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白菊花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7/5 14:28:18   点击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怎么治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青庆   我家里有一盆白菊花,每逢开花的时候,满屋子浓香,香气扑鼻,她是母亲生前留下的。母亲去世已经二十多年了,老伴一直遵从母亲意愿,将白菊花侍奉的蓬勃旺盛。   二十多年前,母亲因病魔折磨,生命走到尽头,临去世前,特意把老伴喊到跟前,对老伴说:“闺女,你是我几个儿媳当中最孝敬的一个,娘一直没拿你当媳妇待,娘把你看作自己的亲闺女……”老伴攥着母亲的手,动情地说:“娘,我知道……”母亲停了一会儿继续说:“我死后,你要给我把那盆白菊花看护好了,别让她干了水,开春的时候,化些化肥水浇在盆里,让她长壮实一些,秋天开的花好看,时间也长……这盆白菊花是娘一辈子的命根子,一直没离开过娘……在我死后,给闺女留个念想……你伺候好那盆花,就当孝敬娘了……”老伴紧紧地握着母亲的手,流着泪,动情地说:“娘您放心,您好好养着,等您病好了,咱娘俩一起伺候那盆花……”母亲勉强地笑笑,摇摇头,过一会儿,咽下最后一口气。从此,老伴接过了伺候那盆白菊花的责任。   母亲与我老伴似乎前世注定的缘份。自从老伴嫁给我之后,就像母女俩一样亲热得不得了,婆媳俩从来都是相敬如宾,没拌过一次嘴,红过一次脸。有什么事都是商量着来。年轻的时候,我和老伴总吵架,每次吵架,母亲都要护着我老伴,不管我有理没有理,母亲都要把理“判”给老伴,一次,我和老伴吵架时,母亲用棍子量我,气的我说:“我是不是你亲儿子?你怎么把外人当亲女儿待,把亲儿子当野外捡来的啊?……”母亲笑着说:“去你娘的,你媳妇就是我前世亲闺女,这世有意来找我的。”背下来,母亲对我说:“我给你留住媳妇,你就能熬成一家人,留不住媳妇,你就不成家人啊……”母亲和我老伴确确实实亲的不要不要的,让那些婆媳不和的老太太,心生了不少嫉妒与羡慕。   我母亲生于上世纪一九二一年,那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也是中华民族从苦难中觉醒的年代。母亲一生有些特别,从年轻的时候,就是一头白发。据母亲自己讲,她出生的时候,姥姥梦到一片白色野菊花,不久,母亲就出生了,母亲出生后,长到四岁,竟没有头发,一个光秃秃脑袋。家里人认为是秃子,正好母亲出世一直没起名字,大人就喊她“秃”丫,“秃丫”在四岁前,成了母亲的临时奶名。六七岁的时候,母亲头上长出稀稀拉拉的白色毛发,渐渐地,连眉毛和睫毛也成白色,母亲成了典型的“白发魔女”。这时,姥姥根据母亲出世前的梦境,给母亲取了正式奶名“白菊”。母亲很喜欢这个奶名,比秃丫好听多了。有人说母亲是灾星,劝姥姥姥爷把母亲丢掉。可母亲是姥姥身上掉下来的肉,如何忍心丢掉不管:?其实,母亲除了毛发雪白,其他和别的女孩没有什么不同。   在母亲十岁那年,为了讨生活,母亲被送到刘财主家当使唤丫头,主要任务是给刘财主看孩子,也根据财主婆子安排侍弄侍弄花花草草什么的。财主家有一盆白菊,大概和母亲名字相同的缘故,母亲特别喜欢,常常对着那盆白菊呆呆地出神。   年,卢沟桥事变,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人心惶惶,大户人家收拾金银细软,携家眷南逃,传言说鬼子所到之处,见人就杀,见女人就奸,连老太太也不放过。大户人家自顾逃命,像母亲这样粗使丫头,根本顾不上,任其自去。母亲趁乱,抱着那盆白菊花回了家。我姥姥和姥爷这时也收拾简单行李准备向南方逃难。见母亲回来,挑子一头是小姨,一头是小舅,姥姥和母亲端着那盆白菊花跟在后面,加入到逃难人群。   鬼子马队在后面打枪,叽里咕噜喊话,马蹄声震得人心发颤,鬼子话老百姓听不懂,但鬼子翻译喊话老百姓听得清楚:“乡亲们!不要跑了……皇军是来帮助咱们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只要大家回家安居乐业,皇军会保护你们,在天皇庇佑下,过良民的幸福日子……”难民哪里肯信?继续南逃。鬼子马队很快拦下一批,对执拗南逃的人,鬼子战刀寒光闪闪,手起刀落,血光飞溅,几颗人头在地上翻滚。鬼子圈住一批难民。鬼子官给难民训话:“大家不要怕,我们大日本皇军是来帮助你们建立大东亚新秩序,只要大家各自回家安居乐业,皇军不会伤害你们……”鬼子官中国话说的及好,大家仔细一看:“这不是城里洋布莊的肖老板吗?怎么会成了日本军官?……”难民在鬼子逼迫下,各自回家过起亡国奴的日子。   在混乱中,母亲和家人走散了,几经碾转,母亲流落到鲁东南,被爷爷收留,那一年母亲十四岁。在爷爷的安排下,母亲和父亲成了婚。母亲和家里人失散后,再也没见到家里人。全国解放后,有伙玩杂耍的鲁北人到村里来,母亲问起来,鲁北人还知道母亲的村子,但告诉母亲,那个村子,被鬼子屠村,大小二百七十口一口不剩。母亲哭了一场,从此打消回家乡的念头。   母亲一生白发白衣。通体雪白,是典型“白毛女”。在过去年月,商店里卖的布都是没有经过印染的白布,买回来要去染坊按自己喜欢的颜色染过后才可以做衣服。母亲对买来的白布,除了给别人做衣服到染坊染一下,自己做的衣服,一律白色。母亲穿白色也比较贴切,因为母亲那头白发,穿白衣服,适趁,相反,母亲穿其他颜色,反显得不搭配。在那兵荒马乱年月,母亲一生吃过的苦垒起来比山高。母亲遇到事总是先想到别人,后才想到自己。母亲一生的人缘特好。   上世纪七〇年代,母亲到东北投靠我们兄弟,家里东西什么也没带,全都送了人,唯独这盆白菊花,母亲端着来到东北。白菊花一直和母亲在一起,成了母亲的闺蜜和精神支柱,只要一看到白菊,母亲就特别快乐。这盆白菊花有些特别,不是用根繁殖,只要剪个叉,插到湿润土壤里,就能生根成活。白菊花叉越多,花越多,每个花枝,顶一朵洁白的菊花,花期长达四十多天,她比其他品种开花较早,一般入冬前就盛开了。入冬后,花朵依然鲜艳。越是在春夏伺候好不缺营养,花期越长。   母亲去世后,老伴依旧精心侍奉着白菊花,就当侍奉我的母亲。有时对着白菊花自言自语,就像婆媳俩在唠嗑。老伴在母亲去世的第二年,被乡党委任命为村支书,干了十年,十年里,老伴像白菊花那样,纯洁而清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多次被县委组织部授予农村优秀支部书记。“不求富贵显华丽,单留洁白兆人生,清香端坐花芯里,不惧寒露弄秋风……”。老伴一次在自己日记中,为白菊花写下这样诗句。   我母亲去世二十多年了,白菊花依然生长很好,花冠越来越大,每当秋霜雕零,白菊花迎霜傲寒,散发着幽幽菊香,看到白菊花,就像看到母亲,想起母亲一生一世,老伴用自己诚挚的心,延续着母亲纯洁心灵,这对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婆媳,也许有一种永远难分难舍的缘份。我想,这株白菊花和她那洁身自好的风骨,也是母亲和老伴这对“母女”的写照老伴说她要把这盆白菊化传给儿媳,让白菊的风骨在我们家世代相传。历经沧桑的白菊花,经历了一个世纪,记载着百年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和民族崛起,目睹了新时代的日新月异,她承载着母亲的品格与灵魂,是近代历史见证的活化石。(本文根据鲁延平老人春节讲述整理,鲁延平,七十岁,山东莒县人现居黑龙江佳木斯)(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年2月20日上午   《乡村真情》倾力打造乡村里的真情故事,弘扬乡村真善美,欢迎投稿,我们共同呵护这个乡村心灵家园。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yt/2160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