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分布 >> 昔日进贡皇帝菜,现在你却并不爱
昔日进贡皇帝菜,现在你却并不爱?
文
鼠小弟
每到三伏天,天气就变得黏腻腻的,即使帝都最近都在下雨,但还是感受不到应有的凉爽,反而觉得更加闷热,不透气。
到了三伏天各种食疗养生的建议也会纷至沓来,教你如何度过炎热的季节,为秋冬做好准备。虽然饮食建议各有千秋,但是多吃新鲜蔬果总是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辜负了这盛产瓜果蔬菜的时节也是很暴殄天物的。
说到新鲜蔬菜,之前鼠鼠曾经介绍过蔬菜品类中的芸薹属(芸薹属厉害了,几乎承包了我家一半的蔬菜),今天我们聊聊另一个重要蔬菜品类菊科中的茼蒿。
昔日皇帝菜,今日上桌来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每次写什么食材的历史基本都要和皇家有所关联,出镜率比较高的有朱元璋、乾隆、慈禧等等。
茼蒿也不例外,号称是皇帝菜,据说是古代进贡给皇帝品尝的贡品。但是鼠小弟没有查到是哪朝哪代的皇帝,只能理解为是攀龙附凤吧。
茼蒿,菊科茼蒿属,茼蒿种的植物,也叫做桐花菜、菊花菜。
关于茼蒿的起源,一说是发源于地中海沿岸,公元五世纪的时候从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当时应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以陶渊明独爱的菊花之中,也许就有同是菊科的茼蒿开出的美丽花朵呢。
还有一说茼蒿起源于中国,在唐朝《食疗本草》、《千金要方食治篇》中有相关记载。唐朝在南北朝之后,所以这和茼蒿起源于国外的说法也不算冲突。
既然被传为皇帝的贡品,自然也不简单。传统医学认为茼蒿可以安神养心、清肺化痰、健脑益智,茼蒿中的维生素、胡萝卜素和氨基酸也的确能达到以上的效果。炎热夏季吃点茼蒿还是不错的选择。
吃叶还是吃杆,这是个问题
吃火锅时点上一盘茼蒿是很多人的选择,涮品丰富的店家会有“茼蒿”和“蒿子秆”两种选择,这有什么区别吗?
很多地方会把茼蒿也叫做蒿子秆,而南方地区可能会区分得比较细。
从果壳网的介绍普及来看:简单说,与其他叶菜差不多,叶片宽大肥厚的茼蒿品种一般在南方种植和食用得比较多,被称为南茼蒿、大叶茼蒿。南茼蒿食叶为主,烹制时间要求短,很快就能熟。
蒿子秆顾名思义,以食用茎秆为主,比较耐煮,烹饪时间比较灵活,可脆可软。蒿子秆和南茼蒿相比,叶片较少,呈现锯齿羽毛状。
另外,还有一种名字就叫茼蒿的植物,与蒿子秆外形很像,区别就在于开出的花朵与蒿子秆的花朵在颜色和形状有所不同,但这对我来说不太重要,好吃就行。
有些人不爱吃茼蒿
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这青菜中的茼蒿并不是人人喜爱,主要原因就是茼蒿的味道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吃过茼蒿的人都会觉得它的味道有些独特,有点像菊花茶的药腥气味,虽不像伞形科的芹菜、香菜那么浓烈刺激,但也足以让人产生吃肥皂的感觉。
茼蒿的这种味道来自挥发性的萜烯类化合物,许多菊科植物中都含有这些物质,而正是由于独特的气味,使得茼蒿在生长过程中少了一些病虫害的困扰。
不喜欢这种气味的朋友还是想吃茼蒿的话,可以试试把茼蒿和羊肉、鱼肉一同烹饪,膻、腥气与茼蒿的独特气味会发生奇妙的反应,反而使得食物变得更鲜美。
比如,肉汤中放一些茼蒿涮煮,茼蒿吸收了肉汤的气味,口感和味道也变得鲜香起来,这也是茼蒿在涮火锅的时候很受欢迎的原因吧。当然,涮火锅的时候尽量不要放在麻辣红油锅中哦。
茼蒿美味
茼蒿作为蔬菜,烹饪方法还是很多的。
炒和煲汤可能是最直接和简单的。茼蒿洗净,清炒、蒜蓉炒都行,健康下饭,若是炒鸡蛋的话,味道也是咸香许多。
煲汤或者煲粥,临出锅前加几根茼蒿,散发的气息更是不一样。
凉拌茼蒿也是不错的选择,夏天吃起来爽口又解暑。
茼蒿洗净用盐水浸泡20分钟,再将蒜蓉、生抽、醋、糖、盐等调味料调配成汁淋在茼蒿上拌匀就好了。
如果不喜欢生拌的话,可以将茼蒿用水稍微焯一下再凉拌。
腌茼蒿也是早餐搭配白粥的小菜,咸鲜可口。做法也特别简单,茼蒿洗净控水,切成小段,用盐搅拌揉搓一下,静置腌制半个小时就好。
茼蒿也可以用来包馅,洗净焯水剁碎和肉馅或者虾仁做成馅,包饺子、包子味道都很不错。当然,和玉米面做成菜团子不仅卖相不错,也很健康。换成鸡蛋和面粉煎成茼蒿鸡蛋饼,解馋。
粉蒸茼蒿是湖北很常见的吃法,最好用的是南茼蒿,叶大,蒸出来的口感也更好。
茼蒿洗净留点水分,均匀地撒上面粉,让每棵茼蒿都能裹上面粉,大火隔水蒸10分钟左右。
配上醋、辣椒、蒜末、盐、香油调配的蘸汁,味道好极了。
炖。刚才提到茼蒿适合和鱼、肉一同烹饪,会产生更美妙的味道。所以做炖菜时茼蒿更能发挥作用,常见的有茼蒿炖带鱼,海鱼的腥咸被茼蒿的气味综合,会有种很引起食欲的气息。
还可以用茼蒿炖豆腐,豆腐的腥气与茼蒿的气味也会很搭。
烤肉的时候在烤盘周围放一些茼蒿,中间烤肉,肉汁会流向茼蒿,吸收的肉味的茼蒿随着时间变软、入味,吃下去很满足。
白癜风饮食注意事项小孩为什么会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fb/16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