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分布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访铜川籍著名女作
中国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为东篱长篇小说《远去的矿山》题写书名
问:东篱女士,您是怎样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首先,我必须要说,我非常高兴接受刘主席对我的采访,我更愿意把这当成是一场关于文学的对话,因为刘主席是我非常尊敬的作家。大约十年前,我看过刘主席写的报告文学《兄爱如山》,讲述了一位兄长为了弟妹们做出了很大的牺牲,爱情、工作,家庭,还有自己的健康,但却从无怨言,他几乎是用一生的时间独立支撑着一个摇摇欲坠四面露风的家庭。他为弟妹们的成长献祭上了自己的幸福和爱情。那位兄长也出生在矿区,他的生活和我很类似,在艰难复杂姊妹很多的矿区大家庭里,总有一些难以突破的困境和弱势的人使大家庭陷入绝境,而总会有一些人挺身而出担当起了重任,这种担当重任的人,我认为是极高尚的。如果他象其他的人一样的选择逃避和沉默,自己过自己的安生日子而心安理得,或许也不会遭到人们的诟病,在丑恶的人性面前,有时,他的那些付出不仅被忽视着,甚至令人愤怒和伤心地被误解着,这种象蚂蚁一般沉重背负中的义无反顾,是难得的人性之美,人性之光,我为这位大山一样的兄长很是感动,所以,刘主席的这一部报告文学给我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还有,从我的第一部小说《婚后不言爱》出版起,直到今年的第五部小说《远去的矿山》问世,每一部小说都得到刘主席的大力支持,我记得《婚后不言爱》、《婚戒》、《生父》都是在冬天里问世的,那时临近过年,天气寒冷,刘主席站在寒风里的新华书店门前为我主持新书首发式。《生父》的那一年,还下了雪,雪花飞舞着,刘主席站在街头讲话,声音很大,街上聚拢了很多人,棉絮一样的大朵雪花飘洒在后背的样子,我一直没能忘记,那个录像带也一直珍藏在电脑里。第四部小说《香》出版之后,刘主席写了评论文章:《是谁让她的生命失去了颜色》,反响很大。后又在王石凹煤矿遗址公园主持了研讨会。一路走来,我常想我是如此幸运,总能遇到生命中的贵人,文学路上的贵人,使我有勇气一路坚持。说到文学之路,我想这与我的童年和少年有很大关系,也和我后来的生活有很大关系。我出生在矿工家庭,我的父亲就是一名矿工,他是年从河南焦作来到铜川的,因为是矿工,从事着挖煤的工作,尽管他天赋很好,记忆力超强(他的孩子没有一个能有他那种记忆力),他接受过私塾教育,又很喜欢豫剧,能唱很多曲目,算得上一个文艺青年,人也长得端正,称得上英俊,因为是高鼻梁,大眼睛,个子也高,就算年老的时候,他也常被摄影爱好者作为拍摄对象予以抓拍。父亲有好几张照片,我都是在广场上的摄影展里见到的。他的脸实在是太上像了。有一张他坐在公园椅子上看人民日报的照片,他专注的神情,是老矿工刘云涛做客CCTV品牌影响力北京著名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