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品种 >> 品味生活王玲赏菊花美景品佛韵唐风
赏菊花美景品佛韵唐风
铜川市第二中学王玲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铜川市玉华宫以“丝路圣境玉华宫唐风佛韵菊花情”为主题,举办了唐风佛韵菊花文化展。千亩菊花,盛情开放;山花遍野,争奇斗艳,盛装的玉华宫向人们展示着她独特的魅力!
菊花是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之一。因其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才值得敬仰。我国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孟浩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诗句才流传久远。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有吉祥、长寿的寓意。
徜徉花海之中,欣赏着竞相绽放、蓬蓬勃勃的鲜花,欣赏着千亩菊花在蓝天下摇曳生姿的美景,你会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享受到视觉的盛宴!
赏菊,是中国民间长期流传的习惯,近年来,铜川市每年秋天都在玉华宫举办唐风佛韵菊花文化展。
菊花的生长旺盛,萌发力强,有些菊花柔韧性强。设计者和匠师们根据它们的特点,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摆成各种图案,或组成形式精美的造型,如菊花座、菊花树、菊花亭、菊花门、菊花球、菊花蓝、菊花蝶等等。它们形式多样,蔚为奇观,为菊花文化展增添了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说道观赏性,不得不提到菊花邮票。我了解到,年12月10日,中国邮电部发行一套“菊花”特种邮票,邮票志号“特44”,全套共十八枚,至年出齐。这套邮票由五名画家采用国画工笔手法绘制而成的。画面采用中国画工笔重彩的技法,细腻地描绘出十八个中国菊花传统名品的清丽和雅致。单枚面值从4分到52分不等,邮票总面值3.07元。足见人们对菊花的喜爱。
(菊花邮票)
菊花不只有高颜值的观赏性,还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
资料显示:我国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药用为目的的,汉朝时就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菊花具有养肝明目、清心、补肾、健脾和胃、润喉、生津,以及调整血脂等功效,能入药治病,常饮菊花茶,春暖去湿、夏暑解渴、秋日解燥、冬季清火,令人长寿。宋代诗人苏辙有“南阳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的诗句。
菊花可以做成精美的佳肴:菊花肉、菊花鱼球、油炸菊叶、菊花鱼片粥、菊花羹、菊花酒、菊花茶等等,这些菊餐清淡味美、色味俱佳,营养丰富、别有风味。
人们爱菊花,更在于它的品质。
因为菊花经历风霜而后盛开,有顽强的生命力,有高风亮节,故而吟咏菊花的诗句不绝于耳:“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还象征久长:菊花在秋季开放,是秋的象征,人们把九月称“菊月”,因为菊与“据”同音,“九”又与“久”同音,所以菊花也用来象征长寿或长久。有人把菊与松树画在一起,叫做“松菊永存”,祝人长寿。
我觉得,玄奘纪念馆门前的这个造型,周围菊花环绕,莲花花瓣中的佛手托莲,最能体现“丝路圣境玉华宫唐风佛韵菊花情”的主题,展现唐风佛韵与菊花的魅力。
玉华宫的宫殿建筑与周围悬崖峭壁、蜿蜒流水、葱郁林木等幽雅景物紧密结合,雄伟壮观的白墙青瓦宫殿与千峰翠色互相辉映。壮丽的自然景观,灿烂的历史文化使玉华宫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具有旅游观光、避暑度假、佛事活动之功能,是陕西北线旅游景点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玄奘纪念馆是人们纪念和参拜大唐高僧玄奘、弘扬唐风佛韵之圣地。是我市佛教文物保管、展览和佛教文化的研修之地,更是我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遗产。馆内珍藏、展示玉华宫出土的文物和国家珍贵文物千余件,百米汉白玉浮雕《玄奘大师》被誉为“今日之精品,明天的文物。”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教教义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佛教对宇宙人生和实现的看法与主张,是一种别样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看世界、看人生的另一种角度。
我想,我市在此举办菊花文化展,除了要展示菊花的观赏价值和食用药用价值之外,要让人们感受到这里的神清气和、心境清高,感受到美景之中蕴含的深意,更要将铜川精神发扬光大,将“唐风佛韵”发扬光大!
你看这些造型,以菊花为依托,引发人们的对“美”的联系。巨龙腾飞象征着腾飞的铜川;巨型花篮象征着我市取得的辉煌成就;翩翩起舞的蝴蝶象征着高洁、清雅,蕴含着灵动之美,散发着高贵的气息;七叶湖畔“”上停歇的鸽子,象征着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珍视……
设计者和匠师们自出心裁,用纯色的菊花组成菊花球,用花色鲜艳的菊花组成了一棵棵蓬蓬勃勃的花树,象征我们的生活美满幸福、蒸蒸日上。这些鲜艳的菊花,红的耀眼、黄的夺目,绿的安详……引得游客驻足欣赏,拍照留念。
将童话和爱情元素融入花展,将家庭型脚踏车投入花展,吸引了大批的儿童和青年前来观赏,提高了菊花的观赏价值,在扩大外延的同时宽泛了菊花的内涵。
朋友,请到铜川玉华来,这里菊花遍地开。来铜川玉华赏菊花美景,感受丝路圣境玉华宫的佛韵唐风!
作者王玲
王玲,铜川市第二中学教师,铜川市王益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教师报》《西北作家》《西北散文网》《铜川日报》《铜川文化交流》《女儿花》《王益文苑》“今日头条”“E铜网”“富平人”“今日王益”等报刊媒体平台。
长按上图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pz/18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