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花膳茶疗茶饮里的一味中药菊花

发布时间:2021/3/16 22:10:15   点击数:

元稹有诗言:“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花向来以他的高风亮节、坚贞挺拔为文人骚客所喜爱。盛放在百花凋敝、萧瑟肃杀的晚秋,那一抹黄色,便是秋日里最美的风景线。《礼记.月令》写道:“季秋之月,菊有黄华。”

不同于春天和夏天空气中暖暖的花香,也不同于桂花、腊梅冬日里浓郁的清香,菊花的香气很淡,满园的菊花只有在西风吹来的时候才闻得一丝冷冷的香气。但这也正是菊花迷人的地方:隐隐约约的花香,真乃隐士之风,藏匿于一隅,独自芬芳。和兰花一样,菊花也是隐士的象征。但兰花是山中高士,孤傲清雅,菊花则平和冲淡,多了几分宽容。

陶渊明是爱菊之人,一生把酒赏菊,爱菊成痴,民间更将他奉为“九月花神”。他最著名的诗句《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用菊花营造出来的远离世俗而自得其乐的这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给菊花染上了一层仙气。

在有菊之境,内心自由而旷达,仿佛天地人合一,恬淡中自有真意。

菊花可食,远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及江淮楚地就有食花的习俗。屈原在《离骚》中吟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明确指出:“菊类有甘、苦二种,食用需用甘菊,入药诸菊俱可。”甘菊有补养功效,无病服之,有助养生,而野菊苦寒,无病服之则寒胃伤身。北宋梅尧臣《残菊》有句:“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芳,犹得奉清觞。”意思是菊花即使枯萎了,仍然芬芳弥漫,那深藏在枝叶间的花朵还能用来制造清醇的菊花酒呢。《西京杂记》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菊花有助养生延年。唐代文学家元结指出:“菊在药品是良药,在蔬菜是佳蔬。”西晋文学家傅玄《菊赋》诗中也有提到:“服之者长寿,食之者神通。”晋代医学家葛洪记录,在南阳郦县山中,甘菊丛生,菊花坠入山谷水中,水味甘甜,附近居民都喜饮者“甘谷水”,无不长寿,最少能活八九十岁,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得此菊力”。《玉函方》记载:用甘菊,一日三服,百日轻润;一年发白变黑;服之三年,齿落更生。”宋代苏辙的诗中有言:“南阳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说的就是菊花的延年益寿之效。清代郑板桥曾有一副著名的对联,上联:“青菜萝卜糙米饭”,下联:“瓦壶井水菊花茶”。他还在诗中盛赞菊花的养生之功:“南阳菊水多芪旧,此是延年一种花,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双鬓变成鸦。”菊花可用于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痛。《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性凉,味甘苦,归肺、肝二经,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疗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等症。市面上常见的花草茶--桑菊饮就是用菊花调配的茶饮。菊花还具有平肝明目之功效,菊花性凉而清散,入肝经,善清风热,而肝开窍于目,适用于肝阳上亢、头痛、头昏、眼红等症,常和石决明、钩藤、生地、白芍等调配使用。如果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血不养目而眼花,又宜和枸杞、熟地黄等药配合使用。李时珍认为,菊花有“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食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全身上下皆有用,是群芳中的上品。早在宋代民间就流传采菊制枕的习俗,取其清热疏风除燥、清凉明目降火的功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fb/1989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