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菊花的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7/8/10 13:03:06   点击数:

张飞,陈随清(河南中医药大学)

导读

daodu

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本技术适用于河南省菊花的栽培过程。

1繁殖技术

菊花繁殖通常采用营养繁殖,包括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和压条繁殖三种方法。

1.1分株繁殖

选种菊花采收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菊花地块作为留种的菊地;采花后及剥做好割茎和护理工作,割茎时,在离地2-3厘米处割去上部的菊茎,并及时清除所有枯枝败叶和各类杂草,以减少病虫越冬寄主。在留种菊地上松土并施草木灰,灰泥覆盖的高度应高出根茎部10-15厘米,以利防冻保暖,安全越冬。

1.2扦插繁殖

选择地势高燥、阳光充足、十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于当年秋冬季深翻土地,使其风化疏松。翌年春季扦插前,再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平方米施腐熟厩肥千克,浅耕一遍。然后做成宽1.5米、高20厘米的苗床,四周开好排水沟。选择发育充实、健壮、无病虫害的茎枝作插条。去掉嫩茎,将其截成10-15厘米长的小段,下端近节处,削成马耳形斜面,顶端留2-3片叶,下部叶片全部摘除;用水浸湿,快速在-毫克/升吲哚乙酸(IAA)溶液中侵蘸一下,取出晒干后立即进行扦插;4-5月或6-8月,选择阴天进行,并要随剪随插;在整好的插床上,按株行距8厘米×10厘米,将插条斜插在苗床上。插条入土深度为穗长的1/2-2/3。插后用手压实并浇水湿润。约20天左右即可发根。

1.3压条繁殖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菊株作为母株;当菊抹长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将其茎枝向两面行间贴泥压倒,使之落地生根和发出苗,进而长成为新的菊株。

1.4菊苗管理

栽后要勤除草,并结合松上;幼苗如遇高温天气,应搭棚遮荫,并增加浇水次数;幼苗前期,要适当施肥,一般每平方米施稀薄清水粪千克左右,并配施草木灰等肥料;如遇高温天气,应增加浇水次数;如遇阵雨,多雨天气特别是梅雨季节要注意及时排水;当苗长到30厘米时,即可打顶。打顶时要选择晴天进行,摘去主干顶芽7-8厘米,打顶后即追施肥料一次。并结合培土,促使菊根深扎,新枝旺发。

2种植方法

头年秋冬季椿翻土地,使其风化疏松。翌年春季移栽前,深翻土壤25厘米左右,结合整地施基肥,每平方米施腐熟厩肥千克,配施过磷酸钙15-20千克,然后整细耙平,做成宽1.5米、高20厘米的畦,畦间开4O厘米左右宽的沟,以利排灌水。;一般视菊苗栽培时间和茁的大小而决定定植时间。分株繁殖苗,4-5月,当菊苗高15厘米左右时,宜选择阴天进行。扦插繁殖苗,扦插后40天左右;将苗根用50%多荫灵倍液浸12小时;定植前挖出菊苗,分株繁殖苗,顺着茎枝分成带白根的单株;扦插苗连根挖起。定植时,在整好的地上按株行距30厘米×70-厘米挖穴,每穴栽2株,每平方米栽株。栽后用手压紧苗根并浇水湿润。

3田间管理

菊花表面根系比较浅,中耕不宜过深,,只宜浅松表土3—5厘米,有利于菊苗生长。特别是雨后转晴,土壤板结,杂草容易滋生,一般中耕除草2-3次,第1次在移植后10天左右;第2次在7月下旬;第3次在9月上旬。此外,每次大雨后,为防止土壤板结,可适当进行一次浅中耕。后期中耕除草时,可结合根部培土,防止植株倒伏。菊花根系发达,入土较深且细根多,吸肥力强,为喜肥作物。但前期氮肥不宜多,以防止徒长,后期容易倒伏,或容易感病而减产。肥料应集中在中期使用,促使发根及增加花枝。合理增施磷肥可使菊花早现蕾,早开花,结蕾多,产量高。菊苗栽种后随即施用。每平方米施人稀薄人粪尿0千克,促使幼苗迅速生根发叶;每次摘头后,每平方米浇施稀薄人粪尿千克,二次摘完后,每平方米施人粪尿0千克或尿素7.5-10千克。施后培上,促使茎枝粗壮有力;立秋至秋后,当菊株顶部已有少量花芽开始现蕾之际,每平方米施复合肥15-20千克。现蕾期,每平方米用5千克过磷酸钙,配成2%的溶液在傍晚均匀喷于叶面,促使多结蕾,多开花。打顶是促使菊花主干粗壮,分枝增多,减少倒伏,增生花朵,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打顶分3次,宜选晴天进行。第1次在菊苗移栽前1周左右,苗高30厘米左右时,摘去主干顶芽7-8厘米;第2次在7月上中旬左右.植株抽出3-4个30厘米左右长的新枝时,摘去分枝顶芽;第3次在8月底前.视植株生长情况而定,株型过高,分枝数偏少时进行,要求每平方米达到-个有效分枝为宜。但最后一次打顶不宜过迟,以免推迟现蕾开花,受早霜危害。此外,还要摘除疯长枝条。每次打顶摘除的菊花头,集中带出田外处理。每次中耕除草后应及时培土,后期施肥后也可结合培土,可保持土壤水分,增加抗旱能力。在6月下旬进行培土,使植株多生根,抗倒伏。移栽后,应灌水使田地保持湿润,以保证幼苗成活。蕾期干旱应注意浇水,多雨季节应及时清沟排水,以免积水烂根,影响菊花的产量和质量。

4病虫害防治

4.1主要病害

斑枯病、枯萎病、霜霉病、花叶病毒等。

4.1.1斑枯痛

症状为害叶片,由下至上蔓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圆形的黄色至紫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心变为灰褐色至灰黑色,并生有许多小黑点。严重时几个病斑连接成大斑,使叶片干枯,但不脱落,悬垂在茎上;防治:以综合防治为主,农药防治为辅,一整套防治措施。在最后一次菊花采摘后,即割去地上部植株,集中处理,减少菌源。选择健壮无病的菊花种苗,培育壮苗;增施磷钾肥,可增强植株抗病力;雨季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可减少发病。发病初期,摘去病叶,并交替喷洒50%多菌灵-0倍液或50%托布津0-倍液;梅雨季节,选晴天,在露水干后喷洒一次1:1:倍波尔多液,每隔7-10天一次,连喷3次以上。

4.1.2枯萎病

受害植株,叶片变为紫红色或黄绿色由下而上蔓延,以致全株枯死。防治:以综合防治为主。选无病地块的老根留种;选用健壮无病种苗;不重茬,做高畦,开深沟排水降温;拔除病株,并在病穴中施生石灰粉或用50%多菌灵0倍液浇灌。

4.1.3霜霉病

春季发病,使幼苗叶片褪绿,微向上卷曲,叶背和幼茎长满白色霉层,随着幼苗的生长,叶片自下而上变为褐色,最后干枯而死;秋季发病,使叶片、嫩茎、花蕾全部布满白色霉层,叶片呈现灰绿色,微显萎蔫,最后植株逐渐枯死。防治:综合防治为主。实行与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的轮作期;幼苗移栽前用50%多菌灵倍液浸泡12小时,晾干后移栽;春季发病喷洒40%乙磷铝-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次;秋季发病,于9月上旬发病前和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0倍液,或40%乙磷铝倍液,或50%瑞毒霉倍液,每隔10天喷一次,交替使用,连喷5次。

4.1.4花叶病毒

为害叶片呈黄绿色相问的花叶,对光有透明感。花叶症株生长衰弱,叶片自下而上枯萎而死。植株矮小或丛枝,枝条细小,开花少,花朵小,产量低,品质差。防治:选择健壮植株作为母株;增施磷钾肥;及时防治传病害虫,如蚜虫、红蜘蛛等。

4.2主要虫害

蚜虫、菊天牛、蛴螬、虫瘿等

4.2.1蚜虫

密集在嫩梢、叶片背面或花蕾上汲取汁液,使叶片发黄、皱缩、枯萎,严重影响菊花的产最和质量,还能传播病害。防治:秋季菊花收获后,清除菊地周围的杂草等越冬寄主;蚜虫的天敌比较多,有瓢虫、草蛉、寄牛蜂等,应保护好灭敌。采用高密度聚乙烯防虫网,外涂色母,规格为22目,10月初在菊花田罩上后,可杜绝蚜虫和其他害虫的侵入,做到真正的无公害。可用10%-遍净(毗虫啉)0倍液喷洒,每7天喷次,连喷2-3次.采花前3周停止喷药。

4.2.2菊天牛

成虫前,喜啃食菊茎外皮,并用产卵器刺伤茎梢后产卵,致使上部茎梢失水下垂或折断枯死。幼虫蛀食髓部及木质部。防治:当发现菊株嫩梢萎蔫时,可在断茎以下5厘米处剪除或掐去.当即集中世理,在5-7月成虫盛发期,趁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人工捕杀,也可在菊地放置糖醋或烂果进行诱杀。用90%晶体敌百虫0倍液,从成虫产卵前(5月上中旬)开始,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进行2-3次,采花前3周停止喷药。

4.2.3蛴螬

为害菊株地下嫩茎、叶芽被咬断,地上部分萎蔫死亡。在虫口密集地段,常引起缺株断垄。防治:在菊地为害地段及周围用90%敌百虫0-倍液浇注。虫口密集地块,可在菊苗扦插前,把50克敌百虫药物拌20-30千克地松泥制成毒土,撒施上表,随撤随垦。金龟子喜产卵在厩肥中,可在菊地设立肥潭,诱使产卵,然后集中捡捕幼虫或施药杀灭。当傍晚时分金龟子大量出现在菊地时,可利用其假死性,震动菊株加以捕杀。

4.2.4虫瘿

为害菊株叶、蕾、花及枝梢的幼嫩组织。使植株皮层受损,组织畸形,影响茎叶蕾花的正常生长,造成产量下降,花质变劣。防治:人工摘除瘿瘤,集中烧毁;发生过虫瘿的菊地,不再用来留种育苗。8月下旬可选用90%敌百虫晶体倍液、20%溴氰菊酯倍液或40%乐果乳油倍液喷雾2-3次,采花前3周停止喷药。

5采收加工

5.1采收

霜降后采收,以花2/3开放时为最适采收期。采收选晴天分次进行,早上露水干后将完全开花植株离地面5-10厘米割下,露水未干或雨雪过后不宜采收,否则花朵不易干燥,出现发霉现象。

5.2加工

在干燥通风处搭建用于晾干菊花的晾干架,怀菊花收割后将花朝里,梗朝外摆放晾干架,阴干。经1-2个月阴干后下架,用剪刀将花朵剪下。将剪下的花朵先用清水喷洒均匀,每1千克花朵用水3千克,使花朵均匀湿润后,用硫磺熏,每千克用硫磺2千克,熏蒸8小时,至花色洁白。

6.技术要点

6.1肥料应集中在中期使用,促使发根及增加花枝。

6.2霜降后采收,以花2/3开放时为最适采收期。

6.3打顶的时间和次数。

END

声明:本







































湖南白癜风医院
中成药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fb/1322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