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防秋燥秋梨甘菊菊花效果佳,专家教

发布时间:2022/8/18 12:28:02   点击数:

经过漫长炎热的夏天,到了秋季,人体内容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部分人因此会出现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症状。秋气与肺气相通应,主气为燥。在中医病因学中,燥既为正常的自然界六气之一,又为外感病因中六淫之一,称为“燥邪”。燥邪易伤津液,会导致人体出现如口干唇燥、鼻咽干燥、皮肤干燥甚则开裂、毛发干枯、小便短少、大便秘结等临床征象;而燥邪又最易伤肺,使肺津受损,宣肃失职,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甚则喘息。所以秋季养生饮茶要以养阴润燥以防“秋燥”。

防秋燥饮品一:金果麦冬饮

麦冬9克,秋梨1个。

制法及服法:水煎代茶

具体做法为:将麦冬洗净,秋梨切块,一同加入沸水中煎煮3分钟-5分钟,冲泡待水温适宜时饮用。已煎煮好的秋梨亦可一同食用。

方中,麦冬性微苦、味甘、具有益胃生津、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的功效。

秋梨则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药食同源”之品,其性凉、味甘、微酸,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适用于肺胃阴虚有热,或心阴虚内热所致的症见口渴、鼻咽干燥、干咳、便秘或伴有心烦、失眠等人群。

该茶饮药味简单,日常应用时可酌情加减,如肝火较旺伴有目赤肿痛、头晕目眩时可加入菊花同用。若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症状明显时可加用胖大海,若心烦失眠症状较重时可加入莲子心以清心安神。但需要注意的是秋梨性质偏凉且含糖,故平素胃寒、脾虚便溏或患有慢性胃肠炎及糖尿病的人慎用。

防秋燥饮品二:生津代茶饮

青果5个,石斛6克,甘菊6克,荸荠5个,麦冬9克,鲜芦根12克,桑叶9克,竹茹6克,鲜藕10片,黄梨2个。

制法及服法:水煎代茶。

具体做法为:先将青果、荸荠、鲜藕去皮,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钟-15分钟;将黄梨切块,同浸泡好的青果、荸荠、鲜藕以及石斛、甘菊、麦冬、芦根、桑叶、竹茹一同放入沸水中煎煮约5分钟-10分钟。待水温适宜后即可饮用。

方中,青果可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石斛既可益胃阴,又可滋肾阴;

芦根、竹茹均可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桑叶、菊花可以平抑肝阴、清肝明目。

该茶饮可以清热养阴生津、除烦止呕之效,兼可平肝清肝明目。常有口渴、咽痒咽干、咳嗽伴有心烦易急躁、眼干眼涩的人适合服用此方。该方中药味虽多,却药性平和,不伤脾胃,可生津润燥除烦。

防秋燥饮品三:桑叶枇杷茶

桑叶、野菊花、枇杷叶各10克。

用法:将上三味制为粗末,代茶频饮。

适于因秋燥犯肺引起的发热、咽干唇燥、咳嗽等病症后食用

野菊花:疏风清热、清肿解毒

枇杷叶:清肺祛痰、和胃降逆、止渴:

不适宜人群:此三味均是寒凉之品,饮茶后若出现脘腹、少腹冷痛,泄泻,即刻停用;素体阳虚怕冷之人慎用。

首播:都市频道周六日11:10-11:40

电视剧频道周六日17:50-18:40

重播:电视剧频道周六日11:50-12:4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yt/242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