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品种 >> 吃在上海寻蟹记蟹middot菜
秋天该很好
你若尚在场
..........AUTUMN..........
蟹有百般美好,就有百般吃法,聪明的古人早已解锁了蟹的百味通关,食法多端;
早在周朝时,即有食蟹胥(一种蟹酱)的记载,《周礼》:庖人共祭祀之好羞。郑注:好羞谓四时所膳食,若荆州之羞鱼,扬州之蟹胥。胥是酱,古人又称醢。当时以青州蟹最为名贵,蟹胥已入周天子食谱;
魏晋南北朝时已有腌蟹的吃法,有“鹿尾蟹黄”一菜,隋代谢讽在《食经》中记载了“成美公藏蟹”一肴。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收有藏蟹法,详细介绍了用稀糖水、盐、蓼汤、姜末等腌制螃蟹的方法;
隋代之时,蟹被列入贡品。《大业拾遗》介绍隋代苏州产的蜜蟹、糖蟹、糟蟹颇负盛名。隋炀帝有一种专用菜叫“镂金龙凤蟹”,就是在糖醉蟹上面盖一张镂刻龙凤图形装饰的工艺菜,足见蟹之珍贵;
唐代食蟹更加普遍,吃法也多样。唐丰巨源《烧尾宴食单》中记载有金银夹花平截的点心,说明是剔蟹细碎卷,可能是用白如银的蟹肉加黄似金的蟹黄做成的花卷;
到了宋代,则有蟹黄包子、炝蟹、炒蟹、渫蟹、蟹羹等蟹之美味。宋代陆游诗道:蟹馔牢丸美。所谓牢丸即指包子。《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中记载的炒蟹、渫蟹、洗手蟹、酒蟹等,据说花样达三十多种。
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里还记载了一种叫“蟹酿橙”的做法:“橙大者截顶,剜去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实其内,仍以蒂枝顶覆之,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加苦酒入盐,供,既香而鲜。”
元、明时期以吃洗手蟹为时尚。洗手蟹以盐、酒、橙皮、花椒等调料腌渍而成,鲜美异常;明人宋诩所撰的《宋氏养生部》称颂的玛瑙蟹也很别致:用蟹烹,解脱其黄、肉,水调绿豆粉少许,烦揉以鲜乳饼,同蒸熟块,界之以原汁,姜汁、酒、醋、甘草、花椒、葱调和浇用。这只菜中要加入鲜乳饼,即新鲜的干酪,也是前所未闻,自成一味。
而如今到了食蟹之城上海,蟹的吃法自然取其精华沉淀且历久不衰,除了传统的蒸煮、上篇说的蟹面和醉蟹,还有诸如蟹黄豆腐、蟹粉小笼、蟹炒年糕、蟹粉狮子头等等民间盛行的蟹菜,下面就来举个栗子,来看看魔都,如何不负秋天不负鲜。。。。。。
PART01蟹粉小笼·佳家汤包
“可能是上海最好吃的汤包”,佳家汤包,是上海人心中的白月光,十个朋友九个会推荐,这家来上海必吃的小笼汤包,如今已然蜚声国际,很多老外都是拿着旅游攻略指南来此打卡;
记得有次身边坐了两位男士,面前垒了四笼汤包,也不说话埋头苦吃,最后一笼快见底的时候有一位说了句“うまい”,方知道旁边坐的是两个鬼子,哦不,日本友人;
我们以前总是去黄河路的那家店,仗着人多,可以连着对面的“小杨生煎”一起打卡,分组行动配合默契,排队的排队占位的占位,最后合二为一完美梭哈!只是每次都觉得是场战役,紧张刺激,相比之下多了胜利的喜悦,少了份静下心来品尝美食的心,毕竟,温吞的我并不适合心急火燎的节奏!
于我们这次,选择了丽园路总店,源于我还想就近打卡的另外两家店,以及对未知地方的好奇,这家店位于一条安静的街巷里,到达也比较方便,距离陆家浜路地铁站仅5分钟路程;
这是佳家最老的一家店铺,如今已经重新做了装修,很温馨的老上海调调;早上七点多到的,很意外居然不用排队,完全没有黄河路摩肩擦踵的热闹情景,甚合我意,瞬间有爱!
“现点现包,现蒸现吃”是其特色,一笼汤包大约要等十多分钟,喜欢坐在窗边景观台,等餐的时候看看沿街的风景和形形色色来来往往的过客,也是一种舒服;
蟹粉鲜肉+鲜肉虾仁双拼+鸡鸭血汤,齐活!话说同伴对鸡鸭血汤甚为满意,一勺之下赞不绝口,比吃蟹黄小笼还要兴奋;
鲜肉是其立店根本,一定要品,皮很薄但是提起来不破,关键是有韧劲,能做到让你喝到满口的汤汁,然后就是鲜肉滑嫩爽口的幸福感;
蟹粉鲜肉,感受到了小笼包的高光时刻,入口会感觉有点腥,之后就是极致鲜,能吃到蟹粉的绵密和鲜肉的甜嫩,边吃边眯着眼很享受的那种;
可惜我高估了我同伴的接受能力,她觉得蟹粉的腥气腻人,吃了一个就不愿尝试了,相反虾仁最受她的垂青,我反而觉得一般,所以说个人口味还是应人而异的;结果就是我对付一笼蟹粉鲜肉,撑到不行!
点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佳家汤包,是我心目中最好吃的小笼,即便在30分钟以后,一位上海阿姨和我说佳家现在不好吃了,都改变不了我的选择,毕竟,相对而言,这个味道是我认可喜欢的鲜;
小贴士:建议大家点的时候注意征求一下各自需求,不要像我们这样最后剩下许多实在有些浪费;土豪可以尝试点纯蟹粉,现在已经涨到了,一定要配姜丝醋哦;有选择强迫症的可以点份全家福,里面涵盖鲜肉、蟹粉、和香菇,基本都可以满足,性价比也较高;不过汤包吃多了真的会鲜到腻,这时候的鸡鸭血汤就是灵丹妙药般的存在,细嫩爽滑,清口必备;
佳家汤包(丽园路总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pz/20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