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特征 >> 春光万象夏日初成立夏节气养生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图源:网络
立夏气候特点
立夏三候
我国古代将立夏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蛄(即蝼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翻松泥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图源:网络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也就是每年的阳历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的时候。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然而实际上,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图源:戴老师郑州普罗波特兰
立夏一般都会被人们认为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即将来临,雷雨不断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民俗
尝新
图源:网络
立夏有尝新的习俗。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来祭祖。而在常熟,尝新的食物则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蛳、熄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除此之外,还有煮立夏饭、称人、斗蛋、禁忌坐门槛等习俗,因地区不同各有特色。
立夏食养
立夏时分膳食调养,我们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由于夏季炎热,出汗很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所以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夏季的营养消耗较大,而炎热的天气又会影响人的食欲,因此,除了注意饮食清洁和多食清淡外,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还应适量地补充蛋白质。
宜食:番茄、黄瓜、青椒、冬瓜、香菇、苦瓜、绿豆、西瓜、杨梅、甜瓜、桃等。
忌食: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
立夏饭图源:网络
立夏养生保健
炎炎的夏日到来,夏天主令为暑、湿、汽,且常夹有火热之气。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因此,立夏过后养生保健的总体要求如下:
●补益气阴
暑邪易伤津耗气,人体大多偏虚,出汗多,常有口渴、疲乏的感觉,这是气阴两虚的典型表现,故夏天要常用益气阴、生津之品。中医有“冬补三九,夏养三伏”的说法,尤其在伏天,人体更加虚弱,天气越热,越要注意保护正气。一般多选用西洋参、太子参、沙参、石斛、麦冬、玉竹、黄精、山药、龟板等药性平和、偏凉的补益药。对气虚较明显者,可选择党参、黄芪等补益作用相对较强的补气药。夏天不宜选用大温大热、油腻的补品如红参、附子、桂圆、熟地、狗肉、羊肉等,以防止胃生火。
●健脾除湿
湿邪是夏天一大邪气,加上夏天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湿邪较重的症状。所以应经常服用健脾利湿之品。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佩兰、白豆蔻、砂仁、茯苓、薏米、白术、莲子等,不主张用温燥之品,如半夏、陈皮、厚朴、苍术等,以免伤阴,助长暑热。
●清热消暑
夏天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需要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中医学认为,夏天用药应偏于辛凉浮散,而不宜苦寒沉降,即所谓的“夏宜用浮”。这是因为阳气于夏天处于生长旺盛的阶段,所以在清热解毒药中应选用辛凉发散或甘寒之品,如菊花、金银花、荷叶、莲心、竹叶等,以利于暑邪的外散,而少用过于苦寒沉降的中药,如黄芩、黄柏、黄连等。
●补养肺肾
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因此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以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麦冬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冬病夏治
中医历来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病。
●养护心脏
人们在春末夏初应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北京白癜风能治好吗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治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tz/17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