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栽培 >> 第二故乡美走进兴城魅力菊花岛
近日,小编终于有机会登上了下午第一班去往兴城菊花岛的客船,船上游客爆满,四处笑声不断。因小编有晕船的特长,所以只好躲在船角一边静坐着,望着远处的美景一点儿也不敢动弹,大约过了40多分钟后船总算靠岸。上岸后,映入眼帘的是渔家码头的忙碌,看到的是叫卖的小商贩们,走了百十步,才看到传说中“天佛國觉华聖境”七个刻在石壁上的大字,不禁仰头长叹:这就是菊花岛啊!正说着,一个穿着军装的年轻小伙儿向我走了过来,我见他满头大汗,一脸欢笑,上衣已被炎炎烈日侵湿,就是在这样一个状态下,他还乐此不疲地向周围游客讲解游玩路线,这使我由衷的尊敬和钦佩,下面就让他带我们走进兴城——魅力菊花岛。
从辽宁兴城的海滨向东南方向海面眺望,水天交接之处,海雾缭绕之中,隐约可见一座起伏的山峦,两端高耸,中间凹陷,这就是菊花岛。菊花岛,俗称大海山,在唐宋时代称桃花岛,辽金时代称觉华岛。因岛上盛开野菊花,于民国十一年(年)改称菊花岛(先又更名为觉华岛)。与古城、温泉并称“兴城三宝”。
菊花岛位于兴城东南10余公里、距海滨浴场9公里的海中,从海滨出发50分钟之后就可以抵达。菊花岛成长葫芦形,面积13.5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2米,海岸线长27公里,是渤海湾中最大的岛屿。其面积堪称“北方小澳门”。菊花岛南端有张家山岛和杨家山岛,北端还有状如磨盘的磨盘山岛。三岛如影相随,岛上烟波浩渺,云雾缭绕,象仙女笼罩着面纱,使人情不自禁的想靠近她,揭开她的神秘,领略她的绰约风姿。
美丽的菊花岛距离北京不到四百公里,驱车三个小时便能到达,因此现在很多北京人在度周末时都选择没有都市喧嚣的菊花岛。看着海,吹吹海风,吃着鲜活的海鲜,徜徉在金黄色的沙滩上,现代人在菊花岛上尽享着回归自然的快感。
菊花岛虽是普通小岛,但由于云霞溟灭、波光掩映而显得若隐若现,宛若仙境,给人一种“山在虚无飘渺间”的超脱之感。登上菊花岛,恬淡的自然风光,纯朴的民间风情便会一一展现在游客眼前。尽管这里并未远离城市,但却已经远离了都市的喧嚣。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嘈杂,也没有纸醉金迷的浮躁。取而代之的是轻轻的海风,静静的海潮,清幽的乡间小路,宁谧的海上渔村。
菊花岛自然风光秀丽,漫步岛上,到处可见峰秀林翠,鸟语花香,村落、田野错落有致,山峦、沟壑相得益彰。这里的景致全不见人工斧凿的痕迹,皆是由自然的伟力历经千万年精心雕琢而成。若能登山远眺,凭海临风,品浪观潮,眼前海风习习,涛声阵阵,波光粼粼,渔帆点点,海鸥竞飞,锦鳞游泳,不禁使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在厌倦了高节奏的都市生活之时,到这里来体味一下海岛的清新与宁静,感受一回自然的瑰丽与洒脱,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平和一下焦躁的心态,则宠辱偕忘,心性豁然开朗。
菊花岛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耐人寻味。从现存的龙宫寺、大悲阁遗址,可以想见当初的龙宫寺必定气势恢宏、景观肃穆;大悲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登岛沿环山公路可游览唐王洞、八角琉璃井、九顶石、菩提树等名胜,是旅游观光、避暑的好去处菊花岛中也不乏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信步游岛,可以到八角井边猎奇,菩提树下朝圣,大悲阁前怀古,唐王洞里探幽。一日之内,一岛之中,览千年浮沉,感百代沧桑。区区十几平方公里的小岛竟承载着如此厚重的历史,积淀着如此深沉的底蕴,不能不令人惊叹。
菊花岛民风纯朴,有桃源风韵。岛上共有多居民长住,以渔业和旅游业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诗一般的田园生活。到菊花岛来探幽、觅古、踏青能怡情悦目,垂钓、拾贝、捉蟹则乐趣横生。忘却都市的繁华,抖落一身的疲惫,全心领略那些简洁的线条,清淳的色彩,仿佛身处桃源之中,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自得之感。
每到夏季,来菊花岛游玩的人们一波接着一波,这让菊花岛边防派出所官兵们忙得不易乐乎。但无论怎么疲惫,这些穿梭在游客间、给大家介绍风土人情和景区旅游安全注意事项的官兵们都会站好每一班岗,直到一波又一的游客安全离去,他们才安心,才能睡个好觉。官兵们用微笑服务游客,用真诚化解矛盾,用行动驻守大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年轻的官兵自然而然也成了菊花岛上名副其实的“导游”。“岛上的战士非常可爱,非常友好,岛上的服务是一流的”,这是当日一名外国游客对官兵的最美赞誉。
除了当好“导游”,这个所的官兵们更重要的是守护菊花岛的安宁和稳定,他们以岛为家,顾大家、舍小家,为了军人的使命和责任,奉献着青春和热血,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一年天天天都是服务日,一天24小时时时都在服务中。只要游客需要,他们义不容辞,只要老百姓需要,他们会第一时间赶到,在困难、在危险的事儿,在他们眼里都不是事儿。正是岛上的这群官兵默默地坚守和付出,菊花岛的天才会更蓝、海才会更清,路才会更远。
刘恒/文赞赏
长按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作用治疗皮肤病最好医院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zp/15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