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题画诗春兰秋菊中宜杯文学创作大赛作

发布时间:2021/7/12 14:31:59   点击数:
北京酒渣鼻医院医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8818.html

本期主编:王占环

本期题目:画家申非作品《春兰秋菊》

画家简介:申非,原名申飞,字墨涵,别署灿,号戎马书僧、舒适乡人、三清堂主人。中国文人画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军旅数载,长期从事宣传工作。十九岁时报道建国以来金融诈骗第一大案,文章被国内外数十家报刊转载,并被新华社社论引用。因此报道,涉官司六年,早经风霜,尤未悔也。多年来笔耕不辍,著作颇丰。其祖父雁衡、父亲国章、叔父国义,皆擅翰墨。其十岁起在父亲指导下练习书法,又经张元洲先生指点,十几岁即闻名乡里。之后数年,转益多师,受教于书法大家康树欣等诸位先生。擅诸体,尤喜章草,风格古朴、典雅。他强调作品的思想性、原创性、唯一性,诗、书、画并重,擅长以梅、兰、竹、菊、荷、松及山水入画,写君子风骨,抒文人情怀。兼擅葫芦烙画和紫砂刻绘,卓然成趣。痴恋盆景艺术,以画入景,以情寄景,所作皆精品,为年度首届当代杰出盆景艺术大师公众评选冠军。现供职于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

本活动由中宜集团提供赞助,感谢中宜集团。

本期作者:

宫备战康秀琴茹丛敏周绍明白素平

孟桂艳张亚静孙利苏立敏何永利

张艳华王利东李朝艳张立辉李彩慧

刘义坤王丽娟张玉琴王占环

笑里成菊

宫备战

来生我愿作菊

没有无休止的欲望

高洁渗入我每一寸骨的缝隙

不想说的话不说

不想理的人不理

世间再多的风风雨雨

也不能让我把头低下去

来生我只作菊

记忆里

没有春去秋来的消息

笑容里

只有日升日落的轨迹

不管是错过了花期

还是错过了四季

只要能遇见你

我的心里就满是欢喜

如果没有来生

笑里我已成菊

你我之间只隔着一场秋风

你我的心事化作秋雨

一滴一滴却不说别离

因为你我深知

这个世界虽然满是名利

你我不会随波入泥

逆流而上的每一个日子

自然是风生水起

你说我懂你

凝望时你我笑里成菊

点评:此诗写出了对菊的向往与自己想做一朵菊花的渴望,远离尘世名利之争,让生活充满娟然无畏,同行的路上有灵魂相近的人,待繁华落尽,相视笑成一朵菊花再别无所求了。

菊花之美

康秀琴

申非老师精美画作

将我吸引

她的美

我不能用语言形容

陶醉了,陶醉了

神奇之花,好美呀

我仿佛到了仙境菊花园

放眼望去

黄色,红色,白色菊花

尽收眼底

温暖的阳光下

菊花爭相媲美

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好一派美丽风光

花的海洋

让我们沉浸在幸福之中

让我们放飞心情

我迫不及待用相机记录了此情此景

老师笔下神功

菊花园的菊花赫然跃之画作之上

水墨有机结合

绿叶新衣巧秒配合

给菊花增添了亮丽景色

花瓣相连,层层有序

晶莹剔透

吸引蜜蜂成双来

芳香四溢

美好的情景

留在心里

美好的回忆

难以忘记。

点评:此诗不掩对申非老师画作的欣赏,字里行间洋溢着满满的快乐,畅快,热情,但是层面较小,局限在所看到的景色里,没有绵延菊的内涵,如果内容扩展一下,如果句子凝练一下,效果会更好。

你们如菊

茹丛敏

没有多么香

平常的色彩

经历了风雨雪霜

风中你如少女飘舞

雨里你在枝头绽放

霜下你挺起脊梁

百花占尽暖暖春意盎然

惹来赞美的目光

你顶风而立,傲对风霜

冷的季节,展尽锋芒

团圆之夜

寒风冷雨中

让人念念不忘

最后变成一杯清茶

清香弥漫

奉献一生铸就一首完整的诗篇

可歌可泣的无私奉献者

为自己做了一幅完美画卷

你们是最灿烂的菊花

迎着风霜雨雪

在人生的征途上奋勇向前

点评:此诗赞美菊,更赞美了无私奉献的人们,人生就是一幅画卷,每个人都可以用一种花替代。从奉献的角度写菊花也比较新颖独特。

野菊花

周绍明

白色的,蓝色的,黄色的

还有紫色的

淡淡的散发着清香

一簇簇,一丛丛

三五成群结队

相互取暖,把秋天当作自己的春天

这多像现在的我

总是渴望找到那个

愿意一起迎接风雨的欢喜

点评:小诗很诗意,如野菊花泼辣与清新,短短的三小段写出了菊的形状、天真与快乐,同时把自己巧妙地穿插其中,表达了自己菊花般的心愿。诗句跳跃,诗意盎然,秋天野菊花的烂漫跃然纸上。

秋菊

白素平

当萧瑟的秋风和

凄冷的秋雨

摧毁了

娇嫩和艳丽

当繁花落尽

只有秋菊

静静地绽放

淡然地笑在秋风里

问秋菊

为何不加入

百花盛开的春天

只因为

万紫千红的浮华

太过熙攘

而你只喜欢淡泊的

季节

你是那样超凡脱俗

无欲无求

怀素抱朴

与世无争

风霜雨雪赋予你

朴实无华的个性

你婆娑着坚韧

摇曳着欢乐

诠释着幸福

歌吟着自由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

把酒黄昏

这时节

把个陶公醉了

点评:秋菊与世无争,在苍凉的秋天开放,开头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菊的品质,句式如雏菊般一朵朵怒放,清新而可爱。结尾感觉句子有点小紧凑,若是跳跃感再强一些,让读者的思维展示想象,应该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遇上你,是一朵菊

孟桂艳

经过芬芳的栅栏

悠悠的菊香

飘进我的灵犀深处

凝眸观看

一朵朵菊花

在秋日的风中

绽放出一束束向上的眸光

我仿佛看到大片大片的黄色

奔涌到我的眼前

我站在那里

像个局外人

又像个云游者

清风徐徐

雨滴落下来

打湿了你的花瓣

清香漂去了未知的方向

夕阳落山

我拾起一抹余晖

纺成丝线

为你织一件遮风挡雨的香衣

把温情举过头顶

去探视你的眸光

柔软的诗句飞进你缠绵的花瓣

如同恋语

修剪着即将奔跑而来的梦境

点评:此诗写出了可遇不可求的美,黄暖的菊花让人如此着迷,喜欢到深处想为菊花做一件衣服,菊花惹人怜惜的情感打动内心,遇见有着菊花品质的人,人生就无憾就圆满。

咏菊

孟桂艳

暮野荒郊斗寒秋

菊黄百态尽眼收

萧萧刺骨同冰化

热血侠肝伴水流

点评:用寒凉孤寂的环境衬托菊的不畏艰险,小诗层次感强烈,跨度大,对比鲜明,让读者对菊的崇敬油然而生。

菊香

——观申非老师菊花图有感

张亚静

喜爱菊

源于母亲生我时漫山遍野的菊正怒放

喜爱菊

源于陶公“采菊东篱下”那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喜爱菊

源于它的清丽淡雅芳香怡人醉

喜爱菊

源于它的怡然自处傲然不屈绽馨香

不舍菊香

我选择精心侍弄种养

不舍菊魂

申非老师的画作绽芬芳

一幅菊花图

耳目一新的感觉爆涨

傲骨菊花魂

似畅饮夏日菊花茶清凉

点评:喜爱菊,源于生日是秋天,源于与世无争的心境,源于菊的品质,这么多喜欢为申非老师的菊花作品出场做了铺垫,长短句搭配很可爱,有一步步攀登的笃定,有千呼万唤之后才呈现的美。此作品没有停留在菊花的形状上,而是用心挖掘,着力歌颂菊花的魂魄。

菊魂

——欣赏申非老师菊花图有感

张亚静

透过菊花图

彷如您挥豪泼墨场景再现

看似随意的画笔涂抹

其实菊魂早已驻心间

宣纸上行走

墨有浓淡

收放自如

相宜是最好的标准线

花朵圆润饱满

犹闻菊的香

笔中乾坤自如

红尘自知冷暖

人生如菊

淡的是心境

守住自己的初心

傲骨是人生行走着的坦然

点评:此诗与画作相连,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欣赏菊花图,道出“人生如菊”的道理,淡然是此诗的亮点所在。

菊爱

孙利

我默默地走来原本只想给秋一个交代燃烧成金亦或与露同寐都是生命的拷问和命运的无奈少女时的我那么热烈的暗恋着风流倜傥的春阳可我争不过那些姹紫嫣红只好在孤独的秋里做了东篱的太太为了那份不舍我哭湿了秋雨为了那份不甘我放纵着懈怠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秋阳老了耳边秋风的声音也老了我冷冷的问东篱我是不是也老了?东篱笑着说你没老你永远是阳光的色彩快乐些吧我们的每一次笑容都是一滴爱每一滴爱都会温暖他人的三尺情怀原来他曾生长在碧绿的年代他低调着长翠用死来拒绝花开为了我们的这份姻缘他劈碎了自己他失去了双脚把我等待我惊愕着如此!原来~~木讷的东篱如此厚重着——爱!我心疼地抚摸着他的额像抚摸着爱的平台突然感觉他的臂弯那么温暖他为我遮风挡雨的站姿那么帅我哭了哭的那么尽兴我扑在他的怀里大声说谢谢你我永远是你的太太雨和风似乎妒忌了先是雨狠狠的冲走了我们身边的泥土接着风恶恶的引来了阴霾篱愤怒着抗争着为了保护我东篱倒下了东篱死了我扑倒在他的躯体上仰头鄙视着风雨我知道东篱一定希望我站起来我收起眼泪默默念叨着我是~阳光的~色~彩~我挺直腰撒开心叶一瓣儿一瓣儿的笑着盛开而后我站在他倒下的地方用浓浓的菊香立了一个碑上面写着:《东篱·我的爱》

点评:好感动人的长诗,画面感强烈,通过清晰的叙事表达情感,引读者深深回味。韵脚规整,感觉稍微涩一点会更好,比如“太太”写成“爱人”,是不是更与情感契合?

七绝·生香

孙利

东篱面隅备寒裳,

有女涂霜欲逗黄。九月攀枝十月秀,

明分秋色暗生香。

点评:短小深邃,意境辽远,秋色迎面,菊香迷人。

七律·咏菊

孙利

九月飞芳血脉浓,

无心姹紫绕嫣红;清修金步南山漫,

笑挽霜裙垄上行。不惹娉婷撩阔野,

只托傲卷醉诗盅;莫说菊韵欺秋老,

还洒香歌抖朔风。

点评:菊花色泽单调,不追求姹紫嫣红,有菊花品行的人何尝不是如此,偏安一隅,与风对饮,有书相伴足矣慰此生。

蝶恋花·秋菊

孙利

攥紧西风情未老。

霭暮飞霞,窈窈黄金袄。

九月花开今正好。

霜晨野露听清晓。

暗倚东篱书素稿。

寂寞无痕,雁翅云天渺。

一碗菊香秋自饱。

舒枝醒叶歌还袅。

点评:诗句里流淌着骨子里生长的激情,唯有热爱菊到深处才能写出如此得心应手的诗句来。

春蘭兮秋菊

孙利

岁月无凋兮千载离离兮春兰赋风兮质品高逸兮依石而立兮心如石盤兮分墨浅浅兮意之浓烈兮秋菊如金兮似女穆寨兮胄甲驭马兮勇志不迷兮品冠一季兮未染傲凌兮春兰携菊兮心神一念兮至今歌众兮长无绝兮

点评:读完感觉有屈原风格,对申非老师画作上的字做如此诠释,字若有情,也会深深感动了。

笔墨里的春秋

孙利

我想

君让蘭和菊携手一定是在写春秋大片的留白是你铺开的岁月之梦吧梦里应该有人把菊当成金子炫富当成烈女追求梦里也肯定有人把蘭当成红颜倾诉他说我绝不是一无所有因为我拥有你的清幽我想菊的身旁不一定有篱篱是陶公的私人订制菊的   

每滴胭脂都穿上了裙纱,   

在东篱下戏弄清霜。

送走一个个凋谢的精灵,

花蕊串联起诗的脉络。

心让一芒金黄闪烁,

我期待、等候你的笔落下。

在每一个涨开的瓣里等你,

在落下的每点墨中等你,

一丝芽胞都含着思念,知道吗

叶子枯了,也能解剖一缕秋风,

甚至、更多更多,于是

一个飘落的秋天,

缓缓开在了申飞的宣中……

点评:在何老师笔下,菊花不是自己开出来的,是一瓣瓣雕刻出来的,深刻中孕育浪漫,坚定里升华伤感,字句连同语气,与菊花的质地是如此契合,整首诗如翩然的蝴蝶,紧紧守候着申非老师的墨香。

盛开在心里的菊

张艳华

申非的菊花

从久远的历史中走来

带着古代君子的风雅

在深秋里盛开着

自信与潇洒

与芝兰相伴

互释着芬芳与高节

那绽放的灿烂笑容

分明诠释着傲骨秋霜

慰藉着人们

渐渐失落的灵魂

植几株在自己的篱边窗前

每每看到你

心中便暖

不知不觉中

溶解了来日的严寒

点评:菊花风雅,菊花洒脱,菊花更愿意与灵魂相近的芝兰相伴,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慰藉心灵的盛宴。此诗用清清浅浅的句子写出了菊花的特质,而题目《申非的菊花》有着“崔护的桃花”那样的韵味,自带诗意。

秋菊

王利东

开一片金黄给世界

让落叶和晚霞多一些守望

藏一点含蓄给东篱

让白草和晨露少一点遗憾

昨夜的西风只是一个序曲

在霜打红叶的时候

让秋菊直面一次生命的倔强

就这样静静地伫立着

遥望那悠远的南山

就这样默默地守望着

等待一个隐者高傲地回来

披一身飒爽的风霜如何?

我还是原来的自我

染一身晶莹的清露又如何?

我还是两袖清风的过客

绽放在百花落尽的风中

晨风中有我小小的身影

藏身在篱笆小路的边缘

落叶中有我孤独地绽放

没有人陪伴我直面昨夜的寒露

身边的疏篱是我最好的伴侣

没有花陪伴我一起笑傲明天的风霜

脚下的大地是我最厚重的依靠

就这样绽放着

在晚秋给大地添一抹色彩

就这样坚守着

在风中优雅成一位隐者的哲思

点评:在人间,做一个两袖清风的过客,像菊花那么淡雅,多好。可能这样的人注定孤独,注定清贫,但不悔这样的选择。说秋菊,更是说自己。此诗着力表达,阐述深刻。

鹅黄

李朝艳

你携着

醉人的鹅黄

走进了九月

从此

你这个诱人的名字

便嵌进了四季的风里

你的淡雅、清香

馨香了

飘飞的思绪

婀娜了热闹的喧嚣

窗下的瘦影

把词人的思念

裹进了

你的苞蕾

鹅黄

蕊寒香冷

长满爱的羽翼

落满幽雅的庭院

点评:庭院里有一枝鹅黄,日子突然美得不成样子,只觉得喊一声“菊”,鹅黄会软软甜甜地答应。小诗很诗意,用墨不多,香意醉远。

花诱

一一观申飞老师画所感

张立辉

在风里吹过

香诱了四季

散开的金色点点

酿成喷香的酒

随意勾一份梦想

漾着心里满满的欢喜

叶子微微地笑了

浓郁的秋色渲染开去

争相绽放的生命

豪爽地投入向往的力量

勾勒的那一弯深情

放不下菊花淡淡的酒

揽酒归来的县爷

南山轻轻洒落了故事

一滴只需一滴

润过东篱的眼

风景这般美好

拉扯着悠然的时光

园中篱笆碎了影子

一桶葫芦消遣了余生

趁酒洒一枝黄金般的叶

顽强地迎着秋风招摇

晨曦洒过阳光

朝露润过漫长的路

昨夜菊花飞起

云羞涩了梦

花香漫过了头

挽一轮秋月

静谧的芬芳

散入记忆的从前

生命从来恬静

融入生活就是故事

点评:从一幅画作里收获这么多感悟,也是赚了。此诗醉意微微,思绪活泼,想象丰富,以蒙太奇的手法写意了菊的诸多美,带给读者很强的吸引。

李彩慧

花中四君子之一

地位显赫

档次高端

花开花残,一帘风月闲

姹紫嫣红中透着清隽高雅的香气

错过春暖花开

错过夏的青青浅浅

迎风招展的盛开在百花凋零的秋天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百花杀

历代的文人爱你同心

敬你同感

风霜严寒的考验

盈枝的坚强与勇敢

昂首挺胸对秋风发起挑战

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公对你爱之深意之切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述说着黛玉对你信任的暖言

深秋独放英姿展

傲霜耐寒志为先

妩媚娇艳花枝俏

坚贞高洁立世间

点评:菊的品质在作者笔下一一罗列,看得出诗人费了心思,相比以前的诗作有了很大的进步。结尾一段与前面的语言风格不一致,整篇保持风格相近会更好。

咏菊

刘义坤

其一

万里长风入画廊,

秋高素蕊吐芬芳。

一丘长卧非吾愿,

梦断篱前我自香。

其二

菊到重阳分外香,

金丝素蕊斗风霜。

百花秋尽无颜色,

唯有申家一束黄。

其三

秋风秋雨送秋凉,

素菊篱边着盛装。

借问西家花觅处,

纤纤玉影入心房。

点评:紧贴画作,用真实的感受赞美了申老师的菊花图,用词妥帖,不夸张,扣题意,严谨。

墨菊

王丽娟

豁达归隐中,

开出了金黄。

一簇簇,

闪在心头,

它,带着花中君子的贵冠。

泼出枝桠,

勾住魂灵,

墨,

是活的,

一片片花瓣在笔尖舒卷……

草盛豆苗稀。

躬耕银锄锃亮,

挥毫潺潺流溪。

挤走红尘繁芜的样子,才美!

拥一怀山水,

和申非,

浅饮。

干净的世界,

彼此眼中最真的自己,

我和他,

醉了!

点评:此诗有《墨梅》的美,菊从超然脱俗的境界回到田园,让读者感受到了陶渊明笔下的“草盛豆苗稀”的景象,返璞归真是人生最好的境界,晨钟暮鼓,安之若素,与懂得的人对饮,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此诗浪漫大气,顺应心境,读后有酣畅淋漓的欢喜之情。

秋菊能见春兰美

王占环

伫立河的左岸

凝视兰花的馨香

在东方山谷飘荡

遥望剑一样手臂

擎起一朵朵微笑

面对蓝天

吐露着虔诚地祝福

拎着金线

编织花篮

轻盈漂流在水上

站在河的右岸

谛视秋菊的芬芳

在西面山野流淌

远望宽厚的手掌

托着一面面笑脸

静对夜空

呼唤着纯真的相约

挽起银线

建造庭院

守护,运行的航船

点评:一改菊花的温柔写法,诗里有了策马天涯的魄力与刀光剑影之美,菊花也在为相近的灵魂而开,此诗写出了菊花的君子风范。

母亲画菊

苏立敏

我的母亲会画花。

农闲时节,故乡的女子们大都绣花,绣枕头顶,绣枕巾,绣鞋垫,也给孩子们绣围脖,绣围巾,未结婚的女子绣嫁妆,一针一线都绣进了最真的羞涩与对美好日子的憧憬,她们绣在布与丝绸上的那样画样,都出自我母亲的手。

母亲画杏花、桃花、荷花,也画菊花,刚学绣花的女子一般讨要图案简单的杏花与桃花,性情文静的女子喜欢绣荷花,比较巧的女子是喜欢绣菊花的,到了秋天,母亲推荐的花样里就多了菊花,每每画菊时,母亲就从粉笔盒里抽出了那支黄色的粉笔,就像画荷花用粉红粉笔一样,母亲很尊重每一种花,什么颜色的花配什么颜色的粉笔,她用剪刀把削尖了的一端再修细些,在女子拿来的那块布上,比照布的大小,认认真真地画下菊花的样子,不多,通常是两朵,一朵高,一朵低;一朵大些,一朵稍小;一朵直挺,一朵稍弯;一朵绽放,一朵半开,陪衬的叶子边缘都是波浪形的,画好的菊花傲然布上,很逼真,仿佛九月的风吹来了菊花的气息。

母亲画的菊花不是小雏菊,是大重瓣的菊,她先画一个小圆圈,然后从小圆圈的边上画出一条弯弯的线来,一条弯弯的线一定型,就有另一条与它弧度几乎相同的线来迎合,两根线先是平行着,平行到三分之一时渐渐靠拢,到了线的末梢,两根线连到了一起,很像一个月牙儿,这就是菊花的一个瓣了。画好一个瓣就画另一个瓣,瓣与瓣向不同的方向伸展,它们相契又分离,任性又温柔,直到均匀分摊在布上,不稀疏也不稠密,一如一朵真菊花开到了最好的时候,最后用带锯齿的叶片点缀,叶片上脉络清晰,既好看又不繁琐,那种感觉,就像端出了一盘菜色香味俱佳的菜,一看就有绣的愿望。

母亲喜欢每一种花,然而对菊最偏爱,庭院里唯有一次母亲种大片花的记忆,就是种了菊。是七十年代末吧,我们刚搬到村北新家,院落西有一片空地,一个雨天,母亲从地里回来就抱了一捆菊花,说是生产队里清理菊花地扔到地边的,她都抱回来想种下,尚未开花的菊,应该是开那种当茶喝的小菊花,叶子直挺极了,旺盛得很,可惜母亲过于用心,翻了地追了肥,那菊花反而一天比一天枯萎,终于黄了叶,眼看着死掉了。

母亲很伤心,一直责备自己不懂菊花的养护知识,逢人便说,菊花不喜欢照顾,随意地安放它说不定就活了,从那以后,母亲再没有那么欢天喜地种植花,偶尔从别人家挖回一株,也带了挽救与怜悯的性质,再不那样费力开垦出一块地来去耕种,母亲再不对花抱那样大的希望了。

我心里最早的花多是从母亲笔下感知到的,杏花桃花也年年春天在大自然看见,可以说印象最深也最亲,荷花和重瓣菊是八、九岁时去石家庄公园看到的,心里一直是有陌生感的,仿佛远门亲戚,亲近里有客气的成分。我不知道母亲看到真实的菊花是在什么时候,只知道母亲偏爱菊花是在那次种植菊花失败后,母亲笔下的菊花多了伤感也多了灵气,在村北新家为女子们画花的记忆里,一直是母亲低头画菊的画面。

那时的孩子们都戴护襟与围脖,围脖是圈着脖子的缝在一起的厚布,为了好看,女子们即使不在上面绣花,也习惯让母亲画个花然后顺着笔画在缝纫机上走走线子,这样围脖就实在了,因围脖面积大,杏花桃花画不满,最适合画菊花,在母亲的推荐下,故乡的孩子们那些年都戴上了有菊花图案的围脖,就和现在的广告宣传一样,后来做围脖的女子就习惯绣菊花了,再有一个原因,孩子们夏天光腚是不穿衣服的,秋天天一凉就穿了衣裳、戴了围脖,那时地里刚好有菊花开,大人抱着孩子到地边玩,指指地里的菊花,再指指围脖上的菊花,最早的菊花都是这样印在孩子心里的。

母亲是文化人,但从没有谈起过陶渊明爱菊这样的话题,我想,世人爱菊,并不是从陶渊明爱菊的诗句里感知菊花的,陶渊明应该和世人一样,是从菊花的真性情里学到的,母亲不会说“山间木屋,晨钟暮鼓,安之若素”这样的美句,但她向往着在新家种一院子竹子,支上石桌,在月色融融里一家人围石桌而坐,说说好年景,说说新生活。

我会画菊花,会画母亲常画的花瓣像月牙儿一样的重瓣菊,也会画花瓣尖端有几分柔和带皱褶的菊,受母亲的影响吧,那年秋天从集上买回两盆菊花,碗口大的菊花一直开到了初冬,陪我过了农历十月生日,最后以绽开的姿态凝固在枝上,成了岁月的标本,回想起来,恍若菊花一直开,母亲一直在。

好久没有静观菊花图了,大约这种与菊花图的缘分都用在了母亲画菊的年月里,现在与申非老师的菊花图对视,竟然有回到儿时的感觉,也许时光能缓,故人不散,如果母亲还在,我应该是拿着这张菊花图让母亲看看的,她一定会戴上老花镜认真看,然后,然后,即使母亲老年痴呆,她也会说这样一句话:我会画菊花!

画菊不用太多颜料,用黄与黑就够;不用笔,灵魂可以画出;不用热闹,孤单里听菊花盛开。那入眼的色,入骨的墨,一瓣一瓣都是心疼啊!

点评:通过母亲画菊,母亲与菊的美好形象便跃然纸上,母亲的慈爱、菊花的淡然与朴素的文字相得益彰,母亲与菊花都是值得歌颂的,文笔素朴如菊花,文笔深厚如母爱,母亲对菊花可以爱到如此,对孩子们的爱就更不必说了。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观申非老师《菊花》

李彩慧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意思是:春天供以兰花,秋天供以菊花,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出自屈原的《九歌·礼魂》。因为送的不只是神,也包括人鬼,因此称礼魂而不是礼神。人们殷切希望美好的生活能月月如此,岁岁如此。于是大家从春供到秋,以时令之花,把美好的愿望总是告知于神灵,并许下了长此不绝以至终古的供奉之愿。

菊花是从中国遍及世界的。17世纪末传入欧洲,18世纪菊花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又被引入拉丁美洲……最后遍及全球。

菊花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两个含义:一是高尚的气节;二是吉祥长寿。

和道家的“师法自然”相反,儒文化讲究的是“比德”,以自然山水对应人的品行。菊花凌霜而放,西风不落,坚贞不屈情操高洁。再有菊花开在九月,“九”是单位数中最大的,有吉祥长寿的寓意。“采菊东篱下”是为了食取菊花的保健功效,“悠然见南山”也照应了寿比南山!

古代用菊花祝福或赞赏活者,今天是用菊花悼念故人。

用菊花扫墓,就像用玫瑰表达爱情一样。主要是“西俗东渐”。

在欧洲,菊花大多栽种在墓地。有消息报道,中国的菊花大量出口到日本,经济效益不菲。日本对菊花需求量大,本国内供不应求。在日本,普通人离世,需要用三万只菊花,更何况墓地每年对菊花的需求量。

菊花含有“怀念”的意思,因此清明时献上菊花。我国的传统习俗,颜色不鲜艳的冷、淡色花系一般都可以用在丧葬上。白色菊花代表着对逝去者的尊敬。

菊花清秀神韵,凌霜盛开,被人们视为国粹,历来被诗人所偏爱,古人爱以菊名志。菊花在中国的花木文化中的地位颇重。屈原是以菊自比的第一人——“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东风。”(《黄花》宋·朱淑真)真正菊文化的创始人是晋代的陶渊明,他的住处“秋菊盈园”。唐代的孟浩然描绘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赏菊意境;同时代黄巢“满城尽带黄金甲”成为今人的谈资。清朝乾隆帝的“枫叶梧青落,霜花堆白菊”。

世人爱菊,经久不息。我喜欢雪白的菊花:菊花逊雪三分白,雪却输菊一片香,纯洁无比;也喜欢紫色的菊花:“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典雅高贵!“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的《咏菊》。

点评:本文知识量满满,有科普的味道。希望多注入自己的感情,以感情为线,努力写出散文格调的菊花。通过作业,可看到李老师孜孜不倦的写作精神,与上台阶式的迅速提高。

一袭妩媚,为谁留香?

张玉琴

重阳登高,未见菊黄。

  远山苍翠,雾岚深锁,晨阳略显慵懒。淡淡的身影,斜倚着孤树,风摇叶落。赏菊时节,是花事荼靡的晚景,有意错过,是韶华留惜,故事的句号不填也罢。

记得那一年重阳,隔山隔水,两两相望。月下品茶赏菊,一曲菊花台相伴,夜色融满思念。铃音撕开夜幕,满目星光跳跃,一朵紫菊悄然绽放。彼岸云岭,被一缕相思缠绕,烟花的弹落,令寂静的夜有了些许惆怅。

泛黄的记忆,如沉渊的文字,锁入岁月的档案。只余那一朵烟花,在梦中,在文字中,留痕。寒来暑往,闲看云卷云舒的去留,花开花落的宠辱。所有的对白都随风而逝,唯一难以忘怀的,是指尖上的一点点温馨。

是菊的芬芳唤醒了熟悉的味道?还是那山岚又起的回音?寻寻觅觅,终见是久违的烟花,在另一个指尖燃起,散发出诱人的光与热。颀长的指尖,把相思的灰弹落,再点燃一缕灼情,令逐渐冷却的心,向温暖靠近。

庭院中有几株散落的菊,开的略微憔悴,不忍留影。总以为菊是花中上品,繁密的是雍容,疏离的是雅韵。殊不知,憔悴的菊容,最是令人爱惜。

借景抒情诗一首,赋予菊魂!

叹重阳

未见雁归航

君远去

风携花影入梦乡

共赏菊

踏秋霜

绿疏红淡自芬芳

一袭妩媚

为谁留香?

点评:不错的散文诗,记忆里有思念有忧伤,回望过往,有菊花一样的友人曾相伴,无论相处多久,都是人生珍贵的事,它带给心灵的享受与对人生的感知是无边的。

总评:菊花经历代文人墨客的吟诵,已成了一种精神与气象,它可以代表田园,可以喻意素朴,它洒脱雅致,也傲然孤单。描写菊花有很多切入点,老师们做到了从自己的角度着笔,甚至写出了与自己质地相近的菊花,令人欣喜。读花如读人,初夏时节感受菊花的浪漫,愿老师们高涨的写作热情如可爱的雏菊开满荒原。

点评作家简介:苏立敏,网名:小陈,中国金融作协会员,河北作协会员,河北散文学会会员,河北采风学会理事,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三清媚》特聘副主编,出版散文集十四本,诗集一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yt/2170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