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栽培 >> 今日重阳,这些习俗你都知道吗
??
今天是重阳节,登高、饮酒、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都是重阳节的民间习俗。这些习俗的形成又与传统医学对人体和四季的认识有密切的关系。
茱萸:戴可辟邪,食可温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描绘了插茱萸的场景。
传统认为,配戴茱萸有避邪驱虫,祛风散寒的功效。作为中药,茱萸果肉味酸、涩,性微温,可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内热消渴等病症。
山茱萸粥是一款食疗方。取山茱萸(茱萸的一种)肉15~20克,粳米克,将之洗净去核,与粳米同入砂锅内煮粥,熟时稍加白糖即可。
每日服用1~2次,3~5日为一个疗程。可以补益肝肾,涩精敛汗。适用于肝肾不足、带下、遗尿、小便频数等。发热期间或小便淋涩者不宜食用。
菊花:泡酒抗衰,制茶清咽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的这首诗句流传甚广。饮酒赏菊可是古人在重阳节的保留项目,请注意,“就菊花”可不光是看,古人还将菊花泡酒畅饮。
要说做这个菊花酒也不难,用菊花加糯米、酒曲,按一般的酿制方法就可以制得一坛清新的菊花酒了。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去痿痹、延缓衰老等功效。
利用菊花散风清热的功效,配个玄参甘菊茶,还能对抗慢性咽炎。菊花1克,玄参、麦冬、桔梗各2克,甘草0.5克。将药材研成细末分装成每包6克备用。每次取1包热水冲泡饮用,每天2至3次。
重阳糕:寓意最好,步步登高
重阳糕又叫“撑腰糕”、“花糕”、“发糕”或“菊糕”,是用发面做成的糕点,辅料有枣子、杏仁、松子、栗子,属于甜品,也有加肉做成咸味的。老人吃了重阳糕就不会腰酸背痛了,所以每年要给老人吃重阳糕,让老人腰杆硬朗精神好。在重阳习俗中,吃重阳糕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因为“糕”与“高”谐音,寓义生活水平步步升高,象征合家欢乐吉祥如意。
重阳糕上插小红旗也有着历史成因,唐代时古人就有重阳节插茱萸避难消灾的习俗,后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插在重阳糕上也是祈求避难消灾的意思。
不过,重阳糕作为高碳水化合物及高脂食物,大量空腹食用易造成胃液过多分泌,引起不适。花糕由糯米制成,老年人不易消化,不宜多食。胃肠功能不佳者可食经过发酵的重阳糕。
为增加甜腻感,一些花糕在制作过程中会掺入猪油以及各色坚果。患有高血脂、冠心病的老人应选择不含猪油的重阳糕,以清淡为宜。
重阳习俗,不只登高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祭祖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这一天,广东人称“拜太公山”,所有家族成员都要回来“拜太公山”,特别是男丁。
敬老
重阳节,也是中国老人节,人们要表达对老人的孝敬,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
赏菊
重阳日,历来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佩茱萸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重阳时节,这样养生
当心秋燥
燥为秋令,易伤津耗液;同时,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应少吃辛味的葱、姜、蒜、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养肝气。这个季节,喝粥可以减轻人的胃肠道负担,对消化也有帮助。
避风而卧
睡眠是养生的重头戏。秋季夜里凉风习习,很容易受到“贼风”侵袭。若“贼风”吹在熟睡者的头面部,翌日清晨就会感觉偏头痛;“贼风”吹在腹部,则会引发腹泻;“贼风”吹在暴露于外的肢体,还会使肌肉处于紧张性收缩状态。因此,这个时节,入睡时一定要避风寒而卧。另外,秋季气候干燥、风力大,汗液蒸发快,容易使人出现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
适当进补
秋季是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在此时“贴秋膘”。现在,社会上各类养生与健康的科普文章很多,然而有些观点并非适合所有人。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补,很多中药补品非常讲究体质的寒热,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
起居有常
换季时节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经形成习惯的、稳定的生活常规。
老年人骨质较脆,是骨关节病高发人群。如果家有老人要去登高,一定要提醒他们尽量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注意保护骨关节的健康。
心情开朗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因景触情,产生忧郁、烦躁、凄凉、垂暮之感。老年人情绪不畅,更会加速生理上的衰老速度,诱发多种疾病。子女们应多跟父母唠嗑,多交流。
相关链接重阳节老人要避免六大推销陷阱
推销陷阱一:高科技当幌子引诱购买
一些保健品、药品在介绍其功能、原理时,经常会披上“高科技”的外衣,用一些国际最先进技术等字眼吸引老年人购买。
推销陷阱二:“专家讲座”是假卖药是真
通过发传单、免费送药等形式吸引老人听“权威专家”开展“保健知识免费讲座”,随后通过各种“免费”活动,骗他们高价购买公司各种保健食品。
推销陷阱三:“义诊”为名欺骗消费者
在住宅小区、早市或公园,以名医义诊的形式开展咨询或体检活动,“名医”把脉诊断后,无中生有或有意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借机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
推销陷阱四:“包治百病”根本不靠谱
正规保健品都有国家批准的功效,任何保健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或治疗时的辅助作用,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而不法商贩大肆宣传疗效,夸大产品神乎其神,甚至“包治百病”,让一些老人信以为真。
推销陷阱五:“免费体验”实为后期铺垫
很多兜售老年人保健品的商家用“免费试用”做幌子,通过这一方式,使老人可以接触到保健品。
推销陷阱六:亲情式关怀实为推销
有些药品推销人员遇到老人,特别是一些独居老人,会打“亲情牌”,用特别关心的语气和老人交流,甚至有人称呼老人为“干爸”、“干妈”,甚至上门陪老人说话,帮忙做家务等。老年人享受了别人的服务,同时受心理暗示作用,相信产品被“放大”的功效。(来源:健康时报、人民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zp/20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