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分布 >>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桑叶菊花
桑叶
下面介绍桑叶,这个就是养蚕生产蚕丝那个家蚕,用来喂蚕的那个桑树用它的叶片来入药,所以叫做桑叶。一般的桑叶我们在中药的采收当中谈过了,桑叶比较特殊,一般都是秋末冬初的时候,北方有些地方都开始有霜了,在那个时候采桑叶,所以有的把它叫冬桑叶、或者霜桑叶。其实这个就不像冬天采了,真正冬天那个叶比较厚,干了以后它还是带一点青绿色的,不会像这样子完全是黄的。所以这个叶片来入药。这个桑叶它是比较典型的发散风热的药,它本身既是解表药又是清热药,有解表的作用又有清热的作用,所以它也是在辛散当中又有苦降的(性质),所以它有辛有苦这样一个特征的药物。这一类的药物一般它的发散作用都不是很强,因为它不专于发散,因为它有清降之性。所以外感风热和温病初起都可以使用。但是如果表邪比较重,全身的症状比较明显,比如说恶寒发热比较重的,桑叶一般应用不多。桑叶对于风热表证或者温病初起往往是考虑到它的清肺润肺的功效,兼有肺热或者燥热的时候,外感风热或者温病初起,兼有肺热或者燥热咳嗽的时候才使用。比如说在温病学上,桑菊饮,那么桑菊饮,温病学上的原文是“太阴风温”,治疗风温初起,“但咳”,只是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才用“桑菊饮主之”。全身的症状不明显,恶寒发热这些症状不重,或者头身疼痛这些(也不重),只是表现为咳嗽比较重。那么为什么重呢?就是因为风热或者温热犯肺了,或者燥热伤肺了,它兼有表证,这个时候实际上对于桑叶来讲,是它疏散风热和清肺润肺的一个综合治疗。对这个病证的综合治疗。所以这个是桑叶作为一个疏散风热药的基本特征。就是在临床用来治疗表证的时候,要兼顾它的清润之性。如果不兼有肺热或者燥热的时候,单纯的表证比较重的时候,它的作用并不很明显,所以一般不用。这是第一个功效。
第二个功效就是清肺润肺,清肺就是治疗肺热咳嗽,润肺就治疗肺燥咳嗽,尤其适合于燥热咳嗽,在表证兼有的时候它可以用。单纯的肺热咳嗽没有表证,或者燥热咳嗽,今后桑杏汤、清燥救肺汤里面用桑叶,主要是用它清肺润肺的(功效),用来治疗肺热咳嗽或者燥热咳嗽,当然可以配伍相应的药物。第三个功效,它能够清肝明目,当然就可以治疗肝热目疾,就是目赤肿痛。这个就是有很好的对应。但是桑叶自古以来强调它在清肝明目的同时,它对肝肾还有一点滋养作用,所以它对眼科疾病的治疗不完全都是肝热引起的。肝肾亏虚,肝肾阴虚,或者肝肾的精血亏损,引起了视物昏花、视力降低,桑叶也可以。常常和一些滋补药补肝肾的,比如说和黑芝麻配伍就是一个古代的经验方,桑麻丸。当然也可以配伍其他,比如说枸杞子、菟丝子这些都能应用。所以在桑叶的应用三,就是说它的主治除了一般的肝热目疾以外,后来还谈到了,最后一行肝肾精血不足的眼目昏花,视物不清。那么为什么有这个用途呢?那么应用三的第一行后面,它不但能够清肝热,它有甘润益阴,它略有一点滋养肝肾之阴的(作用),那么也就是桑叶为什么历来药味当中有甘味的原因,因为它兼有一点滋养作用,符合甘能补的这个范畴。所以它辛是能发散,苦是能够清泄,这个甘是它能够滋养肝肾,在眼科病当中。所以在古代对桑叶这方面还很强调,比如说宋代的《图经本草》就是说把桑叶拿来做成丸剂,长期的服用,或者代茶来饮用,那么令人耳目聪明,就把它作为一个保健,养生保健(药)。现在也研究,桑叶其实能够对一些老年性(的)很多疾病有预防保健的一些效果。所以我们这个参考资料上有这个相关的一些内容。当然这个都是说明它滋养肝肾,虽然不强,我们没有在功效当中把它讲出来,它确实存在的,也是我们为了理解这个甘味,还有理解主治当中的肝肾精血亏虚的这一类眼科病证为什么要用桑叶,这都是一体的。另外要说明一点,就是现在有人提出桑叶又可以平肝阳。这个确实对于现在的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它不是一般的肝热,当然治疗头晕头痛,可以用清肝来解释。但有的可能是属于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确实桑叶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加上也是可以。所以同学们可以在清肝明目后面加上一个平肝。我们现在之所以没有加,是因为桑叶本身功效比较多了,已经有四个方面的功效,加上没有注明的益阴这个功效五个,再加六个了。再加上它平肝,虽然有,但是作用并不是很强,所以加上去可以,不加也可以。因为功效,我们反复强调,是主要的、是常用的。我们每一味药的功效里面记载的内容一般都是不完整的,这个一定要有这样一个观念。因为我们是学主要的,入门以后我们再来提高。不是每一味药的功效就只有我们书上这几种,每一味药都有其他的功效,我们没有把它列出来,可能相对比较次要一点,有的可能并不是很次要。在这个前面,比如麻黄的止咳作用,我们就没有列出来。麻黄其实还能够治疗腹痛,我们就没有专门再列一个了。比如李东垣很多治疗脘腹冷痛的一些方里面,什么麻黄温中汤、麻黄豆蔻丸,就来治疗这个脘腹的疼痛。现在研究它对于胃肠道的平滑肌有很好的解痉止痛的作用,和现在的药理也是吻合的。它不仅仅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对胃肠的平滑肌它也有解痉止痛的作用。那个前人用不是乱用的,那是他有实践基础。但是这些对于麻黄不重要了,都列出来确实太多。所以我们就要有这么一个基本的观念。所以大家写一个平肝,打一个括符,可要求可不要求。它也可以治疗肝阳上亢,所以这个我们在73页第一行,对肝热引起的头痛头晕本品可以与菊花、石决明同用。其实菊花、石决明也是平肝的药。这个头晕头痛可能是肝热引起的,也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这些方都适合。下面还有凉血止血,这个也是此外,我们也不要求,那要求就更多了。对于一些血热妄行,它有微弱的止血作用,尤其是肺热的咳嗽如果痰中带血,那么在发挥它清肺润肺止咳的同时,它又可以缓解咳嗽痰中带血的这个出血症状,那也是常常用的。但因为它止血的作用不强,所以我们把它放在此外里面,作为大家参考的一个内容。这是关于桑叶的功效应用。另外桑叶常常用蜂蜜来炮制,那就叫炙桑叶或者蜜炙桑叶。蜜制了以后它这个润肺的作用就更好,对于一些燥热咳嗽,所以医生常常用这种炮制了的桑叶。但是其他情况还是用的生的。
菊花
下面菊花,菊花在疏散风热,清肺热,清肝明目和平肝方面和桑叶非常相似。在治疗外感风热,尤其是外感风热兼有肺热咳嗽,另外温病初起或者肝热目疾,或者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或者因为肝肾阴虚引起的视物昏花,视力降低,这个肝虚目疾,在这些方面不但相似,而且常常相须为用。比如说治疗温病初起兼有肺热的咳嗽,桑菊饮,既有桑叶又有菊花,作为主药。所以它们从总的方面都是相似的,而且具有相须的这样一个配伍关系。所以我们前面学了桑叶,后面这个菊花就不过多的来重复。
这两个药不同的地方,第一桑叶有润肺的作用,菊花没有,所以对于肺燥或者燥热咳嗽,常常用桑叶,不用菊花。所以桑杏汤、清燥救肺汤里面没有。另外桑叶凉血止血,如果把它作为一个不同点的话,菊花没有。但是菊花有一个功效桑叶没有,什么呢?清热解毒。那么我们书上把清热解毒也是放在此外,在其他的教科书放在正文功效的后面。这个清热解毒也可以用于热毒疮痈肿痛,为什么我们把它淡化了?一个是内容太多,大家记起来压力很大。菊花的清热解毒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菊花和野菊花相比,我们后面清热解毒药当中要学野菊花,那么野菊花的清热解毒明显的优于我们家种的菊花,这个菊花是我们家种的,家种的这种菊花。所以如果治疗热毒疮痈肿痛,在临床上一般的医生都会开野菊花,很少有人开这个菊花。所以基于这样的临床实践,我们就把菊花的清热解毒的功效淡化。
所以剩下来要求的功效,桑叶、菊花基本上都是相同的,除了润肺以外。另外两个不同的功效互相都(放)在此外当中。这样子如果我们学了,要求比较桑叶菊花的异同,这个就很好比较了。相同的都能够疏散风热,能够清肺热,能够清肝明目,能够平肝阳。那么相应的病证我就不一一说了,书上都有,不同的刚才也谈到了。就这么比较,非常简单。菊花在用法里面就提到了疏风热适合于用黄菊花,清肝平肝明目适合于用白菊花。因为这个菊花入药这个花瓣有黄的、白的,白的就称为白菊花,黄的就称为黄菊花。当然菊花最好的,浙江是个主产区,浙江以杭州为集散地,所以称为杭菊花。当然安徽也有很多地方的菊花很好,比如以滁州为核心的为集散地称为滁菊花;以亳县就是那个英雄毫杰的毫下面少一横,那个亳县那个亳菊花;歙县的歙菊花,等等,这些都是比较有名的。最好的就产在浙江、安徽一带。那么我们书上说的菊花,要注意分黄白,仅供参考。因为古代文献当中有人(持)截然相反的观点,这个陶弘景就提出来,白菊花长于治疗肝风,就相当于平肝清肝的了。那么《药品化义》贾九如的,就认为黄菊花长于清肺热,这个和我们教科书比较类似。但是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他的观点刚刚相反,他认为用来清肝明目这些要用黄菊花,用于治疗肺热,疏散风热要用白菊花。所以古人就没有统一。我想区别是很小的,所以在临床上可能这样来分黄白,必要性不是很大。但是我们也是按照比较通行的观点,在书上有这么一句,仅供参考。实际上在临床当中并没有严格的执行。近年来菊花,根据古代文献当中它能够通利血脉,常常用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治疗的辅助或者作为保健,也有好处。所以菊花也是一个很好的保健品。所以也认为它对肝肾有一点滋养作用,这个也是它甘味的原因,也有甘。它因为也能够滋养肝肾,很微弱。但它可以用于肝虚目疾,最典型的就杞菊地黄丸,地黄丸当中加枸杞子、菊花,就是这样的应用。这是关于菊花的内容。大家觉得有用,请帮我点赞和转载。
前期课程目录: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麻黄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桂枝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紫苏、生姜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香薷、荆芥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防风、羌活、白芷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细辛、苍耳子、辛夷、藁本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
白癜风类型分期白癜风可以治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