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小外孙上了幼儿园后,我就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总得做点什么打发,于是就有了涂鸦的冲动。
说到“涂鸦”,还是基于40多年前在农场时候的那点基础。那时,在农场的工业连做工,三班倒。上了晚班,白天的时间就多余了。那时年轻,上了一通宵的班白天也无睡意,精力旺盛得很,就想着如何打发那些旺盛的精力和时间。又不喜欢和其他同事一样,四五幅扑克合在一起打得昏天黑地,于是就想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学画画是个不错的选择。
那时候学画,可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没有教材,没有老师,更不要奢想现在的影像光盘教学了。农场条件艰苦,连一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恰好同宿舍的好友有一本傅抱衡的《山水入门》,如获至宝,借来临摹。就这样无师自学了一段时间,算是有了一点“基础”。但毕竟是自我摸索,学到一定程度,似乎就再无长进了。加之后来家庭,学习,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画的热情就渐渐冷了下来。这一冷,竟然冷了40多年!
《东篱下》乃取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之意,亦吟歪诗一首:东篱有秋菊,悠然采几丛。菊香盈左右,虫鸣若西东。
现在重新拾起,不是为了要圆年轻时候的绘画梦,而纯粹是年轻时候的那点兴趣一直在身体的血液里流淌。老来“涂鸦”,兴致使然,不在乎画的有多么蹩脚,乐在其中就行。所谓“美术”,本身应该是“美”在前“术”在后的。只要自己觉得是美的,至于“术”如何,就不那么重要了。这有点像唱卡拉OK,有些人简直就是五音不全,但一旦进入卡拉的状态,就会旁若无人地全心投入,哪怕音调跑到外国去了也全然不顾。关键是那个过程很投入,很美好,很陶醉!我现在习画的感觉就有点像五音不全的人唱卡拉OK,只要享受那个过程就好。
秋天,第一幅作品画菊花,倒不是为了应景,而是喜欢菊花的品性:不与春花媲美,不与夏花争艳,只在萧瑟寒凉的秋季孤傲地把自己开到极致。
年9月30日
(公众平台就是大家的平台,欢迎荐稿,分享你的精采)
好看就点赞,喜欢就转发。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