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优秀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标准

发布时间:2021/8/27 11:14:12   点击数:
白癜风规范化诊疗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95089.html

来源中国美术

画画的人都想进入艺术史,这是作为一个画家一般的要求。但是谁能进入艺术史?谁的画能够长久保留下来?这是一个大问题。

学习书画,技法必须懂,比如书法,怎样提、怎样按、怎样转折等必须知道。书法必须有人指导,绘画还好一点,书法没人指导肯定学不好。但是如果不故弄玄虚的话,所有书法上的奥妙,两个小时都能讲光,但练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大家学画,技法当然要知道,最重要的还要知道道理,这相当关键。李可染就是时时思考问题,他成功了,思考是关键。我们现在谈优秀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标准。

一、技术和功力

在国外绘画只谈技术,尤其西洋画要的就是技术;在中国谈功力,功力是技术的升华。中国的功力和国外的技术有什么区别?国外的绘画就是画,中国的画是一种文化,是哲学,两者不一样。

徐禹功《雪中梅竹图》

中国绘画讲究文化内涵。外国人以为最美的花就是玫瑰,送给老师、送给情人,但是中国人画四君子,梅兰竹菊。梅兰竹菊它不是美,而是有哲学含义。

吴昌硕画兰

白石老人画菊花

竹刚劲、有节、虚心,梅花抗严寒这都有哲学含义,所以中国的绘画是哲学的,有文化内涵,和国外的是不一样的。中国画讲功力(也主要是文化内涵),当然功力当中也包括技术,技术就是手法。这两者不一样,我们看有的画家,他的画有很新的形式,却没有传统功力,但是他又有技术,你有新的想法,就必须有技术表达这种想法。我们说李白、杜甫学养相当高,但他们不会画画,他们没有这个技术,他们如果有技术的话,他们的书法和绘画肯定都超过一般人,这是肯定的。

徐渭《雪竹》

二、独创性和鲜明特色

你有技术你有功力,老画老一套,也不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你的艺术作品也不能进入艺术史,你必须有独创性或者鲜明的特色。这个独创性和鲜明的特色有什么区别?

独创性必然有鲜明特色,有鲜明特色未必有独创性。当然,你把这个鲜明特色看作是独创性,也是可以的,但是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隶书

我们以书法为例,小篆到大篆,大篆到隶书,隶书到楷书、草书,尤其是草书我觉得很了不起。我觉得草书的发明人是非常了不起的,当然最早发明书法的人更了不起,那绝对是独创,到后来草书的发明,我到现在没有研究好,是怎么一下子变成那个样子。

其实还没有楷书的时候就有草书,它从隶书、行书变来的,一下变得那么快,这都叫独创性。篆书变成隶书,隶书变成楷书都是独创。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说王羲之成为书圣,书法到王羲之基本上定型不再变。王羲之的时候楷书、草书、行书,都定型了,只有一个王羲之能成为书圣,其他人都不可成为书圣,连颜真卿那么大的书法家也没有人称他为书圣,为什么,就是书法到王羲之已经定型了,不再变了,再变就是特色的区别。

颜真卿《多宝塔碑》

颜真卿他没有独创性,当然也可以说他有独创性,颜体是他的独创。就书体来讲他没有变,但是他有鲜明特色。独创性和鲜明特色是有不同的地方的。大家画画,能达到有鲜明特色就了不起,鲜明特色我们也可以称它为有一点儿独创性。但独创的要过分了,也是有问题的。

关良作品

三、审美

美术必须有审美的因素,如果你画出来不美的东西还是不行。

原子弹技术也很高,也有独创性,但是我们艺术史不能写原子弹,为什么?因为它不是以审美为标准的。所以我们不要相信那些胡扯淡的理论家讲的,说丑也是一种美,丑就是丑的,丑怎么是美?说到丑石就美,丑石是你叫它丑石的,其实它是美石头,你又给他起一个怪名字,叫丑石,它本身还是美的。真正丑的东西还是不行。所以大家以后创作还是要把审美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否则你的画还是没有人看。

中国的审美还有文化内涵在里边,没有文化内涵,那是皮相之美,也是中国的艺术家历来反对的。中国的审美必须有文化内涵和哲学基础,这一条和外国不一样。

任伯年骑驴敲诗图

四、社会公认

社会公认当然主要是专家认可,专家认可带动社会认可。这一条也约束上面三条。我自认为我的画有技术、有功力、有独创性、有审美,那你写美术史必须写我。自己认为不行,还得社会公认。社会公认、专家认可也是从艺术上认可,而不是商业认可。

你只要画得好,社会肯定会认可,因为中国之大,有水平的人多得很。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没有什么怨言,他孩子饿死了,他在那埋头写。他最大的痛苦,是没人理解,那后来了解他的人非常多,大家争着去了解他,去研究他。如果写得不好,老是媚俗,力求叫大家都理解,最后大家都不去理解他。

绘画只要有功力,有鲜明特色,有审美的因素,社会就肯定会认可。但是社会认可,和上面三条不是成正比的,不是说绘画有相当高的技术和特色,社会就非常认可你,但是你十分差的东西社会肯定不认可。

王时敏山水

我们举“四王”的例子,“四王”有人说他们画得好,有人说他们画得不好,但总之不是太差,如果太差,他们不会有那么高的影响力。但总体来讲,他们的才气又不是太大,但是美术史必须记载“四王”,为什么?就是他社会公认度大,影响非常大,全国都用他的画风。在这个时候,美术史上不是根据他的艺术水平,而是根据他的影响力、社会认知度来记载他。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此行文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zp/2224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