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这首魁夺菊花诗,详尽地刻画出了林黛玉

发布时间:2023/3/17 20:35:25   点击数:

本文由作者依依聊文化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读林黛玉的《魁夺菊花诗》三首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款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喻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做世借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圆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蛋病可相思?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量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林黛玉,《红楼梦》中的人物。贾宝玉的表妹。出身官僚地主家庭,母亲死后,寓居外祖母家。父亡后,遂长期在贾府中,度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她自小体弱多病,聪慧敏感,深感环境的压抑,蔑视权势利禄。与封建传统思想的若干方面产生尖锐矛盾,形成了孤高自许、目无下尘而又自伤无力、郁悒悲愁的性格特点。因与贾宝玉思想一致,彼此相爱。但在封建压迫下无法结合,在贾宝玉被骗与薛宝钗成婚的晚上,焚去诗稿,呕血而死。

是我国古典文学中著名的典型形象。

《魁夺菊花诗》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菊花诗会是继海棠诗会之后,由史湘云与薛宝钗共同商定发起的,她们二人先拟出了十二个题目:《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第二天,湘云取了诗题,用针馆在墙上。宝玉与众姊妹各自选了题目。没一顿饭工夫,十二题已全,诗下均署明其人的名号。

“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绝。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人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新,诗也新,立意更新了,只得推潇湘妃子(黛玉)为魁了!’”

菊花属辛凉解表药。《神农本草》列为上品。有除风热、解疗毒、养肝明目之效。林黛玉的菊花诗,并非颂其治病之功,而是借咏菊来寄托自己的素怨。现就三首诗试析如下:《咏菊》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石自沉音。”诗魔:指酷爱做诗的人好像著了魔一般。也指做诗的癖好、兴会。白居易《与元九书》:“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

昏晓侵:昏晓,黄昏,清晨;侵,扰乱。欹:通鼓,倾斜。《苟子·有坐》:“吾闻有坐之器者,虚则敬,中则正,满则覆。”沉音:即沉吟。著魔般的诗兴,从早到晚扰乱着我的心,绕着篱笆斜倚山石,自己在那里低声吟诵。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喻香对月吟。”毫端:毫,尖而细的毛;毫端,指毛笔尖。蕴秀:蕴,含蓄;秀,秋菊的秀色。

临霜:临,面对;霜,秋天的清霜。笔尖上凝聚着秋菊的秀色,迎着寒霜写清丽的诗篇,口角含着秋菊的芳香,对着天上的明月长吟。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素怨:平时的怨愤。素,平素。秋心:秋、心合成愁字;秋心,即愁的代字。宋代吴文英《唐多令》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满篇流露着对自己命运的倾诉,写出了多年来累积的悲愤,简单的片言只语那能使别人了解我内心的痛苦呢?尾联:“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陶令评章:陶令,即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县令,故称。评章,即评论。陶渊明《和郭主薄》诗:“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自从那陶渊明,写出评价菊花的诗篇后,它高尚的品格一直流传到如今。

《问菊》:

开头两句:“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如喃喃自语。叩:询问、请问。《韵会》:“问也,发也。”我询问秋的情趣,可是众人都说不知道,背着手我喃喃自语,探问那东篱秋菊的花枝:“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病可相思?”孤标:超出世俗事物之上。

蛩病:,古书上指蟋蟀;病,指深秋蟋蜂凄苦的啼声。孤芳傲世你想与谁一同隐居?一样开花为什么这样迟?圃露庭霜你是何等寂寞?大雁南归蟋蟀悲鸣,你可有什么怀念?末尾两句:“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举世:整个人世。解语:能够了解语言,会说话。不要说举世没有谈心的知己,你若能会说话,不妨咱们谈论片刻。

《菊梦》:

前四句:“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酣(han),沉睡,睡熟。一觉清:一场酣睡后清醒过来。庄生蝶:庄生,即庄周,战国时的思想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蓬蕙然周也。”

大意是说:庄周作梦自己变成蝴蝶,忘掉了原来的庄周,醒来后还是原来的庄周。诗中说:秋天的篱边,菊花酣睡,进入了清凉的梦境,一觉醒来,是随着彩云还是陪着月光,自己也分不清了。梦里登仙并不是羡慕庄周化为蝴蝶,而是为怀念故友,想去找到陶渊明重温旧梦。

后四句是进一步写睡去和醒来的两种情景。“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量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依依:留恋,难舍难分。故故,经常,屡次。这几句是说:睡去了,依依不舍,望断那飞远的大雁。惊醒了,恼恨那深秋蟋蟀的悲鸣。醒来时那幽怨同谁倾诉,满眼的衰草寒雾饱含着无限深情。

菊花会诗,赋景咏物,用刻画入微的笔法,写尽了三秋的妙景妙事。诗篇遣兴抒怀,浅斟低唱,正所谓“流连光景惜红颜。”是封建末世贵族阶级生活情调的充分流露。

菊花会诗具有性格化的色彩。在咏物之中写人,以诗的语言来描绘人物的精神状态。林黛玉的《魁夺菊花诗》—《咏菊》、《问菊》、《菊梦》,是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她的性格特征。诗篇表面上看,是在呤咏秋菊,而实际上,是寄托自己的素怨。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这是直抒胸臆。她内心的“素怨”,是由当时所处的环境造成的。她出身于一个世袭侯爵“书香门第”,因为自幼父母双亡,便长期寄居贾府。这个自尊心极强的少女,处在依人为活的境况下,非但改变不了“孤高自许”的性格,反而使她更加敏感和多疑,唯恐有人歧视她,在内心深处结成了解不开的隐痛。她不安于这种命运,但又无法摆脱这种命运,她的这种“素怨”,又有谁能理解呢?只能自叹自怜。“孤标傲世谐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她藐视世俗,而又无力抗争,使她身心受到很大的摧残与损伤,也就与菊花一样:不得不面对清冷的深秋,她在这里不是对秋菊发问,而是激愤不平之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她满腔悲愤,向谁倾吐?唯有满目“衰草”“寒烟”而已,她幻想菊花能解人语,而与之“话片时”。这些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诗句,与其说是在写菊花,不如说是在刻画自我。这对于表现同封建伦理道德尖锐对立,而又不堪其重压的林黛玉的精神世界,显然起到了深化的作用。

总之,《魁夺菊花诗》比较详尽地刻画出了林黛玉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点,她那薄命的身世,正如秋菊在秋风严霜中度过。同时,也预示了她未来悲愤离世的命运。

参考资料:古诗词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系作者依依聊文化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zp/247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