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幼读古诗文之十

发布时间:2017/10/13 16:40:41   点击数:

小朋友们听这里

今天咱们来分享一首田园诗,感受一下秋天农家生活的喜悦。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解

过,拜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所以由题目可知,孟浩然是被老朋友邀请到家里做客了。

关键字

具:准备,置办。

鸡黍:字面意思是鸡和黍子蒸的饭,指待客的饭菜。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合:环绕。

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斜(xiá):倾斜。

轩:窗户。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重阳日:指阴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还(huán):返,来。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接近、靠近,指去做某事。

诗歌大意

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去他的田庄做客。(这村子环境真好!)村子周围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木,而青色的山峦横卧在村外。推开窗子面对这打谷场和菜园,边饮酒边聊聊今年庄稼的情况。和朋友相约,等到重阳节的时候,再来一起饮酒赏菊。

诗人及写作背景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家境不错,《新唐书》说他“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看来年轻的他是个仗义疏财的性情中人。他一生处在出仕与归隐的矛盾中,因为他个性求真且任性。也就是说他渴望有济世之功,但前提是不妨碍自己身心的自由。他早年隐居读书,就是为了步入仕途,但在漫游求仕的几年中屡屡受挫,之后近四十岁的他赴长安参加科考不第,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个性可能真的不见容于官场,因此他主动选择了归隐。

不过在漫游途中,他结识了李白;在长安参加科考,认识了王维;去世之前,王昌龄还登门拜访。这位老大哥虽然一生未出仕,但他的人格魅力及诗歌创作却影响了这些小兄弟们。李白曾在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可见,在李白眼中,孟浩然是偶像一样的存在啊!

这首诗大约是他隐居鹿门时所作,叙述了一位老友邀他做客的经过。此诗初读似觉平淡,细品后就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事,事中有情。

首联交代了受邀做客之事。“故人”一词则表明了人物的关系,是朋友,估计孟浩然也不是第一次去了。这“具鸡黍”就不仅仅是主客之情,而是蕴含着友情了。既有农家特色,又显得朋友之间交往自然。

颔联写景。走进村落,顾盼之间,满眼皆绿,清新自然,让人心旷神怡。近看,村子被绿树环抱,自成一体;远眺,青山在郭外,村子又有了依傍。村庄因为有了绿树与青山的陪伴,让人感到既安宁幽静又不孤傲,还有一种温暖。而这种温暖在人物的交谈中被强化了。或者说,在这样舒适的自然环境下,主客相谈甚欢。

颈联宾主举杯畅谈。“开轩面场圃”不仅仅是为了对仗的要求,这确实是农家的特点,屋外就是打谷场和菜园。而且,这一“开轩”,就把屋内和屋外连成了一片,刚刚村外的绿树、青山,就可能映入眼帘,屋内聊的是桑麻之事,屋外是青山绿树、谷物和菜圃,还有比这更具田园气息的地方吗?“开轩”一词看似是个动作,其实它勾连了事与景、情与景,宾主的欢声笑语在轩外的田园风光的映衬之下,显得那么自然、随意,人也随着这画面变得放松、舒适了。而这不是虚幻的桃花源,这是现实生活。能在现实中找到这样宁静惬意之所在,该是多么幸福啊!所以,诗人自然眷恋这地、这人、这情。

尾联写重阳之约。自然、朴实的语言,就这样定下了重阳之约。孟浩然也真是个率真之人啊,看来这次是意犹未尽,所以还要再来。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也能感受到故人的热情与诗人的愉悦。这次相聚让孟浩然如此流连,那么重阳节,就更值得期待了。

这首诗语言朴素,近乎口语,与朴质自然的田园风光和谐一致,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吻合。在恬淡亲切的氛围中,又流露出友人之间深厚的情味。这种自然天成之作,如同素面的美女,难得一见,见之难忘。

文化链接

——黍子

四体要勤,五谷要分!

今天我们来分一分:黍子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背过《诗经·黍离》篇的朋友们都还记得这句吧?黍子,看来应该很早就有了,而且是重要的农作物。那么什么是黍子呢?

有没有喝过老北京面茶的朋友?面茶是用什么做的?糜(音没)子!糜子是什么呢?跟黍子有关系吗?

有!

糜子和黍子差不多,就是一个不黏,一个黏。来,先上个图。大家猜猜哪个是黍子,哪个是糜子?

有人傻傻分不清啦……

其实一开始我也分不清。只知道和小米不一样。

先从大家最熟悉的小米说起。小米,原名粟,颗粒小。古代诗文中常用来比喻微小的东西,比如“渺沧海之一粟”。小米跟狗尾巴草是一属。咱们一般用来蒸饭、熬粥,或者酿酒、酿醋。味甘、咸,性凉,有健脾和胃之效。

小米的植株

糜子,原名稷。是一种不黏的黍类,比小米大一些。我们常说“社稷”的稷,指的就是糜子。味甘,性微寒,有和中益气之功。陕北人常把糜子磨成面,蒸黄米面馍馍,也可以做饭、煮粥。咱们老北京面茶就是用糜子面熬的。吐槽一下啊,曾经喝过用棒子面熬的面茶,就在牛街回民超市。再也不去了……

大家知道哪家面茶做的地道吗?推荐一个呗?欢迎在下方留言!

糜子的植株

黍子,《说文》“禾属而黏者也”。其外形与糜子很像,只是黍子是有黏性的。和糜子一样,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用于耕种的植物之一。黍子味甘略苦,性温,也是补中益气的。咱们北方吃的黄米面年糕就是用黍子做的。还记得小时候过年回爷爷家,就溜达到白塔寺十字路口的食品店里买黄米面年糕吃。还有西四包子铺的包子,也是我的爱。不过,再也吃不到了,拆了。

黍子的植株

现在你知道黍子是什么了吗?能分清黍子、糜子和小米了吗?

上面的图,左边的是糜子,右边的是黍子。

糜子比较硬,所以看起来有点儿透明;黍子比较软、黏,所以颜色发黄、白。三个放一起,大家再看看!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是多少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说明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pz/1372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