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品种 >> 黄巢看到菊花,写下这两首诗,都很有气势,
菊花迎着风霜开放,显示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在瑟瑟秋风中,菊花带着寒意,散发出一阵一阵的芳香。我们来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写菊花的,如何展现菊花的芳香。今天来看唐代诗人黄巢的《题菊花》和《不第后赋菊》。
先来看看《题菊花》,这首诗是黄巢在青年时候写的,起义之前所做。这首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想要掌握整个社会的宏伟理想与抱负。
黄巢一生跌宕起伏,所做的诗也是非常的有气魄,都是为了展现他自己雄伟的壮志豪情,通过诗文来表达是人自己的情感,今天这首《题菊花》就是如此。
题菊花
唐代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下面我们来逐句分析一下这首诗,第一句,飒飒的秋风席卷而来,吹着满院盛开的菊花。“西风”一词给读者说明了时间,“满院”一词就可以看出菊花非常的多,“飒飒”一词让人感觉到天气的寒冷,因此这一句就是为后句做铺垫的句子,通过这一句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引出下面对感情的展现。
第二句,菊花的花蕊和花瓣好像带着一阵一阵寒意,散发着幽幽的香气,再也很难有蝴蝶在那里飞来飞去的采蜜了。这一句写菊花迎着寒风绽放,通过对周围的细节描写,展现出菊花顽强的生命力,但是正好是在深秋,天气寒冷,再也不能看见蝴蝶飞舞,表现出诗人对此的一种遗憾之情。在飒飒的秋风中,菊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它不像其他鲜艳的花一样,在温暖的春天开放,春天蝴蝶飞舞,而此时却再也没有它们的身影。这种对比,其实是为了赞美菊花的顽强与毅力。同时,表达了诗人孤芳自赏,怀才不遇之情。
第三四句,如果有一天我成为了春日之神,我一定让菊花能够和桃花一样在温暖的春天绽放。这两句就是整首诗感情的展现,诗人通过想象,将自己想象为春天的神,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虽然这是两句具有浪漫主义的想象,但是却正是表现出诗人的理想与抱负。诗中所写的菊花,就代表着当时最底层的劳动子弟,诗人通过菊花,来赞美这些劳动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这里的深秋寒冷就指的是当时的社会环境,这里又为它们所处的黑暗环境感到气愤。所以他就要改变这一情况,所以立志要带领劳动人民过上好的生活。
这里写桃花和菊花在春天盛开,不仅从菊花一方面写农民的精神,其实还侧面描写出劳动人民应该与其他人一样,互相平等,都应该过着春天温暖的生活。表现出诗人的一种平等的思想。
全诗通过菊花,来展现诗人自己的感情,手法独特,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菊花。诗人的思想是非常的雄伟壮阔,表现出他宏伟的理想抱负。
下面来看第二首《不第后赋菊》,这首诗同样是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菊花来表现诗人的雄伟的理想抱负。
不第后赋菊
唐代: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第一二句,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的时候,菊花刚刚盛开,其他的花就都凋谢了。这两句交代了时间和周围环境情况,第一句,这里写的是等到秋天重阳节的时候,意思是重阳节还没到,“待到”二字就可以看出诗人的期盼,他盼望着这一天赶快来临。这里的重阳节并不单单指的是节日,其实是展现出诗人对革命的迫切期望,想要改变当时那种黑暗的社会和昏庸的统治。
第二句,这里用菊花与其他花做对比,展现出菊花顽强的生命力。一来是在说这世间的万物都有规律,无法打破,二来是在暗示着,社会非常黑暗,巨大的革命起义就要爆发,来临了,很快,昏庸的统治者就要烟消云散。
第三句,那绽放的菊花非常的艳丽,光彩动人,一阵一阵的浓香飘满了整个长安城。“冲天”二字就是将浓浓的菊花香气展现给世人,而“香阵”二字,就说明,菊花不是三两朵,而是一片一片,非常之多。体现出诗人一种平等的思想观念。“透”字,体现出菊花香气浓郁,无所不知的精神气概。
第四句,整个长安城都在弥漫着浓浓的菊花香气,满地都是金黄色的就像是铠甲般的黄色菊花。“满”“尽”二字,就展现出菊花的多,以及人们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菊花的世界之中。
这首诗也同样如此,托物言志,借着对菊花的赞誉,来展现诗人心中的一腔抱负。一种雄伟壮阔,积极向上的气概在这里展现给读者。同时用比喻的手法,将农民起义军的高洁与宏伟的英雄气概展现出来。还表现出诗人顽强的斗志以及他那种一定要胜利的决心。
《题菊花》与《不第后赋菊》这两首诗都是在展现诗人满腔热血和豪情壮志。但是各有好坏。
第一首《题菊花》,这首诗对菊花的描写很多,对感情的展现很含蓄,从诗词本身来看,很难看出诗人想要如何展现自己的感情。只有根据诗人的生平,才可以看出诗人豪迈的理想与抱负,但是这首诗对句话的赞美却做到了极致,同时可以看出诗人的一种平等的思想观念,这是这首诗一个突出点。
第二首《不第后赋菊》,这一首诗,将诗人的感情完全展现出来,比上一首更加的雄伟,豪迈,表现出诗人顽强的斗志和必定胜利的一种信念。很强烈的将自己的感情展现。突出了自己那种改变黑暗社会的理想抱负,相比于上一首来说,这一首更加让人们喜欢,不仅写出了菊花高洁的品质,还展现出广大劳动人民不屈不挠的志向。
因此相比于这两首菊花,小编更喜欢第二首。各位读者,你们喜欢哪一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