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分布 >> 诗经赏析小雅鸿雁之什庭燎
诗经赏析-小雅-鸿雁之什-庭燎。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
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这首诗意境很美,不过诗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很难定论。
中国文字的意思从来都是博大精深,很多时候中文表达的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表达方式西方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不合逻辑。
比如: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意思都是中国队胜利了,按照西方人的逻辑思维是理解不了的,但是中国人基本都能轻松明白。
这类不合逻辑的表达还很多,比如说:美女们冰天雪地里衣服有多少就穿多少,美女们炎炎夏日里衣服有多少就穿多少,两个意思又是决然相反,一个是衣服穿得厚重无比,一个是衣服穿得跟没穿一样养眼,这就是中西方文化差异难以调和的地方……
庭燎是一个词组,庭可以是庭院,可以是宫廷。燎,可以是火烧田野,也可以是火把。这里词组的意思就是庭院或宫廷里的火把。
夜未央,今天的人们最熟悉的一个是长乐宫和未央宫,另一个就是方文山词周杰伦唱的菊花台歌词:北风乱,夜未央。
方文山把夜未央写出了一种凄美感,而长乐宫未央宫是无尽欢乐之意,同一个词不同的人用就会有两种相反的意思。当然,他们的来源都是诗经小雅的这首庭燎,这就是汉语值得玩味的地方。
庭燎这个词还在红楼梦第十七回里出现过:于是进入行宫,只见庭燎绕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周礼秋官有云: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原来,红楼梦里的庭燎来源于小雅和周礼。
由此可见,其实红楼梦的阅读门槛非常之高,对中国文化没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就读红楼梦基本只能盲人摸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如今市场上那些众多的红学者,多数都是一知半解的欺世盗名之徒,红楼梦本身确实博大精深,是可以阅读一辈子的经典之一,因为红楼梦不仅仅是红楼梦本身,它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大百科全书。
说这些的目的是想说,庭燎这首诗很可能是毛诗序说的:美宣王也,因以箴之。
夜到什么时分了?夜还没到中央,庭院里有火把的亮光。
等候的君子即将到来,仿佛已经听见銮铃之声锵锵作响。
这大概是周宣王要连夜会见以为非常重要的客人,深夜等人的急切心情,仿佛听见了来人的马车疾驰的銮铃声,这种急切盼望的心情仅仅这么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交代得如临其境,不愧是正音雅乐,一个政治事件都能写得如此高雅……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
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到什么时分了?夜还没有停止,庭院里的火把很明亮。
等候的君子即将到来,仿佛已经听见銮铃之声叮当作响。
虽然诗歌没有交代谁在问谁在答,也不知道等待的人来了要做啥,不过,从问答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等待之人的心焦。
第一章的将将大意是马车急速奔驰发出的声音,到这里的叮当声表示銮铃声已经很近了,因此才能听清楚銮铃的叮当之声。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
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夜到什么时分了?也已经近晨光了,庭院里的火把依然光辉。
等待的君子即将到来,已经看见绣着龙的旗帜迎风飘扬。
等的人也辛苦,来的人也辛苦,或许有人会问,他们为什么非要大半夜才出门办公?
其实原因不难猜测,因为古代不像今天的交通这么发达,怎么可能像今天一样准时准点?
彻夜不眠的等待只能说明事情重大,如果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的话,除非失眠,不然就是有病……
既然是重大事件为什么又不交代?估计是历史久远资料缺失吧。毕竟,以前都是把字刻在竹简上,能有只言片语留到今天的已经是奇迹了,还要啥自行车?
其实缺失也有缺失的美,毕竟,人生本来就不完美,何必非要追求完美?就像断臂的维纳斯,你能说它不美吗?
这首诗的作者功力非常深厚,诗歌借助夜色的变化和銮铃声的远近以及旗帜的描写绘声绘色的勾画出了人物的急切心情,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功力深厚。
由于主题不能确定,解读也只能如此了。
当然,还有人认为这是一位贵妇在彻夜等待她的心上人,这也是一种视角。毕竟,就连周杰伦都可以把夜未央唱得那么委婉凄凉,一个贵妇的心乱如麻何尝不可以借鉴?
这也是读诗的乐趣之一……
平淡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