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每日学一味陈氏黄金宝贝对身体有好处菊花

发布时间:2018/2/9 16:45:25   点击数:

菊花

菊花的药用价值

菊花别称寿客、金英、黄华等,为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遍布我国各城镇与农村,入药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对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等症有治疗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菊花的功效与作用

味苦、甘,性微寒。

肺、肝经。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菊花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风热,目疼欲脱,泪出,养目去盲,作枕明目。

2、《本经》: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3、《别录》: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4、《本草衍义》:近世有二十余种,惟单叶花小而黄,绿叶色深小而薄,应候而开者是也。

菊花的药用功效

1、疏风:菊花味辛疏散,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功能疏散肺经风热,但发散表邪之力不强。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

2、清热:菊花能清肝热、平肝阳,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若肝火上攻而眩晕、头痛以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者,可与羚羊角、钩藤、桑叶等清肝热、熄肝风药同用。

3、明目:菊花辛散苦泄,微寒清热,入肝经,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能清泄肝热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

4、解毒:菊花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可治疗疮痈肿毒,常与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汤。

菊花的药理作用

1、保护心血管:菊花总黄酮可对抗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能抑制MIRI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有效防止血栓形成,从而促进MIRI的恢复。

2、抗肿瘤作用:菊花根中所含有的4-甲氧基桂皮酸、咖啡酸甲酯和刺槐素均具有细胞毒活性,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3、免疫调节作用:菊花多糖及绿原酸可刺激肠道淋巴细胞分泌TNF-α、INF-γ,提高细胞免疫,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4、抑菌作用:菊花提取物可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从而改变细菌内部的渗透压,破坏细菌的生长,从而达到抑菌的作用。

5、保护红细胞膜:菊花提取物中黄酮等小分子能有效地进入红细胞膜区的内部,修复超氧阴离子损伤的细胞膜,从而改变膜的流动性。

6、抗疲劳作用:菊花提取物可提高实验小鼠抗疲劳的能力,服用菊花提取物一段时间后组织耗氧量下降,对非特异性因素的抵抗能力具有一定的提高。

7、调血脂作用:菊花提取物可以保持血清总胆固醇基本不变,提高有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有危害作用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对预防高血脂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菊花的品种分类

1、白菊:呈不规则的球状或压扁状,直径约2厘米,瓣多紧密,花序的绝大部分为白色舌状花,主产安徽亳县,称亳菊,品质最佳。

2、滁菊:呈球状,形较小,瓣紧密,舌状花白色,长约15毫米,宽约3毫米,中央管状花黄色,主产安徽滁县,品质亦佳。

3、贡菊:形似滁菊,瓣细而厚,舌状花白色,长10~12毫米,宽约2毫米,中央有少数黄色管状花,主产安徽歙县,亦称徽菊。

4、杭菊:呈不规则压扁状,朵大,瓣宽而疏,舌状花较少,类白色,长约22毫米,宽约6毫米,中央有少数深黄色管状花,产浙江。

植物饮品神奇效果

:促进体内乙醇的分解及代谢,从而降低血液中乙醇的浓度,缓解饮酒不适感,减轻恶心、头痛、呕吐,达到醒酒的效果。:提高乙醇分解速度,阻碍酒精对肝脏的伤害,减轻肝脏在饮酒时的负担,达到保肝护肝的效果。

:具有缓解胃燥津浮,胃阴不足之成份,所以能清养胃阴即养胃。

:内含枸杞子、黄精成分,达到滋补肝肾,抗衰老、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效果。:能够帮助人体抗疲劳,快速补充能量,美容养颜,清理肠道垃圾。是居家养生必备饮品。

温馨提示:贪杯易伤身体,请勿过量饮酒

下方是美女小编







































白殿疯风怎么引起的
白癜风初期能治好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yt/1478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