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特征 >> 这些文物带你看古代版ldquo乘风破
给姐姐们打call
最近,姐姐们火了!30个年龄30+的明星姐姐们一起参加选秀综艺接受评判训练,最终选出5位成团出道!在她们身上,你看不到岁月的蹉跎,只有自信和致命的迷人。乘风破浪,展示着各自独有的美丽。
不过,古代的“姐姐们”同样风姿绰约,毫不逊色哦~这不,她们来啦——
烟波之上,一位“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的女神,顾盼流盈,明眸善睐,低首徘徊,欲行又止。没错,洛水女神来啦,妥妥的颜值担当。宋摹洛神赋图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洛神赋图》卷,晋,顾恺之(宋摹),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8厘米。
此图是根据三国(--年)魏人曹植所写《洛神赋》而创作的故事画。画面开首描绘曹植在洛水河边与洛水女神瞬间相逢的情景,曹植步履趋前,远望龙鸿飞舞,一位“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云髻峨峨,修眉联娟”的洛水女神飘飘而来,而又时隐时现,忽往忽来。后段画洛神驾六龙云车离去,玉鸾、文鱼、鲸鯢等相伴左右,洛神回首张望,依依不舍,一种无奈离析之情显现画面。美就要白瘦美?大唐的小姐姐们可不答应~丰腴婀娜,风情万种,说的就是她们——
周昉《簪花仕女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绢本工笔重彩,纵46厘米,横厘米。
画中描写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浓丽的设色,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表现了独属于唐朝仕女的雍容丰腴、优雅美丽。“云鬓花颜金步摇”“回眸一笑百媚生”。成团出道,当然也少不了才艺出众的姐姐们。
《杜秋图》卷故宫博物院藏
《杜秋图》卷,元,周朗绘,设色,纸本,纵32.3厘米,横.5厘米。
署款:“周朗伯高。”下钤印“冰壶画隐”。
杜秋小姐姐侧身沉思状。其雍容丰满的体态及身着的唐装表明了杜秋所处的时代特征,发髻上考究的头饰暗示出她的身份与地位,手中所持排箫则揭示出其内在的文化修养。与唐人浓彩重抹的画风有所差异,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线条的理解和娴熟的运用能力。吹箫仕女图南京博物院藏
明唐寅《吹箫仕女图》,立轴绢本设色,.8cmx.2cm。
这幅《吹箫仕女图》,是唐寅现存的较为有名的仕女图之一,绘于绢面,工丽细谨,线条流畅,敷色浓艳明丽,技法精工,画中仕女纤纤玉手按压箫孔,动作细腻微妙,神情生动。西汉陶绕襟衣舞俑徐州博物馆藏
西汉《绕襟衣舞俑》,出土于徐州驮蓝山楚王墓。
舞俑身着绕襟深衣,双臂甩袖向上,形成圆润的弧。她舞姿飘逸,长袖飞扬,可以想象,正舞至高潮,舒展的长袖如同舒展的生命,尽情地舞动青春的热情。舞蹈担当非她莫属。时尚时尚最时尚!有的小姐姐一直走在潮流的最前端,依靠完美的造型穿搭吸粉。
唐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年陕西长武县枣元乡郭村出土。
女俑以朱红点唇,白粉涂面,身材颀长,削肩蜂腰,头梳双鬟望仙髻,柳眉凤目,高鼻朱唇,颈戴项链。身穿阔袖襦,外罩贡领翘肩半臂,下着曳地长裙,前腰佩绣花蔽膝,臂饰钏镯,双手抬举至胸前,食指伸出,神态虔诚。雕塑家捕捉住了她飞舞游移之中静止的一瞬间加以雕刻,使女舞俑呈现出飘逸流畅的气势,如音乐一般富有节奏感,极具东方女性的神韵,是研究唐代舞蹈艺术和服饰文化的重要资料。唐彩绘釉陶戴帽骑马女俑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彩绘釉陶戴帽骑马女俑,出土于陕西省礼泉县郑仁泰墓。高37.3厘米,长26厘米。
女骑俑圆脸、阔眉、朱唇,头戴紧裹髻发的帷帽,帷帽之上加一顶时髦的笠帽,乳白色上衣外套带花边的黄色半袖,下着淡黄色条纹长裙,足穿尖头鞋,骑在一匹红斑纹黄马上,勒缰前视,神情悠然,高贵文雅,是初唐时期仕女出行的真实写照。姐姐又美又飒!还有胆大骁勇的豪爽小姐姐~
英嫔春贵人乘马图故宫博物院藏
《英嫔春贵人乘马图》轴,清,纸本设色,纵76厘米,横56厘米。
图中描绘的是清代咸丰皇帝的英嫔和春贵人戎装骑马的情景。画中的英嫔与春贵人头戴顶戴双眼花翎暖帽,身穿黄马褂,腰佩弯刀,安坐于马上闲庭信步。此图为清代晚期宫廷画师所做,设色华丽,具有晚清宫廷绘画的典型特征。重视骑射是来自北方满族的民族传统,这么性格骁勇豪爽的小姐姐,实在太惹眼啦~稍等,还有一大波小姐姐正从宫廷里赶来~
《雍正妃行乐图》为清代佚名画家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所。宫廷生活即森严又枯燥,所以上至皇帝下至嫔妃,都想方设法取乐解闷,清庭之内不仅雍正帝或扮高人雅士、或作山林野夫以取乐,嫔妃也纷纷效仿,多扮成才女仙人,并由画家作画写之,《雍正妃行乐图》正是由此而来。画中女子皆以明清美女模式绘出面容,但在晕染上加入明暗的肌理变化,质感及立体感突出,配景描绘十分详尽写实,是一种中西合璧的画法。清雍正妃行乐图开启了中国仕女画的先河,近现代许多画家所作的仕女图,还能看到自觉或不自觉地借鉴雍正妃行乐图的立意和情怀,或许这正是清雍正妃行乐图的历史价值之所在。观书沉吟。女子持半展书页,沉吟瞬间。背景以设色山水小景、横幅墨笔摹写的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米元章的诗为装饰。立持如意。仕女手持如意,立于庭院内赏花。竹篱处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画家着重突出了紫、粉、白、红等各色牡丹。牡丹以雍容华丽、香味浓郁而被称作“百花之王”,并成为吉祥富贵、繁荣昌盛的象征,结合女子手中所持的竹雕灵芝如意,蕴含了“富贵如意”的美好愿望。倚门观竹。庭院中花草竹石满目,并摆放着香兰、月季等各色盆景,争奇斗艳,以婀娜的姿态点缀出俏丽的景致。仕女倚门观望着满园春色,举止间似乎流露着淡淡的叹春情怀。持表对菊。仕女手持精美的珐琅表坐于书案旁。桌上瓶中插有菊花,点明了时值八月时节。菊花清高典雅,是秋季重要的观赏花卉,被赋予坚贞、益寿等含义,同时又以其素净优雅的自然美而成为女性的头饰或居室的点缀品。消夏赏蝶。户外湖石玲珑,彩蝶起舞,萱草含芳。室内仕女手持葫芦倚案静思。博古幽思。仕女坐于斑竹椅上垂目沉思。身侧环绕着陈设各种器物的多宝格。多宝格上摆放的各种瓷器,如“仿汝窑”瓷洗、“郎窑红釉”僧帽壶,以及青铜觚、玉插屏等,均为康熙至雍正时期最盛行的陈设器物,具有典型的皇家的富贵气派。烘炉观雪。仕女临窗而坐,轻掀帐帷,观雪赏梅。户外翠竹披霜带雪,遇寒不凋,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白色腊梅则以“万花敢向雪中击,一树独行天下春”的风韵尽情绽放。倚榻观雀。室内仕女斜倚榻上,把玩着合璧连环,室外喜鹊鸣叫喳喳,女子目视喜鹊,不觉入神。画家意在表现冬去春来,女子观赏喜鹊时的愉悦心境,但却不自觉地将宫中女子精神空虚、孤寂压抑的心情溢于画面。背屏上书满了“寿”字,虽有祈寿延年之意,却也不敌“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祈盼。桐荫品茶。仕女手持薄纱纨扇,坐于茂密的梧桐树下静心品茶。茶饮原是一种日常饮食行为,由于品茶论道的盛行,而成为历朝文人士大夫中的风雅之事,逐渐提高了茶的境界。裘装对镜。仕女身着裘装,腰系玉佩,一手搭于暖炉御寒,一手持铜镜,神情专注地对镜自赏,“但惜流光暗烛房”的无奈之情溢于眉间。画中背景是一幅墨迹酣畅的行草体七言诗挂轴,落款为“破尘居士题”。破尘居士是雍正皇帝为雍亲王时自取的雅号,表示自已清心寡欲、不问荣辱功名的志趣。捻珠观猫。仕女于圆窗前端坐,轻倚桌案,一手闲雅地捻着念珠,正观赏两只嬉戏顽皮的猫咪。窗下钟声滴答,近处猫咪玩闹,时光便在这似有似无中悄悄流逝。烛下缝衣。清风徐徐,红烛摇曳,仕女勤于女红,在烛光下行针走线。女红包括纺织、刺绣、缝纫等,古代隶属于衡量女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功、妇容)”中的“妇功”,是评价女子品行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穿越历史而来的姐姐们美得多姿多彩,各具韵味,疯狂为姐姐们打call呀!你pick哪位姐姐
推荐阅读:
艺术到底有什么用?
法海寺明代壁画:媲美敦煌,无一废笔!
盖碗:讲究
家的气质,在书房
藏天地于咫尺:安思远豪宅赏析
日本把它“偷”走了,每个人看完都震惊了!
多位院士名医集体总结:不生病的10条铁律!非常难得
那些年被拆除的19座中国著名古建筑,可惜了。
日本突然公布一组照片,整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tz/18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