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分布 >> 优秀导游张彤梅菊花台
(欢迎点击音乐)
菊花台
——散落的民国遗迹
买房最后选在小行路上一个人少安静的楼盘,入住后发现附近有很多历史遗迹。推开窗户映入眼帘的是座被绿树环抱的山丘,始建于南朝,扩建于明朝的华严寺就坐落于此,如今附近的华严村里还能找到一些遗迹。能仁里的天界寺也是明朝著名“金陵三大寺”之一,位于安德门警官学院对面的菊花台,则是散落在民间的民国遗迹,它虽然不是周杰伦唱出悲情与无奈的那个菊花台,它离我们这个时代很近,但真正对菊花台那个时期的历史了解后,走进它你会感到悲情与震憾。
菊花台位于南京城南的丘陵地带,整个城南丘陵地带有三座小山峰,高度不超过60米,因顶部成平台状,所以被分别称之为“东岗台”、“中岗台”和“石子岗”,其中东岗台和中岗台合称雨花台,而与雨花台相隔数里之外的石子岗则叫菊花台。相传南朝梁武帝时期云光法师曾在雨花台讲经说法,感动苍天,落花如雨,从此人们称此地为雨花台。菊花台则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到此一游,见满山雏菊盛开,取名菊花台(有异议)。但不管菊花台的名字是从何而来,民国以后菊花台发生的变迁,记载了南京这座城市在这段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以后,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由美国建筑师墨菲主持和中山陵设计者吕彦直等参与的“首都计划”的城市建设,现今南京老城区的格局,仍是当时旧影。五年后“五四运动”命名者、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先生来到南京,任中央大学校长。他提出在菊花台一带兴建中央大学新校区,建一个容纳人—人的学术之都,使中央大学成为中国的哈佛、剑桥、牛津,并已征收八千亩土地,前期工作已开始,就在这时抗战爆发,这一宏伟计划被迫搁置,中央大学也西迁重庆。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城后,看中菊花台这块风水宝地,投入大量军力和财力,建“表忠碑”,碑上有碑文及日军战死的官兵名字。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拆毁菊花台日军“表忠碑”。
日军侵占东南亚群岛后,有九位才学卓绝、风华正茂的中国驻菲律宾、马来西亚沙巴州(当时名为山打根)的总领事、领事,他们放弃了离开沦陷区的机会,坚守自己的岗位,不屈不饶的与日军抗争,成为当地侨胞的精神支柱。被俘后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无一人投降,大义凛然、慷慨就义。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用专机接回九位外交使节的遗骸,葬于南京菊花台,并改菊花台为“忠烈公园”。这九位烈士分别是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领事,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杨光泩、毕业于耶鲁大学的莫介恩、以及姚竹修、朱少屏、萧东明、杨庆寿、卢秉枢、王恭玮,北婆罗洲山打根领事,毕业于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卓还来。“他们有着西方教育背景,精通英文,通晓西方文化,但同时骨子里又有着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忠义精神,他们可以生,但他们选择了坚守,直至牺牲。”这是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先生对九位烈士最精准的评价。抗战胜利后,杀害烈士的凶手伏法了。文革期间九烈士墓却被砸毁,墓地原址盖起小楼。直至年,在原江苏省副省长吴怡芳的推动下,小楼被拆,九烈士墓原址恢复。年10月当时还在雨花台区文管会工作的杨新华组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九位烈士的第一次公祭。年是抗战爆发75周年,也是菊花台九烈士殉难70周年,4月5日菊花台再次公祭抗日九烈士。九烈士的亲属家人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与市民一起祭奠九位为国捐躯的英烈。
站在扇形状的九烈士墓前,看见阳光照射下的苍松翠柏,想起卓还来烈士的女儿卓以佳在父亲墓前对杨新华先生说过的一段话:“每当听到国歌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时,我就要哭,这血肉长城中就有我父亲的血肉…”。龙应台女士在她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中有这样一句话:“烈士还是叛徒,荣耀还是耻辱,往往看城里头最高的那栋建筑顶上插的是什么旗子?”我想她是小看了我们的认知,在我们的心里明白的知道: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人,应该被后人记住。我们将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从悉尼飞回国的飞机上,座位前的小屏幕上显示飞机正在山打根上空飞过……..
张彤梅
高级导游优秀领队
——常常因为一首歌,一首诗,一本书,一段历史游走在旅游目的地
编者:拥有古韵情怀的金陵女子、苦恋人间大爱的真情巾帼。她周游世界洞观世事、她追求自由慈悲为怀、她不拘小节保持自尊、她真挚热情笑看流年。
——这就是我的好朋友,我非常敬重的好导游:张彤梅
张彤梅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