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用途 >> 扮靓作文语言,你最需要的思维就是换元
资料领取方法见文末。
常有学生问:老师,你说作文能不能速成?一般我总是把球踢回去:你说呢?他们往往就没词了,挠挠脑袋,一脸的无辜。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作文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思想。思想能三月播种四月就瓜熟蒂落吗?显然不能。所以,作文速成,可能只会存在于极少数的天才之中,或者天才们的幻想之中。
但是这不等于作文的所有方面都不能速成。你看,标题的拟制,开头的安排,结尾的收束,等等,这些相对的小儿科,还是可以在短时间收到一定效果的。
今天,我们再学一个语言模型,期望你积极练习,在阅读时勤于思考、多写多练,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作文语言的靓丽多姿。我们的学习过程分三步:
1.理解语言模型。
2.演绎语言模型。
3.运用语言模型。
1
理解模型
第一步:理解语言模型。请看美文片段:
如果没有这些与月色相关的千古华章,中华文化将枯燥成何等模样?我们托着月亮,一步步向岁月纵深处走去,心灵渐渐地沉甸起来。这一轮照耀尘世的千古明月,大抵是人们思绪、情怀难以排解、释怀的时刻所寻觅的知音吧?(节选自《千古明月心》,作者张佐香)
月亮是一个满怀情感的意象。古往今来,羁旅异乡的人,望月思亲;且多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月亮作为一种象征形式,又大大唤起了人们的宇宙意识和历史意识,唤起了具有广大空间的人生喟叹……
故而千古以来,人们歌颂月亮、怀念月亮、思考月亮,于是,中华文化的典籍中,与月有关的华章俯拾即是。所以,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没有这些与月色相关的千古华章,中华文化将枯燥成何等模样?”
你想,如果“没有这些与月色相关的千古华章”,那最早的《诗经》恐少了雎鸠关关,那唐诗宋词恐消失了半壁江山,那柔婉的元曲恐怕也成了断壁残垣……
2
演绎模型
第二步:演绎语言模型。
建模师一直在强调语言模型。模型,即如理科中的原理、定理,具有超强的概括性和延展性。一个语言模型,即可对应无数的具体语言情境。也就是说,尽管作文试题千千万,思想主题万万千,从理论上说,一个语言模型,即可写尽所有主题!
上面的语言模型,可以通过改换对象(主语),实现模型多角度的演绎。
这一段中的“月光”,可以迁移成“菊花”“美玉”“梧桐”“春雨”“美酒”“飞鸟”“青山”“流水”“落花”“沧海”“古道”“落日”“芭蕉”“长亭”“清风”“寒蝉”“杜鹃”“芳草”“夕照”等等。请看示例:
——如果没有这些与菊花相关的千古华章,中华文化将荒芜成何等模样?我们拈着菊花,一步步向岁月纵深处走去,心灵渐渐地馨香起来。这一朵淡泊明志的千古菊花,应该是人们古典情怀难以排解、释怀的时刻所寻觅的知音吧?
——如果没有这些与美酒相关的千古华章,中华文化将寡淡成何等模样?我们举着酒樽,一步步向岁月纵深处走去,心灵渐渐地沉醉起来。这一樽香飘千古的美酒,就是人们思绪、情怀难以排解、释怀的时刻所寻觅的知音吧?
……
有的同学可能问,这不就是模仿吗?是的,这是模仿,但这是高精度的模仿。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语言模型的适用范围,会进一步深化对模型的认识。这个过程之后,才是进一步的创造创新。
而且,你注意了没有,这个过程中,我们保留了原模型语言形式的“形”,继承了原模型思想情感的“神”,使得新的语段“形”“神”兼备。对不对?——前人、大家给我们留下了精美语言的“形”,我们为什么不用呢?给我们留下了与我们思想情感相吻合的“神”,我们为什么不继承呢?
总结一下:这个语言模型中的“月亮”,几乎可以替换成所有浸满人类美好情感的意象。对不对?
3
运用模型
谈到语言运用,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用来写作文。这不错。但是不能把所有的训练,都直接指向写好作文。很多的时候,曲径亦能通幽处,禅房依旧花木深。
哲学家周国平说,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诗,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我自己。
同理,当我们一门心思、心无旁骛、过于执着于写好作文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写好作文了。
上述语言模型,我们推荐大家运用的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替换主语及连带关键词。具体示例见上面两例。
方法二:在方法一的基础上,嫁接事例。请看示例:
如果没有这些与美酒相关的千古华章,豪放洒脱的李白不见了,沉郁忧愁的易安消失了,中华文化将寡淡成何等模样?我们举着酒樽,一步步向岁月纵深处走去,心灵渐渐地沉醉起来。这一樽香飘千古的美酒,就是人们思绪、情怀难以排解、释怀的时刻所寻觅的知音吧?
提醒:为大家提供以下资料,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yt/2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