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特征 >> 融middot学习观王安石菊花
王安石菊花诗之典故
王安石菊花诗之典故
王安石菊花诗之典故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关于菊花的两个典故,说的都是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
深秋初冬,寒气袭人,百花凋零。可就在这瑟瑟寒风中,菊花却正怒放着,给寂寥的大地陡增了无限勃勃生机。古代很多文人都对菊花情有独钟,特别是王安石、苏轼与欧阳修,下面是他们关于菊花之争的故事。
王安石和苏轼同朝为官,虽然二人政见不同,但是私交上一直没什么问题,偶尔还有诗文唱和。明代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苏轼任职湖州期满后赴京等候新的任命。一天苏轼到当朝丞相王安石那里拜会,恰好他不在。来到书房后发现王安石书桌上有一首还没写完的诗,只有两句:西风昨日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看后,不禁觉得可笑,他心想:“菊花开在深秋,最能耐久,至死并不落瓣,哪有菊花的花瓣掉了一地的,怎么能说‘吹落黄花满地金’呢?”都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想着自己仰慕的高人也会犯如此低级错误,于是苏轼便一时技痒,提笔又加了两句,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完之后,见王安石还没回来,就洋洋自得地走了。王安石回来后,见到桌上的诗句,知是苏轼写的,也笑而不语。
后来,王安石当权后,因苏轼不赞同改革被外放到黄州当了团练副使。就在黄州的秋天,他发现,秋风过后,确实是满地铺满金菊花片。苏轼这才恍然大悟,同样是菊花,竟也有落瓣与不落瓣的区分。于是,苏轼在感叹自己当初对王安石的轻薄同时,亲自上门当面向王老前辈承认错误。于是,王安石和苏轼合写菊花诗的美谈也传了下来。
还有一个典故,出自《西清诗话》,说的是王安石和欧阳修讨论菊花诗的事。王安石写了一首《残菊》诗:“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欧阳修读了之后,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又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王安石回说:“是岂不知《楚辞》‘餐秋菊之落英’,欧阳几不学之过也。”他们争论的重点是菊花落与不落。
其实菊花落与不落。只是品种的不同,虽然大多数菊花品种是不落的,但也有少量品种的菊花是落的,只不过比较稀罕罢了。王安石对菊花的观察很仔细,给我们留下了要仔细观察生活,描写才能栩栩如生贴切的启示。
文字:张佳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