿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3.投稿格式:请注明“城乡文化微刊”字样,内文请以作品+作者简介+近照+联系方式的格式;

4.稿酬分配:打赏60%支付稿费,40%用于平台维护;

5.投稿邮箱:cxwh_ah

.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pz/1983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