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秋好赏菊时,两首古诗带我们穿行在菊花丛,

发布时间:2023/4/16 9:51:04   点击数: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菊花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古代文人骚客笔下的“四君子”之一。菊花不仅具有清幽淡雅的特质,还有“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壮丽与豪迈;也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的忠贞与不屈。菊花盛开于百花枯萎后,傲霜斗雪,一枝独秀。陶渊明和元稹都爱菊花,那他们是怎样赏菊的?

图片来自网络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结庐在人境》这首诗是东晋诗人陶渊明所作。此诗创作于归隐之后,陶渊明结庐而居,种菊赏菊,饮酒开怀,心情轻松畅快,生活宁静自由。他在朝中为官,为何要归隐田园,向往田园生活呢?正是田园这块净土,少了社会黑暗、官场纷争,使得他热爱这个地方,在他笔下体现出了田园生活的情趣。他愿意弃官归隐田园,揭示了他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陶渊明生活在山河破碎,国将不国之际,不慕权贵、不会阿谀奉承,在担任彭泽县时得罪巡视官员,曾流传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佳话。实际陶渊明也是很受憋屈的,空负一身才华,奋斗到最终就一个“七品芝麻官”,要背景没背景,要人缘没人缘,看不到进阶的希望,心情如何能平复!自然对那些胸无点墨、高高在上,专横跋扈的官员看不惯,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不主动去适应,如何混?

封建官场就像个大染缸,看不惯,就莫干,要想不被染,就离远点。淘渊明自然是悟透了的,说他不想当官,他自己都可能不信。他知道他的个性及官场所处的环境,在官场费力不讨好,不如寻过清净之地过自由而喜欢的生活!从他写的这首《饮酒·结庐在人境》可以看出他对田园生活是满意的。陶渊明最大的特点是醉后作诗,此诗文辞优美,浅显易懂,富含哲理,尤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切合爱菊人的心境,读之亲切感人,以至该诗成为人们摹写菊花的典范。

《菊花》

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自陶渊明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后,人们对陶渊明的爱菊之名无不知晓,因而菊花逐渐成为古代文人墨客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借物抒怀,吟咏不绝。元稹的这首《菊花》诗比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晚了数百年。看来唐代诗人元稹也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一位忠实“粉丝”,他在赏菊时,都仿佛觉得绕到了陶渊明故居,他写的这首菊花诗似乎让读者觉得他爱菊比陶渊明爱菊更甚,读之清雅而具韵味。

元稹的诗,写出了许多古代文人爱菊花的情结。实际菊花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自陶渊明以来,历代文人的追捧,赋予了它太多的诗书气质,好像不写菊咏菊就不以明志;加之,菊花处在秋冬之交,凌霜傲雪,百花凋残,一枝独秀,不赏菊花赏什么,等到菊花谢后哪还有花看了?“不是花中偏爱菊”说明诗人不光只爱菊花,因此,诗人爱菊是怕错过赏菊的时间。元稹这首诗,通过写一个小场境,拿陶渊明说事,写在赏菊时,以为“绕到了陶渊明家”,拿陶公爱菊喻自己爱菊,实在是妙。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tz/250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