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国画讲堂写意牡丹画法写意菊花

发布时间:2021/6/15 15:28:19   点击数:
脸上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749244.html

百花之中,牡丹素有花王的美称,历来受到画家和广大群众的垂青。古往今来画牡丹者,其佳品甚多,但也有一些流浮通俗之作。我画写意牡丹最根本的指导原则“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按照“不求形似,只求神似”的艺术观点,尽量表现出雍容华贵,艳冠群芳的神韵。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和追求。当然要想达到这一愿望,绝非一朝一夕功夫。首先不能性急,一口吃个胖子。再一点画种不能贪多(梅兰菊竹一齐动手)到处撒点“胡椒面”,留于表皮。“精其一而绝天下”,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要认真品悟。

画牡丹分花叶杆构图四部分

花冠的画法:

一、花冠有圆形,扁形,梯形,不规则形等。

二、花冠分花心,花的中间部分和外围部分。花心的花瓣较小,色也较浓;外围的花瓣较大,色也较淡;花的中

间部分,由于透视关系,多呈鱼鳞状。

三、正面的花瓣较大,侧面的花瓣较窄。

四、花冠从整体来说分亮部和暗部,有的各瓣分的很清楚,有的混为一体,让人数不清,有时留白,出现斑驳之

状,有时不显笔触侵润成团。又是花冠留有大的缺口。

五、画法具体步骤:

1.用大羊毫笔清水洗净,笔头含水适当,先蘸白色,轻轻在盘子里平摔转动,目的是将白色由深到浅自然渗透至

笔根。然后蘸曙红或牡丹红,重复以上动作,使其自然渗化。再蘸少量的胭脂于笔尖,即可落笔,落笔时笔杆略

侧,即侧锋摆出花瓣。

2.一般从花心点起,而后再画中部和外部。待笔上色用完后,在笔根部加入适量的白色和水,笔尖再蘸曙红或牡

丹红,后蘸少量胭脂,轻轻揉动后,继续落笔,直到花冠完成。

3.花冠完成后未干之前再蘸浓色点花心部分,并适当提著一些部位,强调明暗关系。

4.待快干时画花蕊。花蕊分雌蕊,雄蕊,雌蕊由石绿点出,雄蕊由黄色勾点,也可加适当白色。

六、花蕾状如桃,被三片大萼包围,根据生长规律,先是初露红色一点,然后红色渐大瓣渐放呈半开状,三片大

萼(汁绿+朱磦+曙红少许)托在下面。花蕾往往起到丰富画面的作用。

七、画花冠顺口溜:小笔摆中间,鱼鳞折叠,混合瓣。大笔推在外缘,大小相间一条线。花心部分颜色重,更有

浓色去提按。虚实生灵性,冷暖显娇艳。画层虽然多,三层是关键。

牡丹叶的画法:

一、叶的结构式三叉九顶。姿势有正侧和掩仰向背之分,但这些形状在写意牡丹中,已不计较。只注重叶的布势和

注重与花冠掩映呼应之趣。还注重浓淡干湿和疏密聚散。有顺口溜云:三叉九鼎是特点,实际画时应灵便。

正面叶子象山字,侧面叶子像条线。老叶嫩叶颜色别,远近叶子分浓淡。布叶不求多,聚散是关键。

二、叶分四式

前后掩映式,波浪式,放射式,重复式。(如图示)

三、关于叶的颜色,不拘一格。因画家本人的好恶而为之。这里就一般叙述于后:

1.用较大的羊毫笔画叶。先以藤黄和花青在盘子里适当调合成绿色(偏青绿和汁绿)然后用笔尖蘸浓墨并稍加揉动即可落笔。根据情况三笔一组撇出。当然有疏有密,或叠加或零散,因情况而施

2.关于叶筋的勾布,方法较多,因人而宜。一般呈鱼刺状,但千万不能像鱼刺,有的用墨勾,也有人用胭脂加赭石勾。嫩叶用胭脂加汁绿画,老叶用墨加青绿画。

3.叶筋往往决定叶的姿势和动态,这一点需要慢慢去品味。

4.叶筋有密有疏,也有艺术的语言的对比作用。

牡丹杆的画法:

一、赶在牡丹中起着脊骨作用,显力度见精神。

二、杆有老杆和枝干之分,其色有别,用笔也有别。老杆用赭墨色画,用笔左右弯曲,侧锋,枯笔。枝杆用赭绿色画出,挺拔有力,笔不宜太湿。

三、顺口溜云:

嫩杆直老杆曲,两杆曲直相应立。三杆适当有交叉,四杆更有疏和密。粗细有变化,浓淡相映比。

构图简述:

一、构图方法在花鸟鱼中讲述很多,这里就一般法则强调一下。

1.构图也就是布图,布局的好坏往往是画的成败关键,它起到布势的作用,否则就会杂乱无章。

2.在布局是避免对角线走势,也即避免米字型走势。

3.有主线,副线,破线之分(即主体,副体,破体)也就是要围绕主题做文章。不能喧宾夺主。

4.花或叶多布成不规则三角形。一般说的三角形,十字形,C字形,S形等构图法则,需要慢慢实践,领悟,不可呆板行事。。

5.疏密聚散在花鸟画中很重要,所以不可忽视。有“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之说。计白当黑,空白无限,空白也是物,这是中国画的特点。

6.画的边缘,有的画家称之为“海岸线”,比喻的好,在布局时注意它的弯曲性,避免平直性。好的曲线安排会使画面生动,活泼。

7.提款与用印要讲究,他是画的组成部分,往往起到丰富画面,平衡画面及“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可随意为之。

-------------------------------------------------------------

题牡丹诗选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院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题画

(宋)李唐

云里烟村画里滩,看之容易做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新开牡丹

(元)刘秉忠

四月新来三月还,一春光景镜中看。

东风也逐情浓处,吹落桃花放牡丹。

水墨牡丹

(明)徐渭

牡丹难以墨,用墨难以线。

淡淡著胭脂,聊以媚俗眼。

牡丹

(清)恽寿平

姚黄未可得,娇容最擅名。

东风无限力,吹遍洛阳城。

题牡丹话

(当代)齐白石

涂红抹碧牡丹肥,叶叶花花态未非。

可笑春风还用意,入窗犹向画中吹。

题友人画牡丹

(当代)孟潮

古今皆誉第一花,百卉争艳岂自夸。

惟愿人间多春色,馨香飘入万民家。

(当代)秦牧

菏泽牡丹造化功,姚黄魏紫舞乐风。

神州处处春消息,画在此花烂漫中。

--------------------------------------------------------------

写意牡丹的画

--------------------------------------------------------------

菊花的写意画法

菊花,是中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其的独特品性,她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被古人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在百花凋谢的秋天盛开,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是中国花鸟画描绘的主要对象之一。

一、菊花的形态

菊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cm,通常30-90㎝。茎干呈青绿色或紫褐色,外被有柔毛,除悬崖菊外多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质化。单叶互生,有叶柄,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锯齿及缺刻。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生。花头由舌状和筒状花瓣组成,花瓣有尖、圆、长、短、粗、细等不同,花色丰富多彩,有红、黄、白、墨、紫、绿、橙、粉、棕、雪青、浅绿、紫红、复色、间色等。花头形状各有不同,有单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长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实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样繁多。按照花头直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和小菊。大菊花径在6~9厘米为小大菊,花径在9~18厘米为中菊,花径在18厘米以上为大菊;小菊是指花径在6厘米以下的菊花。

二、菊花的画法

(一)花头的画法

1、红色菊花花头画法

第一步,用提斗笔蘸曙红铺底儿,笔势由内向外。

第二步,在画面半干时中重曙红加少许胭脂勾出花瓣。

画什么颜色的菊花就用什么颜色勾花瓣(也可用墨色勾花瓣)。勾花瓣用双勾法勾出,每两笔或三笔勾一个花瓣,瓣不宜尖。(也可用墨勾,勾完后填色)。勾时笔头颜色重些,从花心或从离自己最近的花瓣处着笔,围绕着添花瓣,花瓣要内紧外松,方向和长短要有变化,做到圆中有缺。中锋用笔,笔势要灵活,这样画出的花头,线条灵动洒脱。

第三步,用重曙红加少许胭脂在花头的中心部位点厾数点,以增强花头的立体感。

2、黄色菊花花头画法

第一步,先用重墨或中墨以双勾法勾花瓣,由内向外勾,画出花头。

第二步,在画面七成干时,用大白云蘸藤黄加少许赭石给花瓣上色,注意不要涂实,做到内深外浅、内浓外淡。

3、白色菊花花头画法

第一步,先用重墨或中墨以双勾法勾花瓣,由内向外勾,画出花头。可先勾出半个花心。

第二步,在画面半干时,用汁绿或淡墨点厾花头中间部位,花心汁绿可稍重一些。

(二)叶子和枝干的画法

1、用提斗笔蘸中墨(或中墨加花青少许),侧锋用笔画出叶子。叶的安排要做到整中见碎,可聚可散,散叶要注意每片的姿态。叶子的安排要上密下疏,上润下枯,上实下虚,不要太具体,重感觉。勾叶筋要用重墨,先勾中间主叶筋,再勾两边辅叶筋,用笔要活。

2、用勾线笔,蘸画叶的同种颜色干笔画枝干,同时添上小枝干,把几组叶子有机地连接起来。再蘸浓墨勾出叶柄,枝干的墨色以叶的颜色为准,叶若墨色重,枝也相应重些。苏轼《赠刘景文》诗曰“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因此菊花枝干应该画的坚挺一些。

3、用提斗笔蘸重墨沿着枝干位置侧锋点厾,以增加其质感和立体感。

(三)附属物画法

菊花画好后,可安排附属物,此画安排为酒瓮。因为我国有饮酒赏菊的风俗,传说中重阳节饮菊花酒能辟邪祛灾。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第一步,用提斗笔蘸赭石加少许淡墨,由上而下大笔触画出,水分较大。

第二步,等画面七成干时用重墨勾出酒瓮的提系,使重墨和淡赭墨渗化,形成虚的效果。

第三步,点缀昆虫,增加秋天的情趣。

本院公益平台慈善利人利他

弘扬佛法教育宣传传统文化

修心养身摄影中医戏剧书法

传播真善知识推介妙文美画

扶持艺术新秀介绍艺术名家

书画交流交友正气能量正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yt/2130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