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栽培 >> 金陵民俗middot南京节日mid
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食重阳糕等风俗曾传承于大江南北,也是南京地区最习见的重阳节俗。九月九日之谓“重阳”,乃因《易经》筮法中以一、三、五、七、九为天数,即阳数;二、四、六、八、十为地数,即阴数。其中“九”,又称“老阳”。九月九日因其月份、日数均为“九”,故称“重阳”,又叫“重九”。对这一节令的文化解释及民俗活动早在汉魏时期即已形成,魏文帝曹丕在《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国家公共文化云
将于20:00直播本节目
点击下方入口观看直播
直播入口
重阳民俗
01
幕府登高
幕府登高习俗是历史上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每年秋季的农历九月初九。幕府登高习俗是一种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已形成了南京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现象。“幕府登高”活动起于东晋,鼎盛于明清。当时,每逢“重阳节”,人们便结伴来到幕府山登山祈福。人们在幕府山北侧沿江漫步,仰望山上,随处可见玲珑剔透的岩溶奇观。如今,每逢重阳节,南京许多市民便相约而来幕府山登高。《幕府登高习俗》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京白话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查志华老师带领大家登幕府山,赏江景,聊重阳习俗。
02
插茱萸
插茱萸是南京的重阳古俗。晋周处《风土记》载:“九月九日...俗尚此月,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此说重阳节的茱萸可作为除恶御寒的护身镇物。另,晋葛洪《西京杂记》也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这“令人长寿”的茱萸又成为特殊的时令性吉物。菜萸有“吴茱萸"、“食茱萸"、“山茱萸"数种,其实可食,亦可人药。茱萸究竟是何物呢?据江苏方志所载的“吴茱萸”条称:“吴茱萸,高丈余,皮色青绿,春末开细花,红紫色,七八月结实如椒子,梢头累累成簇,熟则深紫。”
03
赏菊、饮菊花酒
菊花为“延寿客”。菊花酒作为“延寿”之酒,其制法在《西京杂记》中见有著录:“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俗信九月九日的菊花酒能“辅体延年”,魏文帝《与钟繇书》曾释日:至于芳菊,紛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敷能如此!此言菊花能和乾坤、通阴阳,故可益寿延年。
南京市民历来有赏菊的习俗。据史料记载,(年)玄武湖菊展始于民国十七年,民国三十六年(年)11月,国民南京市政府园林管理处在玄武湖举办了盛况空前的“首都第一届菊花大会”。建国后,玄武湖管理处多次成功地举办菊展为玄武湖赢得了盛誉。由于展出地点基本设在梁洲,于是便有了“梁洲秋菊”的美誉。《玄武湖菊花会》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湖熟菊花展已成功举办八届,今年的菊花展上亩多个品种的菊之花海绽放,摇曳多姿,一派迷人秋色。菊花展分“还来就菊”“悠悠素菊”“凤舞秋菊”“聆听自然”……7个区域,分为互动表演区、传统菊展示区、插花花艺展示区、造型菊展示区、盆景菊展示区、场景式展示区和科普展示区。原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露明与菊花展负责人吕总介绍菊文化,张简斋第四代传承人姚璐医生给大家介绍菊花的药用养生价值。
04
重阳糕、重阳旗
重阳节这天老南京有吃重阳糕的习俗,糕上插着五色镂花彩旗,是为重阳旗。《金陵岁时记》记载“谚云:“吃了重阳糕,夏衣就打包。”冷节已届,料理寒衣,风雨满城,正在重阳前后。谚又日:重阳无雨望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农家占岁,往往奇验。重阳旗,以五色纸镂为花纹,中嵌令字,或插门楣,或为儿.童玩具,竞称庆贺重阳。按:唐代李泌奏请以中和、上已.重阳为三令节,诏令百官休沐。风俗相沿,由来久矣。吾乡女子新嫁,母家必遗以旗,而以时鲜佐之,谓之重阳节盒。”
05
重阳敬老
“九九”与“久久”同音,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我国将这一天定为老人节。云锦人张玉英、秦淮灯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顾业亮、南京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林娣、绳结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蒋妍侠、承创织绣主理人吴颖带着他们的作品走进了朗诗·常青藤敬老院,和老人们一起渡过了愉快的节日。
本节目将在国家公共文化云直播点击下方入口观看直播直播入口策划:南京市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中心
艺时间文化微空间
创意:一昙微花
导演:戈平
责编:刘立云刘烨珺
编剧:叶昕
摄像:宋强费晨阳陈金辉
文案:杨溢刘立云
视频编辑:瞿晨曦费晨阳
拟音:张子云包金华
设计:王欣然
推广:刘烨珺胡亚珩郭慧敏
外联;邵素芳马艳虞杰成静曹世豪
南京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