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清代翰林臧穀艺菊诗手稿的收藏和欣赏

发布时间:2021/3/17 13:30:17   点击数:
程少为治疗白癜风怎么样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8498684.html

清末以降,扬州有个闻名全国的文人群体“冶春后社”,其声名一度冠盖宇内,与海上南社不相伯仲,而渊源更远早于后者。岳亚军先生有心,立愿将冶春后社诗人们的手札作为专门收藏。功夫不负有心人,岳先生的这个专题已经达到博物馆级的水准了。现刊出岳亚军先生与岳若衡的有关赏析文字,以飨读者。

——编者

跋《问秋馆艺菊诗手稿》

岳亚军

太史臧穀夫子,清同治四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性嗜菊,自号种菊生、菊隐翁,晚号菊叟。年三十归扬州,住府东街桥西花墅,筑问秋馆以为艺菊之地。著《问秋馆菊录》记菊81品。著《霜圃识余》记种菊心得。辛丑十月刊行《咏菊诗》一卷,计诗三十首。余与臧太史素有文字因缘,二十余年来收其楹帖、扇面、手札甚富。三年前余在沪上置新房产,不得已陆续出以易米,今箧中所存,尚有三十余件套。己亥五月,余回沪上定居,闲居无聊,辄检箧存,拾得艺菊诗二十七首,皆末经刊刻之作。况且规模上较辛丑刊印之《咏菊诗》尚无大逊色,幸哉!太史书法魏齐,雄奇朴拙,又专择四君子花笺书就,愈发古雅高逸。诗札上款人"小录、筱麓、蕉麓"系扬州儒医耿耀庭,兄弟八人,排行第六,故取扬州话"小六"之谐音为名,为臧穀高足之一,来往亦密,得诗渊源,盖有自也。而余则得之于杭州保俶塔下,所耗至巨矣。噫乎!陶渊明独爱菊,臧穀亦爱菊,今臧太史艺菊诗稿成人间孤本,岂不大可珍重耶。欲付良工装池成一卷藏之,乃漫识数语于卷尾。

己亥大暑后五日岳亚记于沪上伊人别馆

菊隐名传又一家

——兼评清代扬州臧穀

《问秋馆艺菊诗手稿》诗的语言风格

作者:上海市大同中学岳若衡

菊,花中“四君子”之一。因其斗霜冒雪,不畏严寒,如冬日梅花,具有一种烈士不屈不挠的人格。又因其不与群芳争艳,金秋绽放,淡然自处,孤标自傲,如春日兰花,而具有一种高士遗世独立的情怀。菊花兼有烈士与高士的双种品格成为儒道双修的精神象征,多少年来,菊花一直为文人骚客所钟爱。

臧穀(-)谱名肇庸,字宜孙,号雪溪,又号种菊生、菊隐翁、晚号菊叟。同治四年乙丑科二甲第三十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性嗜菊,无意仕途,三十来岁返乡定居,镌有“臣年三十即归田”小印,住扬州府东街桥西花墅,筑问秋馆以为艺菊之地。以诗自娱,发起并主持“冶春后社”,极一时诗文之盛。著有《雪溪残稿》、《消寒分咏诗》、《咏菊诗》、《霜圃识余》、《湖上杂诗》、《续扬州竹枝词》、《菊隐翁诗集》、《扬州劫余小志》、《问秋馆菊录》。

清光绪27年,辛丑十月臧穀刊行《咏菊诗》一卷,为木刻本,计诗三十首。自序中写到“我本秋士”“专意于菊,寄兴于诗,诗与菊几合为一”“援菊起例,藉诗摅怀”。今伊人别馆藏《问秋馆艺菊诗手稿》一卷,晚清儒医耿耀庭故物。此卷计诗二十七首,皆未经刊印之手稿。且不说手稿的珍罕,就基于人、菊、诗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言,这卷诗稿都堪称臧穀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因此,東晋陶渊明“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态度一直为后世士人所效法,影响最为深远。扬州臧穀显然是陶渊明的追随者,三十岁辞官,“翛然归田,逍遥林下者四十年,筑桥西花墅,艺菊数百本,多异种,以秘法培植之,皆非人间所常见者。”臧穀退避政治,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过着淡泊悠闲的日子。

《问秋馆艺菊诗手稿》有吟:

一卷陶诗抛不得

浮生误计是烟萝

卅年似我京华隔

落拓东篱负此生

半世淡交谁可比

一生傲癖最难捐

清能独出才原横

淡到无暇品更高

笑我有官偏不恋

屈卿呼婢漫生瞋

综观历代咏菊诗,诗人们寄情于菊,托菊言志。在意境表达上丰富多彩,各擅胜场。在语言的运用上或慷慨豪放,或疏散冲淡。臧穀的咏菊诗在文学语言上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和艺术价值,可谓嘎嘎独造,自成一家。宣统元年()北京发行的《国学萃编》第33期载吴仲辑《续诗人征略》卷二臧穀征略载臧穀“诗宗白陆,犹服膺宋之四灵,尝言:人多鄙宋诗,今人之诗,能及宋人者,几人哉?”[2]因此臧穀的诗注重抒发主观情感体验。然而,不同于大多数诗人仅仅抓住菊花的内在品格象征性地给予抒情言志,作为专业的艺菊实践者,他则“夹叙夹议”,他善于以白描、写意的手法勾勒出菊花的各种形态,由外在的形象到内在的精神气质,描写细腻生动。臧穀著《霜圃识余》记种菊心得,著《问秋馆菊录》记菊八十一品,可见他对各式菊花都有专门的研究和观察,每一品菊花都有其独特的外观和自我感受,可以说是如数家珍,所以他写诗信手拈来,既工于赋物又长于议论。语言质朴通俗、浅显易懂,情感真挚,议论直白,风趣幽默。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臧穀既专意于菊,心无旁骛,复寄兴于诗,写起来得心应手,我们读起来也朗朗上口。譬如诗云:

特出花为真巨擘

怒生芽亦小于菟

花重压枝浑欲堕

瓣长逾寸互相牵

浅黛略如眉隐约

微红尤觉玉珑玲

几笔萧疏含远意

一番漏洩占春光

疏篱欹侧依河曲

大叶肥饶接艾根

奇花簇簇黄相间

脆叶深深碧有情

臧穀擅长七律,形式上整饬,章法上谨严。尤其对偶工稳,平仄合宜,而不落于雕章琢句之嫌,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

贫况果能安栗里

高人何必聘梅花

注:栗里,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陶渊明故乡

花能解语风尘外

诗会言情赠答间

颇似团云堆玉椀

更闻舞月试霓裳

经秋扫涤庭边路

款客安排竹里茶

殿柳已忘春梦影

盆梅聊结岁寒盟

渉笔每多脂粉气

问名恰称女儿家

臧穀有深厚的学识和史识,作诗时还善于用典,体现了他机智和狡黠的另一面。有些情感,往往不宜直白地表达,用了典,就隐隐约约,显得蕴藉,同时也加强语气和增添鲜明的形象,这是一种高级的表达方式。臧穀深谙此道:

藉明元亮心间事

岂学徐妃面上妆

少府无妻凭遣兴

吼声遮莫效河东

悲吟屈子憐身瘦

入社渊明作道装

臧穀工诗文,擅书法,为冶春后社盟主,晚清学者。同时作为专业的艺菊专家,他的咏菊诗诗风质朴、野逸、沉实。以平和冲淡见长,艺术手法多样。在历代咏菊诗中独树一帜。他的咏菊诗有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流露出苍凉的人生感慨,寄寓着高超的襟怀,丰富和充实了中华菊文化的宝库。行文至此,乃以《问秋馆艺菊诗手稿》中的诗句作为结尾:

可能继踵梅夫后

菊隐名传有一家

注:叶梅夫,乾隆年间安徽人,艺菊学者。

参考文献

[1]臧穀.《咏菊诗》[M].扬州:木刻本,清光绪27年.

[2]国学萃编社.《国学萃编第四册》[M].台北:文海出版社,中华民国五十九年。

(收藏印作者张汉怡)

原创稿件,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

扬州鉴藏.青木堂授权!

编辑海滨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yt/1990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