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菊花酒,重阳旗菊花饮,重阳糕

发布时间:2023/3/29 14:05:44   点击数: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被称为重九节、晒秋节。

“九月采菊酿酒香,来年开坛又重阳。

畅饮何必陶隐士,难得佳节入醉乡。”

九九重阳,早在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的《楚辞》中就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那时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烹茶对弈

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而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登高赏茱萸

“菊花舒时,并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西京杂记

古人喜欢在重阳节酿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前一年酿造,第二年重阳时节,喝菊花酒,吟菊花诗,别具情趣。在古代,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古人们采摘新鲜饱满的菊花,将少许枝叶洗净,和黄米及酒曲混合装坛,封藏发酵,等到第二年九月九,菊花酒便如甘泉一般汩汩而出。据说菊花酒清凉甜美,清热解毒,延缓衰老,淡淡的菊花酒,像清凉的月光,被打捞起来,盛进蓝花白瓷碗中,成为重阳时节必饮的“长寿酒”。

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杂事众多,酿造一杯菊花酒怕是力不从心,但良辰佳节,冲饮一杯简单的菊花茶也可以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因感秋英、饷我菊共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古人食重阳糕,最初的起源是对美好愿望的表达,除了祭祀天地,祭拜祖先,祈求子嗣,也有欢庆丰收,品尝新粮的喜悦。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登高

它与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一样,家家户户都要吃。重阳糕的制作,历代均有所改进。汉代以蓬草和粘黍米搅拌蒸煮为糕,名“蓬饵”;唐代以麻葛和糯米搅碎为糕,称“麻葛糕”和“米锦糕”;宋代以糖、面和菊花蒸糕,上以猪羊肉、鸡子为簇汀,蒸熟之后,上插小彩旗,称“重阳糕”或“菊糕”;明代则以糜粟粉和糯米拌蜜,再加菊花蒸糕,上铺肉丝,标以彩旗,仍称“重阳糕”;到了清代,重阳糕又称“花糕”;到了近现代,重阳糕的制作更为精细,品种也更多,有糖面的、糯米蜜糖的,也有栗粉的、肉丝的、花果的,含有菊花香味,十分可口。

古人食糕一般2~3层不等,当然也有五层,九层之多。大户人家比较讲究,每层中间会夹有蜜饯果脯花瓣之类,个头小,精致养眼。小户人家多半以江米黄米制成两层花糕,上面点缀大枣或栗子,图个好吃。

江浙人喜欢把米粉染成五色,蒸制成糕,分送给亲朋好友。老北京人的重阳糕花样就多了,有皇家流传下来的吃法,有点心铺子里的做法,也有民间的吃法,各有千秋。关中地区的花糕多用面粉和大枣做出精美造型,美观营养。现在的重阳糕则没有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南京谚语云:“吃了重阳糕,夏衣就打包。”标示着夏日已然远去。旧时,南京新婚第一年的女子娘家要送“重阳盒”,盒内盛的是秋令鲜果,盒上插一面大重阳旗代替茱萸,借以表示登高避灾之意。重阳旗的制作很有讲究,一般剪成近似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红绿纸,切出牙边,旗面刻出水浪云丝等各色花样,中央粘一圆形金纸片,以竹篾制作旗杆。一块糕上插一杆小旗,一板几十块重阳糕插上几十面小旗,招人眼目。

据民国潘宗鼎的传世名著《金陵岁时记》说,此风起自唐代,重阳旗本来是皇家令旗。当年,南京城南的纸店和香烛店也有做好的重阳旗卖,大小不等。小的是细竹竿上端贴着纸套,纸套上贴着六面小旗连缀成的大三角形,每边三个小旗;也有每边五面、七面小旗的,最正宗的是每边九面小旗,共四十五个小旗糊成,每边九个象征九九重阳。这些旗子中间镶一个令字,人家买回常常插在门楣上。如今,南京城内会制作重阳糕的店家已经不多,只有几家老字号的糕团店每逢重阳节才有售卖,而因为小小的重阳旗制作起来很为不易,现在重阳糕上面几乎都没有了那面标志性的“小红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fb/248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