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江之源就恋那片高原amp茼蒿苗,菊

发布时间:2018/4/13 10:55:51   点击数:

就恋那片高原

作者:王宗仁

我从18岁到25岁在青藏高原当汽车兵,从早到晚握着方向盘,在高原蜿蜒的公路上颠簸。我挂着低挡提心吊胆地行驶在常年覆盖着冰雪的路面上,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时间长得难以形容,日子永远枯燥无味。碰上车子抛锚,在雪山或戈壁上一待就要三五天,一个人忍饥挨饿地守着车,日出日落遇不到一个能说句话的人。那时,我想得最多的是:什么时候才能离开高原?

后来我找到了排遣寂寞的一种办法:看书。我驾驶室的靠背箱里装满了一本本卷了角的书,它们寄托着一个年轻士兵排遣寂寞的愿望。直到有一天,我拿起笔,在一摞加油卡片上写完我的第一个高原故事时,我才意识到,寂寞的并不是日子而是人心,心是满的,日子也就充实了。

在青藏高原7年,多个寂寞的日子里,我学会了写作。

我没想到的是,文学的确让我离开了高原,离开了那条我常年往返的公路,可我的心却永远离不开了,那条公路让我此后牵肠挂肚。我想,如果没有文学,心也就会随着人的离开而离开了。

40多年来,从渴望离开高原到一次次地重返高原,我的思想感情走过了漫长的历程。我真正将自己的命运与青藏高原交融在一起,是在年的夏天。那个夏天我在长江源头的沱沱河兵站遇到这样一个人:他主动要求上高原工作,不久后,却病痛缠身,但是没人能把他劝下高原。他的脸被数种高原病袭击得犹如死人一样苍白,他出人意料地果断拒绝了我的采访。沱沱河兵站站长关茂福从此留在了我的心里,不曾有一天消失过,他的脸、他的神情、他站在高原上的瘦削身躯,让我一下子对青藏高原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的情感有了一种从山谷升腾到山巅的感觉。

我问自己:我能像他一样吗?有谁能像他一样?

我对青藏高原有着难舍难分的感情,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我与青藏高原上的军人有着血脉相连的感情。这种感情浓厚得令我不得不提笔去写,我需要将每一次上青藏线的感受倾吐出来。我有7年在昆仑山落地生根的生活,有几十次翻越唐古拉山的经历,所以,无论我写什么,笔始终没有离开过青藏高原上的军营。

一个人一生会有好多事要做,但是我心中有一个原则不可违背:要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这就是说,要把你的满腔热情在你最挚爱的事上点燃。一个人,一辈子认真做好一件事,足矣!到现在为止,我已创作了多万字的作品,它们全部源于青藏高原,源于青藏高原上的一代代军人。

曾经有那么几年,我差不多每年都要跑一趟青藏线心里才有着落。从高原军营的土壤中汲取了让我在城市无法心安理得待下去的兵情,所以我才敢说,在这个世上,凡是思想者都是孤独的。在唐古拉山那个只有3个士兵的执勤点上待久了,当然最少不要少于24个小时,时间越长越好。这期间你肩膀上是蓝蓝的天空,脚下是皑皑的冬雪,想看谁也看不到,你唯有一种茫然。正是因为这种茫然,你便有了洁净的想象,产生了富有张力的语言。这时你就会心悦诚服地明白,文学只有远离了繁杂的喧闹,远离了权力的禁锢,才能拓展开阔的天地。

3个士兵还少吗?那是从13亿人中挑选出来的精英,来为祖国守卫大门。13亿人派出的代表还会寂寞吗?你站在他们中间,你也成了他们,寂寞中升华了一种境界高度。出生之前没有生,死了之后没有死亡。确实如此。说不定哪一天,3个士兵中突然有1个被万恶的高原反应夺走了生命。一个有生命的墓碑便永久地站在了世界屋脊上,就站在你身边,你可以伸手触摸到那墓碑。这时候作为一个亲临者,我不相信你没有冲动地萌生出一种顶上去站在那个缺位上的想法。3个士兵还是3个士兵,怎么着,同样棒的一个兵!你也成了13亿人民派出的代表!这叫融入,先是身体的融入,才有感情的融入。所谓深入生活就是这样,把自己那些虚伪的光环隐藏起来,或者索性铲除掉,隐藏起来,越深越好,保持一滴水的姿态,不冻泉里一滴水,雅鲁藏布江中的一滴水,一滴水中的大海,一滴水中的太阳。这是生命的源头,文学的源头。

都这把年纪了,我还说什么谎!我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埋葬在了青藏高原这片冻土上。我就叫它埋葬,因为今生再也不会有这样美好的年龄了。无怨无悔地埋葬!18岁到25岁,燃烧的青春期啊,我走了好多小路,泥泞路、沼泽路、冰雪路、泛浆路,这些路上又有好多岔路。总之我一直走在路上,总算走过来了,如今还在走。把几十年的年华就这样无情有意地埋葬在了那块高地上。虽然是高地,我总是约束自己把调门放低一些。埋葬后自然是盼着生长出嫩苗。昆仑山下那片埋葬着近名官兵的墓地上,有一座墓前蓬勃着10棵小白杨,那是一个女兵给她爸爸栽下的遮风挡雪的伞树。我总觉得那白杨不是栽的,而是从墓里长出来的。我写过那10棵白杨树,还一直和那个栽树的女孩保持着联系。我鼓励她要坚强地活着,像高原那些白杨树一样活着。

我真的把自己的命运和那块高地连在一起了。即使这样,我还常常对朋友说,我对那块高地的神秘感和陌生感远远地超过了我对它的熟悉和了解程度,正是这诱惑着我还要往那里跑。

伏尼契说:“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作家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照亮现实,才能发现真、善、美。这至为重要。

我还要去那里的。昆仑山中的纳赤台兵站有我好多年前栽下的一棵柳树,前些年战友告诉我,那柳树在一个夏天突然枯萎了。奇怪的是,隔了两年它又发芽了。奇迹!或许它太累了,就是想歇一歇吧。我还要去昆仑山,给我的柳树浇一浇水,亲一亲它……

原创

茼蒿苗,菊花菜

作者:杨暖

“小园五亩剪蓬蒿,便觉人间迹可逃。”这便是茼蒿,又名蓬蒿、菊花菜。宋时陆游回到故乡山阴闲居,告老还乡的陆

翁告别半生戎马生涯,过起“山园寂寂春将晚,酷爱幽花似蜜香”的田园生活。

人世里总有这样的清寂时刻,因为清寂,心怀便由外转内,对自然微物生出赏玩惜爱之心,东篱野花、小园瓜蔬,平凡物什但凡经得起打量,便可入潜心怀。如此在世事纷扰之外,寻得一份野趣、一份纯真,人生的意味旁逸斜出,就很好看了。

去年秋天我种下的茼蒿,一茬茬采食到春夏之交,茼蒿慢慢变老,遂任其长高,蓬蓬勃勃分枝,半米来高的茎秆顶梢开出小黄花,和菊花的样子很像,亦有菊花的清香。直到那黄花谢过,结出茼蒿籽。便是这个秋天的茼蒿种子。后来又陆陆续续收获了雪菜、苋菜、香菜、荆芥、菠菜的种子,秋分之后,天气渐渐变凉,就是该种植秋菜的季节了。

一场秋雨后,晴两三日,趁着土质酥软,准备种植秋菜。小白菜、雪菜、菠菜、香菜……都是秋菜的类别,这类菜蔬耐冷,可以安然度过秋冬,且经霜的叶菜会变得甜润。茼蒿便是这时节下种的。

家人皆爱吃茼蒿,这个秋天的茼蒿便比别个菜蔬多种一些,且待遇特别,不种菜园里,而是种在院落里的小园子里,靠井台南北撒播开去,约半个月,便生出长长的一带青绿。初时,新苗初萌,是很耐看的。小茼蒿苗自带着叶片的花斑,呈不规则形的鳞齿状,细细碎碎,在地面上铺展开,很像麻布上新绣的花叶,清新怡人。那一场秋雨后,秋光大好,一直没有下雨,茼蒿苗得地利人和,每隔上三两天,便能享受到来自井水的浇灌。

黄昏时分,是浇菜的良时。此时夕阳将落未落,地表的水分不再蒸发,清水灌进园里,幼弱的茼蒿苗会被水流冲得东倒西歪,不过,第二天清晨,那吸足了水分的茼蒿苗蔚然挺秀,好像一夜之间就长出很多。

每每灌园,清晨的院落里便弥漫着一股凉凉的水汽,夹杂着茼蒿苗浸了水发散出来的青蒿味儿,分外好闻,田园农家特有的安恬感就是这个味儿吧。洗漱完毕,蹲在园子前打量这些碧绿的小菜,短短十来天,它们已经铺满地面,碧绿的茎秆,一株一株,长成碧绿的茼蒿了。

菊花菜是茼蒿苗的另一种叫法。茼蒿有“菊之甘香,蒿之清气”,故名菊花菜。菊花菜这名字很仙,给人一种野朴清雅的蔬食氛围。古人一直向往秋养素菊,“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今世虽寻不到桃源世外,但看看这小园里的茼蒿苗,朝夕可食,烟火人间顿生几分恬淡之意。

李时珍写在《本草纲目》:“茼蒿,八、九月下种,冬春采食肥茎。花、叶微似白蒿,其味辛甘,作蒿气。四月起苔,高二尺余。开深黄色花,状如单瓣菊花。一花结子近百成球,如地菘及苦子,最易繁茂。此菜自古已有,孙思邈载在《千金方》菜类,至宋嘉中始补入《本草》,今人常食者。”

这段百字小文,精妙得很。后世再看,只觉得惭愧,好像这世间所有的滋味,所有的文字,都已经被古人尝过了、写过了,而我们不过是沿着前人的足迹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千百年来,这大地上的事情,如此往复,我们仅能拥有的,不过是一己之私,那独一无二、不可替换的生命体验。

小园里的茼蒿苗长成了。有时清蒸,有时凉拌,皆是清淡可口的素蔬,食之有鲜绿的蒿气,滑嫩得很。今天上午,老人带着孩子外出了,独留我一人守家。邻家的炊烟袅袅,我还没有饭吃。并不想煮复杂的饭菜,一碗素面就好。摘了一把茼蒿苗,新苗的青茎可真嫩,轻轻一掐就断,这是第一茬的茼蒿苗,格外难得。掐过后还会再萌发,周而循环,直到来年春天。

细面煮软后,放茼蒿苗,搁点小葱和香麻油就好,下饭菜是一只咸蛋。我一人坐在井台上吃面,因为贪图茼蒿苗的香气,这碗素面明显菜比面多,茼蒿苗搁多了,面汤都煮成了青碧色。下午奶奶回来,问我中午怎么果腹,我告诉她想吃茼蒿就煮了一碗茼蒿面。奶奶笑我懒。末了又问我,有没有吃过野茼蒿,那个蒿味儿更野气。她便说,明年春天野地里就有了,到时挖来给你尝个鲜。

推荐阅读

西安铁道技师学院来格尔木开始招生啦!名额有限,报名从速,入学享受国家补贴,签订就业合同!

·格尔木两会时间、议程表

据说青海羊肉最好吃的地方是这几个!你吃过哪个地方的最好?

一张食物营养表,缺什么就吃什么,照着吃就对了!

陈怀龙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患者救助计划
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yt/1504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