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栽培 >> 陶渊明的一首饮酒诗,啸歌采菊,人生至乐,
立秋之后,天气依然非常炎热,秋老虎根本不会轻易缴械,甚至一场接一场的秋雨,也没有带来一丝凉意,反而蒸腾出更多的热气。
可是山林中却极其凉爽,诗人们也有点按捺不住自己的创作激情。王维隐居深山,山雨初霁,仿佛万物一新,诗佛即兴饮酒赋诗,秋夜里也可以酣眠入梦。
李白秋日里登高望远,山峰上云雾缭绕,更显鬼斧神工、钟灵毓秀,诗仙也激情赋诗,纵情饮酒。看来古人不仅喜欢用诗歌抒发雅兴,更愿意畅饮美酒,排遣心中忧闷。
魏晋时代也有一位诗人,不仅演绎了很多令人惊异的传奇故事,而且还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下面介绍陶渊明的一首饮酒诗,啸歌采菊,人生至乐,读完令人纵情高歌。
饮酒晋代:陶渊明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古代有很多隐士,有些是王朝更替,他们不愿背信弃义、侍奉新主,于是便归隐山林,比如商朝末年的伯夷叔齐。还有些是因为科举失意、仕途受阻,不得已只好避世幽居,比如唐代的孟浩然。
当然还有其他情况,比如像袁枚那样,虽然才华横溢,却总是无法升迁;甚至如陶渊明之类,因为不想随波逐流,于是挂印弃官。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他自小家贫,好读书却不求甚解,喜饮酒也能粗茶淡饭。他为人散淡,却不愿低头。诗人觉得既然我不被人所容,自己也过不惯仕途生活,彼此心中都不自在,不如自己早点离开,省得最后被人逼走。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秋日赏菊、纵情饮酒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恬静闲适的安居生活。深秋时节,百花凋零、菊花独放,诗人闲暇时散步赏景,采摘沾着露水的菊花,然后再自制菊花酒。
诗人非常享受游赏、采摘和制酒的过程,也坚定了自己隐居山林的信心,更忘记了尘俗和喧嚣。诗人品味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酒,他一饮而尽,又继续手执酒壶,将甘甜爽口的菊花酒注入杯中。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周围慢慢地安静下来,各种禽兽都已歇息,就连活泼好动的鸟儿也已归巢。诗人啸歌采菊,真乃人生至乐。他纵情欢歌于东窗之下,姑且逍遥地度过此生。
但是隐居生活并非诗歌里描写的那样浪漫,其实老百姓为了生计,必须朝砍柴、昼耕田,晚浇菜、夜织屦。而隐士们的生活却显得悠哉游哉,似乎从来不用劳动,却依然诗酒风流。
比如盛唐时代半官半隐的王维,还有半个隐士的李白,读者根本就没有读到过他们描写劳动的诗句。而杜甫、白居易却有很多作品,都生动地刻画自己参加田间耕作。
普通劳动者每天辛苦劳作,有几人可以有吟诗作文的闲暇?那些自称钓徒樵子的,其实何尝摸过钓竿或斧柄,甚至唐代诗人左偃还诉苦自己“谋隐谋官两不成”,就因为汉唐时的士大夫入仕并不算鄙,隐居也不算高洁,而且其实也并不穷。
所以陶渊明虽然隐居,却一定有其生财之道,要不然不仅无酒喝,也没有饭吃,早已饿死在东篱旁,也就不会有传世久远的“采菊东篱下”。而且陶渊明似乎也成为一个典范,后世文人只要不得意就会效仿他,但其中有些人只不过是借此沽名钓誉,甚至希望可以得到高官厚禄!
时隔千年,往事如烟,每天忙忙碌碌,如今我们能够在闲暇时,欣赏到如此恬静闲适的诗歌,也禁不住要纵情高歌。朋友们怎么看待古人的隐居生活,也欢迎留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