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黄花岗上黄花香赏菊你要熟读的10首古

发布时间:2021/9/3 10:19:23   点击数:
北京痤疮医院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1/8579915.html

一年一度秋风劲,

遍地黄花分外香。

秋冬时分,广州花事仍繁,

但菊花正是时令之花。

在广州,赏菊有两大去处:

一是广州文化公园的“羊城菊会”。这一传统雅事,至今已办了59届。

所谓“菊会”,大概有着一年一会,以菊会友之意。赏菊从昔日的文人雅事变成大众的赏心悦事。

二是,黄花岗公园的黄花文化节。

黄花文化节已有四届,却有后来居上的势头,这里的菊花展一年比一年盛大,依托公园里的苍松翠柏,默池拱桥,竹林曲径,色彩缤纷的菊花铺展得如同一个梦境。

细看这枚黄花节徽章,以黄花岗起义日3.29的数字,挥洒成一个写意的“菊”字,既呼应菊展主题,又点出黄花岗公园的渊源。蕴意深刻。

赏菊

黄花岗浩然黄花有风骨

气势恢宏的“浩气长存”牌坊下,大型花艺景观《共享和平,共建繁荣》,以双手呵护飞翔的和平鸽为造型,寓意对和平的热切追求与向往。孩子们抬头仰望着这只“花鸽”,童稚的脸庞与花朵相互映衬,多么美好的一幕。

野趣横生的悬崖菊、挺拔而立的菊树、妖娆多姿的地被菊,近多个品种、姿态各异的菊花争芳斗艳,让人目不暇接。

巨型“菊花”扎作,手艺精湛。从盆内生长而出的长枝菊花,以纤柔之姿环绕着,构成一片片巨大的菊花瓣。这样的设计理念比往年更新颖,令人拍案叫绝。

万花丛中,找到几个菊雕萌宠:用色泽鲜艳的鲜菊花制作而成的哆啦A梦和小猪佩奇,活灵活现,正张开双手欢迎前来赏花的人。

赏花色,品花语。今年的黄花文化节更推出插花作品,与在海心沙举行的国际花卉艺术展和插花花艺大赛相互呼应。

如此,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巨型花艺景观,更于方寸之间细赏这些别具匠心的插花。

这些插花作品,以菊花为主花,配以枯枝绿叶,竹篱怪石,高低错落,正斜参差,倍添韵味。

在众多作品中,花城君独爱这件花艺作品。大概,鸟笼中伸出的一枝鹤望兰,花名中有鸟,花形如鹤首,又如引吭高歌的鸟嘴,顿生鸟语花香之活泼。

吟菊

花中隐士传颂古今

梅兰竹菊,被中国人称为君子之花,菊更被赋以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附势的人文品格,被誉为“花中隐士”。

当然,一花不只一个世界,菊花在古代诗词中也不只是一种面貌。

世人谈菊诗,首一句绕不开的,就是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菊花如陶渊明的知己,陪伴着他“自我放逐”的生活。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除此,陶渊明还留下了很多吟咏菊花的诗句,辞官返乡时,他希望看到的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饮酒时,“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采摘菊花瓣于酒中饮下,就觉得突然间忘却了世间的烦恼,远离了官场是非和尘世喧嚣。

在陶渊明这里,处天地之间的菊花,淡泊静逸,香气悠远。然而,在唐代黄巢诗中,它的香气却是具有侵略性的,它的金黄之色,是肃杀的,是凛凛然充满杀伐之气的。

科举考试不中的黄巢,用一首咏菊诗,书写了他的野心。

《不第后赋菊》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满地菊花幻化成身披黄金甲的战士。这一霸气的意象,千年之后,在张艺谋的影像中得到再现。

人之爱菊,也爱其颜色之美。红白黄绿,姹紫嫣红,正所谓菊有佳色。

李商隐的这首诗就将菊之佳色写得非常经典:

《菊花》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暗暗淡淡、融融冶冶,叠词之精妙,色彩对比之妙,给人极大的美的享受。

菊花的粉丝很多,唐代有很多诗人爱菊花,赞美菊花,元稹也是其中之一。

《菊花》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用今天的话,元稹还是陶渊明的铁粉,看到丛丛秋菊环绕着的房屋,就觉得这里很像是陶渊明的家,于是围绕着这片竹篱,这丛秋菊,直看到夕阳西下。

当然,他偏爱菊花,还是因为当菊花凋残之后,天地之间便会被秋的肃杀所包围,再也没有如此动人的颜色了。

《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需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在如此多的菊花诗中,花城君对这一句却非常难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需插满头归。

那迎着夕阳,满头插满菊花,带着些许醉意,晃晃悠悠下山的诗人,多么可爱!尘世不乐,人生更需要潇洒通达的态度去面对。

《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在满园金黄的菊花中看到一丛雪白的菊花,这让人感到欣喜。还好,诗人没有落入窠臼,将白菊比作白衣仙子之类,而是将之比作满头白发的自己,正与青春少艾们一起载歌载舞。

一扫暮气,而情趣盎然。值得学习!

如果说,唐代诗人对菊花抱着欣赏、赞叹的口吻,到了宋代,诗人笔下的菊花则多了一些憔悴,对菊花多了一丝怜惜,既是怜花,也是怜己。

首先涌入心头的,便是女诗人李清照。

《醉花阴》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人比黄花还瘦,女诗人该是多么憔悴!诗人思念远方的丈夫,衣带渐宽,为伊憔悴,无奈借酒消愁,而愁更愁,。“人比黄花瘦”,愁绪之浓烈,意象之哀婉,自此成为千古绝唱。

除此,她还写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之类凄凉的字句。

《蝶恋花》宋·晏几道

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在词坛,晏几道与其父晏殊合称“二宴”,都是婉约词派重要作家。他一般写爱情生活,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

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当年共赏菊花时说的那些誓言,都去哪里了?

一种淡淡的哀伤与忧愁,满溢纸上。

满庭芳宋·秦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秋天到了,秦观这一天却有这么多的伤感与愁绪,尤是这“问菊”一句振聋发聩:问篱边的黄菊,不知是为谁而开?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花飞过秋千去”

“问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

问花的人都很痴,问花的人都很无奈。

问花的人,想必心里也已经有了答案。

宋代诗人对菊花的怜惜和观照,在我看来,到了郑思肖这里,成为绝响。

《寒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宋亡后,他痛心疾首,隐居苏州,终身未娶。

所谓菊残犹有傲霜枝,凋残的菊花枯萎在枝头,菊花瓣并不委地。一句“枝头抱香死”,郑思肖非常形象地借菊花表达自己宁死也不肯向元朝屈服的决心。

记得读书时,我把这首诗记在好词好句的本本上,无他,感人耳。

郑思肖还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画家,他画的兰花,没有根,没有土,以此表达国土丧失之恨。

菊花犹粲然而开

菊诗犹香盈满口

趁着天气好

赏花去吧。

贴近你的广州生活圈

主张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出品

版权所有转载须经授权

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pz/2232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