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金秋正是画菊时,来了解下菊花画的由来吧

发布时间:2023/2/10 22:21:59   点击数:

(接上期)

墨菊

文人爱菊、颂菊最早可追溯到东晋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已成为中小学生必背的名句。

菊花以其在秋霜中怒放的倔强,赢得了文人的尊重

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花。《宣和画谱》记载,黄筌《寒菊蜀禽图》十分精美。

另外,赵昌、滕昌佑、黄居宝、丘余庆等也有画菊花的记录,只是我找不到图。

由于菊花花瓣众多,特别考验工笔的耐心与技巧,但在写意方面,却成了妨碍表现的障碍——你想想,那么多花瓣,双钩上色还好办一点,如果纯用墨色,特别容易乱作一团。所以即便到了文人画兴盛的宋朝,也没多少人去挑战画菊花。

能查到的,只有南宋画院朱绍宗的《菊丛飞蝶图》,但这幅画属于工笔重彩,不是文人画。

《菊丛飞蝶图》

还有宋末的郑思肖,他虽然没有菊花画作存世,但留下了一首《寒菊/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我一直查到元朝,才终于找到一幅写意的菊花画,是柯九思的作品《菊石图》,还不能确定真伪。而且我现在写的还是宋朝美术啊,超纲了。(其实元代以后,菊花画作存世的就多了,到时再写再放图吧。)

《菊石图》

总之,文人画赋予了梅兰竹菊以道德品格,从此这四种植物就成了花鸟画最常见的题材。

爱画画的你,今天画了四君子了没?

附录:梅兰竹菊画法口诀

画梅口诀画梅有粗细,墨中要见笔,顿挫与顺逆,枝中要求曲。枝干应穿插,画枝如写“女”。叠花似“品”字,分组菊疏密,攒三和聚五,主宾莫分离,俯仰与向背,用色需统一。

画兰口诀一笔长,二笔短,三笔破凤眼,撇叶关键是提按。有折有转有穿插,有粗有细要舒展。用笔稳健又潇洒,笔笔到位须大胆,两笔三笔来收根,齐而不齐有聚散。有放有收有向背,切莫三笔交一点

画竹口诀

睛竹仰叶多,舒展意宽博。枝上按鹊爪,草写要灵活。“个”字与,交搭需相错。枝前叶较大,伸展不萎缩。疏密最重要,收放相联络。适当画垂叶,对比变化多。主宾要分明,忌散忌叠落。画竹练功力,重点是组合。

画菊口诀菊花分三种,平攒飞舞型。重点练攒顶,画法要厚重。行笔要果断,主要用中锋。有连也有断,虚实可并用。花瓣相错位,方向有不同。外瓣须伸展,参差莫对称。墨色深与浅,根据花色定。墨干再着色

本文为《趣说汉字书法史》系列文章,每天只需1分钟,就能得到受用一生的艺术素养。请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pz/245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