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用途 >> 开在秋天的菊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
情深意浓·正此时
菊花,开在秋天,它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娇弱,作为傲霜之花,它却一直受到很多诗人的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他们用优美的文字赋予它诗情画意,让它在诗坛上占一席之位。
今天为大家精选八首描写菊花的诗词,感受一下诗人的世界里菊花有怎样与众不同的美丽。
《寒菊/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都是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争春,独立的开在稀疏的篱笆旁,却有着别样的情操意趣,它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会被风吹落于地上。
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气节,诗人是托物言志,全诗在充分表现出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有写出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和的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我只顾绕着篱笆观赏菊花没发现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了。
这首诗用平淡、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菊图,饶有趣味,诗人的笔法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为渲染爱菊的气氛做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转,跌宕有致,最后一句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不第后赋菊/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咏物诗,他最后也如他的诗中描写的那般,浩浩荡荡的带着黄金甲杀进了长安。
此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
辛弃疾
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
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菊花啊,虽然也是年年的盛开,花也开得茂盛,但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凋谢。少女的乌发青丝不知岁月的无情,恍若把酒小酌,人若能一切安好连花都会随之绽放的更美丽。
桃树结了多少桃子啊,长满了我家所住的三山岛。什么时候才能跨上回归家乡的鸾凤,人世间沧海浮沉就如一粒微尘一般,都随缘起缘灭最终了结。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一夜过后,初次到来的霜都轻轻的附着在瓦上,那些芭蕉和荷花都无法耐住这严寒,或折断,或歪斜,惟有那东边篱笆附近的菊花,在寒冷中傲然而立,让清晨更多了一丝清香。
此诗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况言志的。
《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晏几道
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这是一首感秋怀人的离别相思之词。黄菊开时,是双方离别之时,也是相约重逢之时,因此每见到黄菊就格外动情,待到菊花重开,离人便可团聚。这是已经约定好的。
然而,期限到了,人却没有回来,所有的等待都化作泡影。心此时已经陷入了绝望,此时此刻才尝到真正的相思之苦和离别之怨,眼泪已经浸湿了写信的彩笺了。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犹向陶翁觅宠光。
开在野外的菊花,不愿意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更不肯随波逐流的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
正因为开在野外更有清幽的韵味,哪肯剪掉自己的幽香呢?
已是傍晚时分,我在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回城的脚步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野菊花也许会冷笑那些家养的菊花,因为家菊们竟然向陶渊明寻求恩宠。
《赵昌寒菊》
苏轼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第一句是对菊花的描写。轻肌、弱骨这样的字眼,带有一定的拟人色彩,第二句是对花蕊的色彩的具体描写,以显示其美。
三、四句写菊花是能够延年益寿的药,她在百草摧折的时候,才开始开花。是对菊花的品性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