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菊花台之战三千勇士血战上万日军一昼夜,最

发布时间:2024/7/30 15:51:01   点击数:
在惨烈的南京保卫战中,有一场被人遗忘的战役,这就是菊花台之战。菊花台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安德门一带,现如今已经成为了菊花台公园。年12月10日,日军集中第6师团、第师团、第9师团第19联队共4万人,对中华门、雨花门外围屏障雨花台一带展开进攻。为守住这一战略要地,中国卫戍师以88师(多人)为主力驻守雨花台阵地。日军首先以以第6师团23联队和第13联队进行猛攻,激战一上午后,日军仅占领了天隆寺、蚕业试验场等地,核心阵地依然在88师手里。随后,日军第6师团长谷寿夫调来三八式75毫米野战炮24门,九一式毫米榴弹炮4门、毫米榴弹炮6门,对准雨花台左翼安德门正面4公里处的阵地猛攻。守军借安德门一带的地势,用大炮、迫击炮还击日军。炮战10多分钟后,日军炮火压制住了88师的火力。日军以4门四年式毫米重型榴弹炮对准安德门一带中国守军的阵地进行破坏性射击后,发起全线进攻。当日军攻到安德门米左右的地方时,日军第23联队遭到了来自一个无名高地的突然攻击。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损失惨重。此处的大约有守军多人,作战极其顽强,这个无名高地就是菊花台。菊花台之战,在中国战史中并没有被提及,反倒是经常出现在日军的战斗记录里。日军一般习惯将菊花台称之为82高地,日军战史资料《南京菊花台附近谷兵团奋战记》记载:为了攻克此地,日军竟然调动了第23联队、第45联队、第13联队和第47联队一个中队一起猛攻都无法拿下阵地,可见守卫菊花台士兵之勇猛、战斗之惨烈。为攻克菊花台阵地,日军组建起敢死队对阵地的每一处碉堡进行逐个突击。坚守第一线碉堡的中国守军连续杀退日军四组敢死队的冲击,但也损失惨重,不少人与碉堡一起被炸毁、掩埋。第一线碉堡沦陷后,日军立即以大炮对菊花台阵地进行覆盖式轰炸。遭到日军疯狂炮火轰击的守军,没有一个人后退。他们用手榴弹、迫击炮、白刃战与日军死战。日军第6师团第13联队、第23联队一线人马多人竟然无法前进一步。就在日军寸步难行之时,日军第45联队赶来支援,第47联队第5中队以8挺重机枪的支援下,猛冲菊花台阵地。日军进入中国守军的火网后,被打得死伤无数。中国守军利用铁丝网和机枪掩体,向冲来的日军第5中队开火。日军第23联队第6中队的中队长坂元时吉见援军也被打得死伤惨重,气急败坏之下亲自带领所部士兵冲锋,结果他刚冲上去就被中国守军补充旅第二团密集的火力击中,当场被打死在山脚下。在菊花台阵地惨烈激战之时,不远处的雨花台4门大炮也频繁对日军发起炮击。这4门大炮位置隐秘,互为犄角,对日军进行了有效杀伤。特别是连续发射了40多发炮弹落在日军47联队指挥部附近,日军47联队联队长谷川正宪吓得连夜写下了遗书。日军在其《乡土部队奋战史》一书中,写道:“敌人集中了最精锐的士兵,他们狙击技术高超,加上强大密集的火力,即使再低洼的地带也会飞来无数的子弹,即使集结了3个联队的全部火力,也无法拿下82高地。”不久,日军准备再次组织敢死队进攻。日军第47联队第11中队被选为第一批敢死队。当天晚上,第11中队中队长首藤武带着几个日本兵匍匐前进,偷偷查看了守军的阵地。在看清守军阵地后,首藤制定了一个夜袭计划。日军仰攻日军组建3支敢死队,按照不同的梯次和顺序进攻。首藤率领他的一个小队作为第一批次冲上小山阵地,首藤小队很快突进到阵地5、6米的战壕内,中国守军多人马上组织反冲锋。惨烈的肉搏战在战壕中展开,激战中首藤被打断大腿,2个日本兵拖着他逃下了阵地。第一组日军敢死队虽然死伤殆尽,但是日军从另外2个方向冲来2组敢死队。疲于应付第一组日军的中国守军,阵地被夜袭的另外2组日军敢死队突破,丢失了几个碉堡。中国守军第二线立马组织人马与日军厮杀,日军第二组、第三组指挥官时松少尉被机枪打死,日军敢死队全部被杀死殆尽。然而,此时在安德门其他战线激战的日军突破了守军阵地,日军见无法攻破菊花台阵地,只得用炮兵集中上百门型号为70毫米、75毫米、毫米和毫米榴弹炮对阵地进行狂轰滥炸、仅日军第6师团下属的一个联队炮兵大队,在一天时间内就发射了枚榴弹炮、95枚榴霰弹、51枚烟雾弹、22枚尖锐弹、2枚燃烧弹。菊花台守军在日军大炮的轰击下,伤亡殆尽。战斗一直持续到11日下午,当日军师团长谷寿夫听说菊花台高地依然还没拿下时,他下第6师团主力炮兵2个大队前去增援,在长达4个多小时的炮击之后,菊花台守军全部阵亡,无一幸免。这个阻挡了日军3个联队,承受了日军上百门大炮轰炸的坚固阵地,最终被日军攻陷。战后,日军在其战史《南京作战之真相·熊本第六师团战记》中是这样描述此战的惨烈的:“他们(中国守军)在面对日军阿修罗般的浴血奋战并没有逃跑,而是猛烈地与日军反攻了整整一个昼夜······和47联队并列进攻的第23、第13、第45联队(一个中队),伤亡不断增加,却无法攻占阵地。在这里前进每一寸土地,夺取每一个土丘,都必须付出血的代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pz/259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