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栽培 >> 讲座回顾源氏物语及其ldquo
在讲座开始之前,肖四新老师先做了简短的引入。他指出了《源氏物语》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并期望同学们能从中有所收获。
讲座开始,李群老师点出了当下文学学习的一些问题,他认为,在学习的时候,学生往往更注重西方文学的研究,而剩余的学习东方文学的学生,也会对中国文学更感兴趣,很少有人会注意印度和日本的文学。然而事实上,在世界文学中,日本文学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日本文学以其“物哀”美学成名,其中的佼佼者便是紫氏部著的《源氏物语》。日本文学对美、病的极致表达体现了日本人独特的唯美情趣。李群老师指出,鲁思·本尼迪克斯的《菊与刀》就精准地表现了日式的审美。菊花代表贵族的情趣,刀代表武士的刚烈,而恰恰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构成了日本文化。
《源氏物语》
奠基性
18世纪,在强大的中国面前,日本倍感压力,他们试图从传统中找出一些属于日本的、与中国儒家写实文学截然相反的东西,主情的《源氏物语》便在此时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李群老师认为,《源氏物语》的风靡源于贵族的带头推崇,以及后来武士阶层的模仿与推广。《源氏物语》是日本精神的结晶,“以悲为美”的审美趣味对后世日本人的精神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李群老师所说:“如果没有《源氏物语》,日本文学应该是另一种模样。”
《源氏物语》的奠基性体现在语言与文字上。它创造于平安时代,那个时期日本的假名已经被创造出来了。但在当时日本人的认知中,正统的文学都是用汉字书写的,且汉字作文是男性的专利。由女性使用假名创作的《源氏物语》实际上促进了日本假名的发展。
同时,《源氏物语》的出现也进一步促进了日本文学体裁的变革。作为一本女性创作的小说,《源氏物语》注重描绘欲望的抒发,它采用日记体的小说形式,着力描写一些私密性的内容,为私小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在当时的日本,《源氏物语》的出现具有突破性。传统的小说注重外部世界的描写,直至现代小说才开始出现大量的心理独白。而《源氏物语》是最先将虚构物语与和歌物语结合在一起的作品,既继承了物语的现实主义传统,又摒弃了物语只重史实,缺少心理描写的手法,促进了物语文学的发展,同时对日本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审美上,《源氏物语》开创了“物哀”的先风。日本纯爱文学之风与《源氏物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作者大多崇尚白血病情节,让主人公一开始就患上绝症,这样,之后的爱情故事便建立在精神层面上,而非肉欲。
《源氏物语》
主题思想
在李群老师看来,“物哀”是《源氏物语》审美思想的核心。
物哀的含义大致是人由外在环境触发而产生的一种凄楚、悲愁、低沉、伤感、缠绵排恻的感情,有“多愁善感”和“感悟兴叹”的意思。它所强调的是主客体地位平等,而不是环境主导一切。所以,物哀不是强调当场情感的剧烈性,而是在情绪来之前或之后的感受,就像被浪打过的沙滩,平淡、无常,又有一种幻灭感。
叶渭渠先生这样概括“物哀”:“(物哀)是将现实中最受感动的、最让人动心的东西(物)记录下来,……写触‘物’的感动之心、感动之情,写感情世界。而且其感动的形态,有悲哀的、感伤的、可怜的、也有怜悯的、同情的、壮美的。也就是说,对物引起感动而产生的喜怒哀乐诸相。也可以说,‘物’是客观的存在,“哀’是主观的感情,两者调和为一,达到物心合一,哀就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进入更高的阶段。”
李群老师指出,“物哀”在思想层面上分为三个层次内容:第一个层次是对人的感动,以男女恋情的哀感最为突出;第二个层次是对世相的感动,贯穿在人情世态、包括‘天下大事’的咏叹上。第三个层次是对自然物的感动,尤其是季节带来的无常感,即对自然美的动心。
所以,在《源氏物语》中,源氏的感情开启了一段又一段。在肉欲的放纵之后,扑面而来的是哀伤、人生的无常和幻灭感。李群老师特别强调,我们不能以现在的道德标准去批判文学作品,这种故事情节受到了当时松散的婚姻方式的影响。
《源氏物语》不是以道德的眼光来看待和描写男女主人公的恋情行为,而是为了借这个题材使人兴叹,使人感动、使人悲哀,即表现出物哀,让内心的情感超越这污浊的男女恋情,从而得到美的升华,把人间情欲升华为审美的对象。
物哀与悲剧美学
在悲剧的处理上,李群老师认为中国、西方和日本都有着不同的理念与方法。中国的悲剧是形而下的,就像《赵氏孤儿》、《窦娥冤》等,它们虽然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但结局一定是“大团圆”的。西方的悲剧如《美狄亚》等都是一悲到底。而日本的悲剧是情绪性上的,是不能走向美好团圆的哀伤。
这种区别折射出日本与中国的不同之处。李群老师借用漆器与瓷器来象征日本与中国。瓷器的美是富丽堂皇的,而漆器则是内敛的美。
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写道:“漆器的美如果不以昏暗作为条件是不可想象的。黑色、褐色和红色,是好几重昏暗堆积而成的颜色。它那豪华绚丽的花样之所以大半隐藏在昏暗之中,是为可激发我们心中无以言传的情感。它表面上那亮的光泽如果放在昏暗之处,就会照出摇曳的灯光,教人知道在寂静的房间里也时时会有微风吹拂,不由得诱人想入非非。”
日本的物哀精神也体现在这些细节方面。
提问环节
问:老师好,我想问问,《源氏物语》中出现了大量的佛教描写,请问佛教对物哀的形成有什么影响吗?
答:《源氏物语》中佛教的描写更多是借用它的因果轮回、报应等方面的功能,但是佛教并没有化为日本人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日本人有自己的宗教。
问:老师,《源氏物语》对现代日本文学创作有什么影响呢?
答:很多啊,现代的许多日本小说背后都有源氏的色彩,有很紧密的继承性。比方说,在对女性的描述上,那些女性角色都包含多种身份,一个女人对男人来说,可以是姐姐、妹妹、妈妈等等,这种两极性和矛盾性都有源氏物语的痕迹和影子。
问:老师请问什么是日本的美呢?
答:日本的美是瞬间的美,是一秒到巅峰的美,他们不追求美的永恒。
在激烈的讨论中,讲座也拉下了帷幕。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多。
文字:吴敏淳
图片:叶礼航
编辑:张烨
初审:林嘉渠、张贝儿
复审:肖四新
终审:周东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的前身是创意写作工作坊,成立于年,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讲座教授、作家毕飞宇揭牌并担任名誉主任。年,《作品》杂志社社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原专职副主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讲座教授杨克担任中心主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的职能包括邀请国内外作家、诗人、学者及创意产业专家担任创意写作导师,并开设讲座、论坛、沙龙、工作坊、工作室等;主办或承办与创意写作相关的竞赛、征文、节展等文学文化活动;孵化、征集和推荐学生作品发表、出版和持续开发;主导创意写作的教育教学研究,召开学术论坛年会等。广外创意写作中心
一起分享你的点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