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功效 >> 申江诗潮第355期胡中行诗谑总76
作者介绍:胡中行,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现任上海文史馆诗词研究社特聘研究员、复旦大学《诗铎》丛刊执行主编、上海诗词学会监事、上海楹联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诗团”导师、静安诗词社社长等职。
主攻唐代文学及中国传统诗学,旁涉佛教文化,长期致力于诗词鉴赏与创作的教学及普及工作,其中《诗词鉴赏法》与《诗词创作法》被列为上海市“十三五”教师培训共享课程。先后编写出版《格律诗启蒙》《盆葵说诗》《盆葵藏头集》《灿烂的大唐文学》等多部著作,在解放日报、文汇读书周报、新民晚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诗词大会之后》《让古典诗词深入国人血脉》《学诗要“正”根,免得虚火上升》《诗词创作需要真点评》《让传统文化浸润心灵的“心法”》《那些由“春”而生的诗句》《怎样教孩子学古诗词》《现代诗词创作刍议》《文字游戏的古为今用》等多篇专访和文章,引起学界 谑者,戏也;诗谑者,以诗为戏也。故诗中之言,诚不足为凭,读者姑妄听之可也,而万万不可较真。晚唐参军戏有“三教论衡”者,指孔圣、老聃、释迦皆为“妇人”,此谑耳,聊供懿宗解颐者,若非“谑”,安敢出此狂诞之语?
余之“诗谑”亦然,如指诚斋“风光不与四时同”之句有瑕,宜为“四周同”,又指洪天王诗为“狗屁”等等,即遭诗友较真商榷,余则笑曰:“此谑也,聊搏一哂耳。”然谑,又非醉语呓语也。或有所感、所悟、所得,形之于谑者,诸君宜自辨之。
诗有别裁,如律诗庄重而绝句轻灵,五古质朴而七古铺张,皆非谑之所宜。唯梵志之诗,言浅而意深,语俗而不狎。故效其体而作诗谑十八首。
胡中行序于盆葵精舍
诗谑
诗谑一
老骥苦伏枥,
有吃心已足。
何来千里志?
莫听阿瞒说!
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诗谑二
春江花月夜,
只是流行曲。
孤篇压全唐?
叫我如何说!
张若虚的《春秋花月夜》只是当时舞榭歌台的流行歌曲而已,文学价值并不高,艺术上还不如同类的《玉树后庭花》。“孤篇压全唐”之说,实属无稽。
诗谑三
秦娥音尘绝,
菩萨空伫立。
非为太白语,
却是大手笔。
忆秦娥与菩萨蛮二首,“百代词祖”也。传为李白所作,学界多存疑。其实不必存疑,应是伪作无疑。因为词起于中唐而成于晚唐,非生在盛唐的李白所能为。忆秦娥:咸阳古道音尘绝;菩萨蛮:玉阶空伫立。
诗谑四
帝舜赋卿云,
八伯随之倡。
诗意壮且真,
假在太漂亮。
卿云歌传为帝舜让位于大禹时所唱,八伯(诸侯)和之。其首段辞曰:”卿云烂兮,纠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复旦之名盖源于此。且此歌曾被定为北洋政府时的国歌。是为最著名的上古歌谣之一,写得真好,然是后人伪托则无疑,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写得太过漂亮,远离了上古先民的水平。
诗谑五
诚斋咏西湖,
不厌百回读。
唯说风光处,
用词欠斟酌。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用词似有不妥。据诗意,应指西湖六月之景与其他月份不同。而风光四时,本来不同,各地都是如此,又何须惊呼“毕竟”?难道西湖的其他月份就不美了吗?故窃以为西湖六月,重点宜在西湖而不在六月,应是指西湖六月与别处六月大有不同也。故宜将“四时”改为“四周”。
诗谑六
佳句惊天人,
劣句人厥倒。
天才皆如此,
请看清平调。
凭天才作诗者,如有灵物附身,物在则惊如天人,物去则归为凡夫。李白便是天才作诗的典型,以其《清平调》为例,第一首首句“云想衣裳花想容”,被誉为“太白佳境”;然第二首首句“一枝红艳露凝香”,则被讥为“了无高趣”。再如他的《月下独酌》堪称绝唱,但其实他当时一共写了四首同题的诗,另三首则也是“了无高趣”,远不及“花间一壶酒”的“太白佳境”,如第二首竟写成这样:“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令人不能卒读。
诗谑七
虞兮奈若何?
歌罢泪血迸。
何来意缠绵,
纯是必杀令。
项羽垓下歌绝对是对虞姬下的自杀动员令,“奈若何”就是“你想怎么着”的意思,哪有丝毫的缠绵之情?舞台上的“霸王别姬”,只是编剧、演员、观众的自作多情罢了。
诗谑八
口中思猛士,
手上烹脯醢。
杀一犹可说,
杀绝作何解?
大风歌曰:“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但刘邦杀猛士的劲头,绝不输于后来的朱元璋。韩信、英布、彭越三位最卓越的开国猛士全都死在他的手里。最残忍的是彭越刚刚拒绝了别人劝他造反的建议,却遭刘邦捕杀,并且把他剁成肉泥(脯醢)分送给各路猛士吃,以儆效尤,其残酷变态一至于此!致使英布被逼反枉死军中,韩信亦被诱杀。后来他最喜欢的女人被做成人彘,最喜欢的儿子被活活毒死,大概也算是一种报应吧?
诗谑九
菊花本高洁,
何时染杀气?
满口血淋淋,
纯是说自己。
我历来不喜欢黄巢这个人,也连带着不喜欢他的菊花诗,尤其是这一首:“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一副杀气腾腾、蓄意报复的样子,完全破坏了菊花孤傲高洁、宁静致远的形象。这哪里是菊花?完全是黄巢自己“造反派”的模样。这就如同百家讲坛上的于丹们,名为注古书,实为注自己一样。
诗谑十
歪诗五百首,
十九写宫女。
出言如狗屁,
如何考得取?
洪秀全绝对是个变态大魔头。他写有“天父诗”五百首传世,其中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写给宫中妇女的,或训诫,或漫骂,或侮辱,语言低俗,文字不通,连顺口溜也谈不上,只能算是狗屁诗。比如这一首:“一眼看见心花开,大福娘娘天上来;一眼看见心火起,薄福娘娘该打死!”简直莫名其妙!难怪他连考四次秀才全部落榜,倒是体现了当时科举的公正性。更不堪的是,他给外国使节的“国书”居然也用这种狗屁文字,请看《赐英使额尔金诏》中的这些文字:“西洋番弟把心开”,“同顶爷哥灭臭虫”,“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把台坍到了国际上。
诗谑十一
细品老杜诗,
屋漏非漏屋。
床头无干处,
还有西北角。
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通解作“床头因屋漏而无干处”,窃以为误。据《尔雅·释宫》曰:“西南隅谓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知屋漏乃房间之部位也。床头屋漏,是为例举,。作如此解,于老杜诗意更切。
诗谑十二
豆蔻年几何?
小杜说明白。
今有老豆蔻,
已过二十八。
小杜诗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可知豆蔻应指十三四之少女。然观现今文章,屡见二十七八之女青年自称“正值豆蔻年华”者,是谓“老豆蔻”也。用古人喻龄之法,如及笄、弱冠、而立、不惑之类,雅则雅矣,然必须准确,免得转成笑柄。
诗谑十三
月上柳梢头,
夜幕寥星辰。
黄昏人相约,
何时是黄昏?
“黄昏”,一般是指“日落以后天黑之前”那段时间,与“傍晚”近义。比如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即指此也。但作为时间,“黄昏”却是另有一义。那就是也可以指晚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辰。这就需要我们对诗词中的“黄昏”进行鉴别了,比如欧阳修《元夕》词中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从对环境的描写,可以判定这里的黄昏即指后一义。晚餐之后情侣相约逛灯市,应该不会是在傍晚时分。
诗谑十四
易安擅婉约,
佳作多丽辞。
偶发豪放语,
差可辨雄雌。
李清照作词,无一不佳,说她“压倒须眉”,绝非虚言。但她的佳处全在婉约,偶作豪放语,则非其当行本色也。所以她的《绝句》一诗乃是败笔,是易安作品中最差的一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遣词用语“口号化”,其识见亦有“鼓励自杀”之嫌,且感情用事,犯了咏史之大忌。与小杜题乌江亭诗相去甚远,小杜诗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诗谑十五
东南西北雨,
卜辞哪是诗?
上下五千年,
多少飘渺时?
有篇甲骨卜辞云:“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这被不少文学家奉为至宝,认为“可视为原始形态的农事诗。”“不妨将这首《今日雨》视为后世那些句式整齐、写法铺排的同类诗作的滥觞。”其实卜辞就是卜辞,与作为文学创作的诗歌风马牛不相及。联想到我们常说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也是水份多多。中华真正可编年的信史是从公元前年开始的,算到今年才二千八百六十二年。以前的历史要么无法纪年,要么本来就是传说。这样说是很扫兴的,但却是事实。
诗谑十六
既已短兵接,
何来矢交坠。
屈赋原无错,
郭译没道理。
屈原《国殇》首四句曰“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郭沫若译为:“盾牌手里拿,身披犀牛甲。敌我车轮两交错,刀剑相砍杀。战旗一片遮了天,敌兵仿佛云连绵。你箭来,我箭往,争先恐后,谁也不相让。”这里有个很大的问题,既然已经短兵相接,双方缠斗在一起了,怎么还能射箭呢?这不是违反战斗逻辑吗?这里需要追究的是,倒底是屈原错还是郭沫若错?我认为当然是郭沫若错。错就错在对“短兵接”的理解上。短兵,一般的确是指短刀短剑之类,但明末的王夫之认为,短兵是个相对的概念,戈戟对刀剑而言固然是长兵,但与弓箭相比,则又成了短兵。说得很有道理。所以诗中的短兵,其实就是上一句中的“吴戈”。再说“接”,也并非一定要理解成缠斗,难道不可以解作“接连不断”吗?据此我认为,诗的前两句写的应是楚军的行军状。将士们手持吴戈,战车连绵不断,滾滾向前。然后才是双方开战。所以我认为郭译是错误的,但错误者非郭老一家,历代注家多持此说,故有必要作一个小小的纠正。
诗谑十七
虽不赴赤壁,
名却留青史。
讳言二乔者,
都是迂夫子。
小杜诗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指出了战争与女人的关系,不愧是唐诗人中最有政治军事才干者。有人却批评小杜“写大战不忘女人”,以证其风流成性、识见污下。其实那都是迂腐之说,因为战争从来没有忘记过女人。
诗谑十八
春行钱塘湖,
白傅有佳作。
犹可指微瑕,
尚未称完璧。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无疑是一篇佳作。但白壁微瑕,犹称不得上上乘。比如中间两联,后三字均用了动宾结构:争暖树、啄春泥、迷人眼、没马蹄。略嫌呆滞,是大诗人应该避免的。我们来看杜甫的《登高》,相同的位置则是:萧萧下、滾滾来;常作客、独登台。两联的结构格式是需要变化的。
END主编:范立峰
制作:张雪梅励雨婷
组稿:贺正芳
投稿须知:
1、诗:平水韵;词:词林正韵;曲:中原音韵。新韵需注明。格律请自检。
2、个人专辑一次投稿20首左右,原创,请勿一稿多投。30天内未刊发,可另投他处。
3、除稿件外另附作者简介以及本人照片1—3张。
4、来稿一律用word文档,5号宋体,靠左排列,用简体字。
5、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