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特征 >> 北海的菊花又开了秋天的怀念教学镜头
相关链接:
跟我学,用逻辑思维开创课——《秋天的怀念》解读教学
仅仅只是母爱吗——对《秋天的怀念》主题的另一种解读
镜头一
题目《秋天的怀念》有歧义
师:课文读完了,同学们对于题目真的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写了在秋天里对自己母亲的怀念。
师:要是不看内容,只看题目呢?
生: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秋天的怀念。
师:那到底是“秋天”的怀念还是“我”的怀念?
生:“我”怀念。
师:从题目看出来的是——
生:“秋天”怀念。
师:这就产生歧义了。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再写一个标题,一个不会让人产生歧义的标题呢?
镜头二
“秋天”的意蕴用“菊花”表示
师:刚才同学们说文章不是“秋天”怀念,是“我”怀念,怀念什么?
生:“我”怀念母亲。
师:“我”为什么要怀念母亲?
生:因为“我”瘫痪后,脾气暴躁,母亲想带我去北海看花,我不想去,还伤害了母亲,母亲得了绝症,“我”觉得难过,所以要怀念。
师:说得非常好。(出示幻灯片)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这样说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她自己而不是儿子,可事实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呢,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师: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中,夹杂着更为复杂的情感,就像同学说的“我”觉得难过,是一种永远无法弥补的痛。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的理解,把题目改一下呢?
生:怀念我的母亲。
生:太直白了,不够美。
师:是呀,如果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那和秋天有什么关系呢?
生:母亲曾经在秋天说过要去北海看菊花,而且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
师:“怀念我的母亲”这个标题并不能表现秋天呀。
生:“我”怀念秋天里的的母亲。
师:意思不够准确了。
师:同学们,既然不是“秋天”的怀念,是在秋天里的怀念,那同学们想想,文中有没有可以代表秋天的意蕴的景物呢?
生:......
师:母亲生前一直心心念念的是什么?
生:噢!菊花,北海的菊花!
师:对呀,同学们!那么,让我们来把题目改得更准确,更生动优美些吧。
生:北海的菊花。
师:感觉像说明文呢。
生:北海的菊花开了。
师:这个题目好,但这怎么反应对母亲的思念呢?同学们从文中找一找。
镜头三
“又”激起“千层浪”
生:母亲曾说“咱娘儿俩一起好好活”,所以可以知道她已经知道自己得了绝症,但为了儿子母亲不愿意死去,所以要带“我”去看“菊花”。“菊花”在秋天迎风而开,表明坚强。
生:儿子理解了母亲,所以要带着妹妹看菊花开,表明自己要坚强地活下去。
生:母亲昏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说明母亲是带着对儿子、女儿的不舍和不放心离开的,“我”从邻居嘴里听说了这个情况,“我”对母亲的思念也像母亲对“我”的不幸一样,也是加倍的。
师:说的都非常好,但哪里体现怀念呢?哪个字?
生:(异口同声)“又”!
师:谁能给我们大家解释一下?
生:“又”是再一次的意思。因为母亲曾经跟“我”说过北海的菊花开了,也说好了同我一起去看菊花,可是当母亲说到“我”小时候在北海公园玩,用脚踩杨树花时,突然感到自己这样说会让儿子难过就躲出去了,但这一去就没再回来,菊花也就没看成。当母亲去世后,我理解了母亲,也是为了让母亲放心,自己和妹妹要好好地活,就决定和妹妹再去看菊花,所以“又”字体现了怀念。
师:说的太好了!这是“我”和妹妹用行动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了结了母亲要和“我”去北海看菊花的心愿。那咱们把题目改一改吧?
生:(全班同学)北海的菊花又——开了!
王从华,天津市西青区富力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两次被评为区学科代头人,连续三年被评为区科研先锋。四项市级课题结题,其中十二市重点课题结题获优秀。多篇德育论文获国家、市级奖项,多节优质课在全国、市、区获奖,二十多篇教学论文获国家、市级一二等奖,并发表。信奉:师生共同成长,能够让我们找到学生与老师发展过程中的共同支点。
下面的教辅助书是给语文老师和学生们准备的,来自名社名刊。欢迎进来看看。
书
屋
点击中间区域的小程序码,或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可以直接进入“水先生的小书屋”,如有特殊需要,可直接联系“水先生的小书屋”店长小香,手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tz/19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