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分布 >> 周杰伦的发如雪到底ldquo中国
发如雪
“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
—《发如雪》
创作背景
《发如雪》是周杰伦在年11月发布于专辑《十一月的萧邦》中的中国风歌曲,讲述了生生世世,缘起缘落,一切只因心尘未脱的世间痴男怨女的心境[1]。《发如雪》可以说是一首典型的“周氏中国风”音乐,从创作团队来看,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林迈可编曲,这个专业团队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中国风歌曲,其中包括《东风破》《千里之外》《本草纲目》《爷爷泡的茶》《上海一九四三》《黄金甲》等等。
“中国风音乐“定义
“中国风音乐”其实并不像古典、RB、RAP这些独立的音乐风格一样,是一个学术上的概念,而更像是由媒体和市场形成的一种音乐文化。那么我们如何去定义、去理解“中国风音乐”这个概念呢?我们可以从一首歌最重要的三个元素来分析,也就是词、曲、编曲。
台湾著名词曲作家黄晓亮在《中国风音乐史》中提出:“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这目前也是最广为流传的中国风音乐的定义。
方文山也曾经抒发过自己对“中国风音乐”的理解:
“曲风带有中国小调或传统五声音阶;编曲带有中国传统乐器;歌词夹杂古典背景元素的用语。只要满足这些条件,无论比重如何,均可视为所谓的‘中国风’歌曲。”
《发如雪》里的中国风元素
作曲
《发如雪》是第一首由方文山先作词,周杰伦后谱曲的作品。目前的流行音乐市场一般以先作曲,再填词为主流模式,奈何方文山已经为《发如雪》作好了词而且强烈表示想要发布,周杰伦在早期采访视频中开玩笑说,为了“敷衍”方文山,他只用了2个小时就谱出了《发如雪》的曲子。
但也就是《发如雪》这首临时决定发布的作品,让周杰伦决定了在每一张专辑中都要包含至少一首“周氏中国风音乐”。
周杰伦在谱曲时采用了中国民族五声调式音阶,也就是:
宮(gōng)
商(shāng)
角(jué)
徵(zhǐ)
羽(yǔ)
对应着西洋音乐上的
C(do)
D(re)
E(mi)
G(sol)
A(la)
当然,中国民族音乐不全都是五声音阶,但五声音阶是中国风音乐作曲里非常常用的方式,也就导致了我们听的中国风音乐很大一部分都是五声音阶,五声音阶一弹也充满着浓浓的中国风。
另外,如果以宫音作为主音,那歌曲就为宫调式,五声音阶一共有5个调式,分别为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和羽调式。
周杰伦原版的《发如雪》采用的是B宫调式,我们现在来拆解一下代表了什么意思。
宫调式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我们拿C大调来举例:
不难发现,我们把七声音阶的第四个和第七个音去掉后,就成了宫调式的五声音阶。
以C大调的《发如雪》来看,通俗来说宫调式五声音阶就是:
在《发如雪》的简谱里能找到4(fa)和7(si)就算我输(微笑.jpg)
B调是什么?
《发如雪》以B(si)这个音作为主音(宫),进行宫商角徵羽的五声大调。
B大调的七声音阶是:
BC?D?EF?G?A?
所以我们删去第四个和第七个音后,就得到了《发如雪》的B宫调式:
BC?D?F?G?
周氏中国风音乐有非常多采用宫调式的五声大调,比如年D宫调式的《千里之外》和基于F宫调式的《菊花台》,年A宫调式的《青花瓷》,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另外,如果对中国传统调式音阶想要更详细的了解,建议可以去看“郎朗钢琴课第24节:五声调式传统民族音乐的色彩”,相信一定可以学到许多。
编曲
正如前面所说林迈可老师参与了绝大部分周氏中国风音乐的编曲,这首《发如雪》的编曲正是由林迈可老师操刀,加上钟兴民老师(代表作《青花瓷》《菊花台》等)成就了许多“周氏中国风”经典。林迈可老师擅长驾驭西方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并把中国风乐器与之融合。
《发如雪》以淅淅沥沥的雨声作为开头,一个擦的音效代表着划开尘封的刀柄,随后引入整首曲子的主题,旋律以钢琴开始,而后慢慢以古筝和扬琴在人声后为主导旋律,加上强烈而厚重的鼓点节奏,RAP部分辅以低音提琴。里面的所有乐器音色都是用电脑制成的,如果这个编曲主题用真的古筝音色反而会“抢戏”,因为真的古筝那种丝竹声很清脆优雅很东方,所以整体来说这首歌很清新[2]。中国民族乐器营造出《发如雪》的曲意——浪漫、凄美的前世今生等待。
林迈可老师使的编曲配器上使用了古筝、扬琴、琵琶、萧、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并且将西洋乐器与之完美融合,其中不乏各种西方音乐曲风如RB、Hip-pop等,形成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周氏中国风音乐。
图为林迈可
作词
方文山是周杰伦不可多得的黄金搭档,凭借《发如雪》作词,方文山获得年第六届百事音乐风云榜专题港台地区最佳作词奖。他在采访中表示写词时喜欢通过创造空间感和画面感,交代环境背景,让听众在听歌时更有代入感。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发如雪》想表达的故事,年,方文山甚至在新浪发过一篇博客《极冻之地,雪域有女,声媚,肤白,眸似月,其发如雪…》详细的描述了他写这首歌词的环境背景,大家可以点击原文去感受一下方文山写这首歌的一些灵感。
方文山擅长拆解词语并重新组合,赋予文字新的含义,构建方文山在音乐文学上独特的词风。在《发如雪》这首作品里的体现就是开篇的“狼牙月”,古人经常把月亮比作各种形象,比如李白“呼作白玉盘”的玉盘、苏轼“千里共婵娟”的婵娟,而方文山在这里把月亮的颜色比作狼牙涂抹上一层略带斑驳的米黄,意在营造苍茫的氛围。
《发如雪》歌词中也引用了不少诗词典故:李白《月下独酌》中的“举杯”、“邀明月”,《诗经·秦风·蒹葭》中的“伊人”,《红楼梦》中的“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等等,因此我们在听这首歌时会感受到浓浓的诗意。
图为方文山
结语
《发如雪》里也包含了许多流行音乐元素,比如整首歌强烈的RB节奏,还有在副歌后出现的旋律说唱都证明了《发如雪》是一首将西方和中国风融合的佳作。
简单分析完词、曲、编曲后,不难发现《发如雪》非常贴切黄晓亮的“三古三新”的中国风概念:
古辞赋——富有诗意且引用典故的词
古文化——歌曲主旨表达前世今生的浪漫爱情故事
古旋律——采用了中国传统五声调式
新唱法——副歌运用了旋律说唱
新编曲——强烈的鼓点节奏、钢琴主旋律等
新概念——现代的“中国风音乐”追求中西合璧、“中体西用”——借由西方的唱法及编曲技巧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周氏中国风音乐将民族元素与文化融入歌曲中,浓浓的中国传统韵味中又不缺乏现代特色。
周杰伦对流行音乐市场的判断拥有着自己的主见与预见性,结合方文山对古典诗词的韵味的理解和林迈可对西方与中方乐器编曲完美的融合,打造了《发如雪》等一类经典的“周氏中国风音乐”,在年代属于非常革新、超前的,但放在现在来看——
依旧回味无穷,从未过时。
参考资料:
[1]神君陆逊,“简评周杰伦《十一月的萧邦》”,新浪娱乐,/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