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郝玲君优质课咬文嚼字评课稿

发布时间:2021/9/12 18:35:49   点击数:
优质课《咬文嚼字》评课稿及优质课教学设计韩佳佳老师今天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咬文嚼字》。她在准备这次公开课的过程,五易其稿,为其中的难点问题,比如繁简和联想两个例子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经历了沙磨砺成珠的痛苦,蛹破茧成蝶的蜕变。所以我作为师傅在这里为她的成长提升点赞。1

教材处理有高度:

《咬文嚼字》是一篇文艺评论,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但是韩佳佳老师将其作为“用件”处理,巧妙准确。

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根据“对中外语文教材的比较和研究”鉴别对语文教材提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处理类型。“定篇”是学习经典的丰厚蕴涵,“例文”是学习诗文和读写的知识,“样本”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用件”主要提供信息、介绍资料,能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王荣生先生曾提出《咬文嚼字》适宜“用件”处理的论断。韩佳佳老师和大师的处理不谋而合,高超且巧妙。适合就是最好。

2

课堂教学有学生:

课堂是一个生命场,有师生平等的生命对话。课堂中学生第一。老师想上好课就是开发、利用好课堂最大的资源——学生。

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连很多教育专家都说一节课很长,时常会熄火,优秀的老师只是善于不断点火。

韩佳佳老师用故事激趣导入、鉴赏歌词(周杰伦《菊花台》)等丰富内容,用朗读、讨论、提问点拨等多样方法,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在课堂上重新点火,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呈现鉴赏歌词、一起随着乐音哼唱歌曲的高潮。

3

眼里心里有教育: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学科,但由于课堂的限制和高考的压力,语文生活化不足,实用性不足。

韩佳佳老师的课。学生不仅收获了借助句式、繁简、字眼、联想等方法,咬文嚼字,有效提升了文字表达情感的准确性,丰富性,艺术性。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文中所学咬文嚼字的读书方法和生活中欣赏歌词相联系,提升赏鉴歌词的能力。

歌词是学生喜欢的,反复唱的,但学生喜欢并认为好,却很多同学说不出为什么好。对其意韵和文学性的品鉴更加达不到。但韩老师的课注重弥补这个软肋,注重在品鉴上下功夫,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学生心中播下“语文生活化”,“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理念种子,尤为珍贵。

优质课在一片歌声中结束,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文字美,韵律美,情感美。

4

思索和建议:

1.赛课是高效的,唯美的,期待每一天家常课都有如此追求,方是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2.课堂上“学会等待,给学生思维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3.对比阅读《不求甚解》,学习另外一种阅读方法,为学生阅读整本书提供两种有效的读书方法。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互为补充,发展学生辩证思维。引导学生体味两篇文章,角度不同,表达不同,在文字上的不同表达。

优质课《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韩佳佳

1.语言建构与运用:概括文章观点,分析筛选重点语句。

2.思维发展与提升: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形象思维品质。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文本,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明朝时有一位京官上早朝时迟到了,挨了批评,心想,回家后发牢骚写了一首诗,诗曰:

“四鼓钟声起穿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本是在家发发牢骚,没想到这事传到皇上的耳朵里。皇上说:“钱爱卿,听说你昨天写了一首诗。诗写得不错,但如果改动一个字这诗就更好了。”钱宰一听吓得浑身发抖,于是连忙说:“请皇上赐教。”皇上说:“将‘嫌’字改成‘忧’字就更好了。

同学们说一说,“嫌”改为“忧”,有何变化?

明确:“嫌”字明显有发牢骚之嫌,我起这么早来上早朝,皇上你还嫌我来迟了,换成“忧”字境界全变,起这么早上早朝都担忧来晚了,简直是一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公仆了。

可见,一字之易,境界全变,所用词语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所以我们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要字斟句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专门谈论这一问题的文章——《咬文嚼字》

二、略读文本,明确概念

“咬文嚼字”我们指什么意思?

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含贬义的。

朱先生在文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地提出了新的观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明确: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三、细读文本,赏析表达

作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引了几个例子?请大家速读文章,从文中找出。

1.郭沫若改字: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下这两句话,体味这两个句子的区别。

明确:“你是什么”一般是不带情感的判断,“你这”句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所以句式的改变和调整,表达的情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句式不同,情感不同。板书:句式。

2.王若虚改字: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请男生来读一下第一个句子,女生读第二个句子,读的时候思考,两个句子不同在哪?

明确:①越来越简洁。②广出猎,人物背景。③以为虎而射之:认为有虎,主观判断,心理描写。④终不能复入石矣:之前以为是虎,虎对自己产生威胁,射中,发现是石头之后再没射中,有失望的意味,可以看出在危机关头人们的潜力是无限的。

但是第二句却读不出这样的意味,可见,有时浓缩的未必是精华,句子也不是越简洁越好,繁简不同,意味不同。板书:繁简

3.贾岛“推敲”:

随着文字的改变,思想感情也会随着变化,就像我们熟知的“推敲”的故事。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两个字各有千秋,你喜欢哪个字?为什么?喜欢“推”的举手,喜欢“敲”的举手,你为什么喜欢“推”字?

明确:“推”孤僧,寺庙里只有他一个人,更显冷寂、孤寂。“敲”生气,环境幽静,以闹衬静,有一些温暖的人情。这是贾岛当时的选择,“敲”,要营造的是他内心所要传达的情感,他当时的感受。所以,问题不在于“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更好,而在哪一种境界是贾岛当时所要表达的,刚才咱们班同学们有一部分选择的是“推”,你能说“推”字不恰当吗?当然不能,只不过是营造出来的意境不同而已,意境是靠文字来表现的,文字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不同。板书:字眼

4.东坡品茗:

1.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2.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3.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明确:通俗口语的句子,“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有文采的句子“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对仗比较工整;大文豪苏轼的句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请前后四人为一小组鉴赏苏东坡的诗句。

明确:①茶比喻成团月,珍贵稀有,月夜。②泉是人间第二泉,抢眼,且意境阔大之。

有联想意义。从茶“小龙团”想到“天上的小团月”,从水中泡清茶的清沁肺腑的意味联想到月光照泉水的那点清新的意味。

一件非常平淡的品茶一事,为什么被苏轼写得那么雅,这种点石成金的魔法,就在于用了联想的意义。所以,朱先生认为,文学的语言要富有联想性。板书:联想

“看书、写作业”,文雅一点,可以怎么说?

预设:漫步于阅读的星空下,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小结:这就是文学的语言,文学的语言要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要能够把自己想要说的通过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

呈现给我们的是文字,寄予其中的是作者的情感。你的文字寄予着你的思想感情,你的文字传达出的肯定也是你的心之所想。完成板书

四、学以致用,品鉴歌词

品鉴方文山写的歌词《菊花台》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

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化抽象为具象;比喻)

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一语双关,天气寒冷,女主角内心的孤寂与苍凉。)

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

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①鸿雁传书,青春年华纸上流逝②圣旨,打仗图纸。)

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梦由香呈现,抽象概念化作具体可闻的嗅觉的香,表思念,又表示思念对象是无法触及的,一切只是随风飘散的梦境。)

随风飘散你的模样

菊花残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①菊花黄②信件泛黄③时间久远,笑容依旧,印象深刻)

花落人断肠

我心事静静淌(①将抽象的心事比作形象的流水②感情的流逝)

北风乱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影不断,相思悠悠清灯只影孤单)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我们跟唱一下这首歌,细细去品味文字之美,韵律之美,情感之美。

朱先生也曾说:“在艺术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我们尤其要讲良心。”“长出”写作的良心,先对文字生出敬仰心、敬重心、敬畏心,咬文嚼字,才能令文字生香,文章生花。

五、布置作业:

请用“黄昏海风我”三个词扩展成一段80字的文段。根据句式、繁简、字眼、联想等不同。

郝玲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fb/2238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