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功效 >> 这些野菜,你吃对了吗
春天到了,满地的野菜又长了出来,这是吃野菜的最好季节。
野菜,并非特指某种蔬菜,而是非人工种植的蔬菜,采集天地之灵气,吸取日月之精华,是大自然的宝藏之一。
野菜有着纯净的品质,是大自然的美妙馈赠,也是人与自然相生相伴的见证。野菜无污染,营养丰富,清新可口,是绝佳的食材之一。野菜也是极好的药材。
今天就来介绍目前正吃的野菜吧。。。
蒲公英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食用价值
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食用方法
凉拌、做馅、做汤、炒食、煮粥等。
温馨提醒
容易过敏的人;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阴寒证患者;慢性肠炎患者均不宜食用。
鱼腥草
宜昌这边叫“节儿根”,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因搓碎有鱼腥气味,顾取名为“鱼腥草”。
食用价值
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食用方法
凉拌、煮汤、煎炒、咸菜。
温馨提醒
鱼腥草性寒,如果本身有宫寒、体寒等问题的人士摄入请注意。
蕨菜
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
食用价值
蕨菜嫩叶含胡[2]、钾、钙、镁、蕨素,蕨甙、乙酰蕨素、胆碱、甾醇。蕨菜还含有18种氨基酸等。现代研究认为蕨菜中的纤维素可有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胃对脂肪吸收的作用。蕨菜味甘性寒,入药有解毒、清热、润肠、化痰等功效,经常食用可降低血压、缓解头晕失眠。蕨菜还可以止泻利尿,其所含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清肠排毒的作用,还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痢疾、咳血等病。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
食用方法
煎汤、研末、煮食、炒食等。
温馨提醒
蕨菜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种具有致癌能力的食用植物。它的致癌性打破了许多人的幻想--"纯天然的食物更安全更有营养"。虽然说"蕨菜致癌"有明确的科学证据,但"致癌"的意思是"增加致癌风险",而不是"吃了就会得癌症"。所谓"增加风险",是指得病的可能性增加。
风险大小跟摄入的量有关,如果实在是喜欢它的味道,偶尔吃几次尝尝鲜,所带来的风险也小到可以忽略。
蕨菜营养丰富,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虚寒者慎用,常人也不宜多食。
香椿
又名香椿芽、香桩头、大红椿树、椿天等。
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是香椿树的嫩芽。每年春季谷雨前后,香椿发的嫩芽可做成各种菜肴。它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香椿叶厚芽嫩,绿叶红边,犹如玛瑙、翡翠,香味浓郁,营养之丰富远高于其它蔬菜,为宴宾之名贵佳肴。
食用价值
香椿是时令名品,含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含有维生素E和性激素物质,有抗衰老和补阳滋阴的作用,故有“助孕素”的美称。香椿具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辅助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的良药。香椿的挥发气味能透过蛔虫的表皮,使蛔虫不能附着在肠壁上而被排出体外,可用治蛔虫病。香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有润滑肌肤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
食用方法
香椿炒鸡蛋、潦香椿、煎香椿饼等。
温馨提醒
香椿中亚硝酸盐含量较高,所以吃时要选嫩芽,吃前须焯烫。嫩芽、鲜吃、焯烫、慢腌,就能保证吃香椿的安全性。
香椿为发物,多食易诱使痼疾复发,故慢性疾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
从香椿的性质上来看,香椿性凉,建议在怀孕早期尽量不要食用,否则易导致流产。而在中后期则无大碍。
清明菜
一名佛耳草,亦名鼠曲草、燕子花,民间称其为“白蒿子”。江西北部地区叫杨柳、江苏苏南地区叫"棉絮头"、"寒食菜",全株有白色绵毛,民间草药名叫"追骨风",属菊科草本植物。
食用价值
清明菜味甘、性平、无毒,入肺经;具有祛风除湿,调中益气,止咳化痰的功效;
可用以治疗感冒风寒,气喘咳嗽,蚕豆病,妇女白带过多以及无名肿毒等症。
扩张局部血管,可用于治高血压,称为“野菜中的降压药”。
治疗消化性溃疡,以及祛痰、镇咳、镇痛等作用。
食用方法
炒食或拌蒸鸡蛋,亦可作包子馅料。传统的食法是将其蒸成饼或煎面托
荠菜
又名护生草、地菜、地米菜、菱闸菜等,十字花科,荠菜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田野、路边及庭园。以嫩叶供食。其营养价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种多样,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荠菜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自古就采集野生荠菜食用,早在公元前年尽荠菜的记载。
食用价值
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
食用方法
炒食、凉拌、作菜馅、菜羹等
温馨提醒
便清泄泻及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此外,患有目疾、疮疡、热感冒等病症者或体弱者也不宜食用,便溏者慎食。
马齿苋
又叫马齿苋﹑长寿菜。生于菜园、农田、路旁,为田间常见杂草。
食用价值
糖尿病虽然目前无法根治,平时多吃点马齿菜可以起到降血糖、控血糖的作用。马齿菜含有丰富的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胰岛腺分泌胰岛素,调节人体糖代谢过程、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糖恒定,所以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又被医生们称为餐桌上的“胰岛素”。
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明目。
食用方法
凉拌、做汤﹑做馅﹑炒食或煮粥等
温馨提醒
如果对它强烈的味道不太习惯的话,就不要用太多。
马齿苋中含有促进子宫收缩的物质,孕妇食用后易引起流产,所以孕妇要禁止吃马齿苋。
马齿苋与鳖甲相克,如果你正在服用的中药中含有鳖甲,就不要再吃马齿苋了。
苦荬(mǎi)菜
苣荬菜、苦菜、节托莲、小苦麦菜、苦叶苗、败酱、苦麻菜、黄鼠草、小苦苣、活血草、陷血丹、小苦荬、苦丁菜、苦碟子、光叶苦荬菜、燕儿衣、败酱草。为菊科植物山苦荬的全草或根。早春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生于山地及荒野,为田间杂草。
食用价值
苦荬菜中维生素C、B族维生素、维生素K、膳食纤维及各种矿物质含量丰富。研究发现,长期吃苦菜及其制品,可预防肿瘤、增强人体免疫力等。苦菜多糖和膳食纤维还有抗便秘的作用。
食用方法
焯烫后凉拌、做馅
温馨提醒
苦荬菜因为味道比较苦,很多人可能吃不惯,建议不要直接生吃。
脾胃虚寒者不宜吃,不能与蜂蜜共食。
薤(xiè)白
别名小根蒜、山蒜、苦蒜、小么蒜、小根菜、大脑瓜儿、野蒜、野葱、野蕌。它长得像独头的大蒜,但比大蒜小,气味又有点像葱。
食用价值
据研究它含有17种氨基酸,保健上传统中医学认为具有温补作用,可健脾开胃,助消化,解油腻,促进食欲。对体弱者而言,薤白可润中补虚,使人耐寒。具有预防贫血及解毒作用,还能够促进毛发生长和防止皮肤老化,也可用于抗过敏、肝炎、白血球减少等症,能够健胃止痢、止痛通阳化气,开胸散结,冠心病、慢性肠炎、高血脂病人宜常食用。
另外,薤白的钙、磷等无机盐含量极高,经常食用有利于强健筋骨,特别对于成长期的儿童和缺钙的老人有良好的营养价值。
食用方法
小根蒜拌豆腐、凉拌等
温馨提醒
气虚者慎用。
禁:韭菜+薤白,薤白吃多了会发热,忌与韭菜搭配。
茼蒿
又称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杆、蒿子、蓬花菜、桐花菜(在福建等地也叫鹅菜、义菜)
在中国古代,茼蒿为宫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茼蒿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
食用价值
据中国古药书载:茼蒿性味甘、辛、平,无毒,有“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之功效。
消食开胃,通便利肺,清血养心,润肺化痰,利小便,降血压。
食用方法
煮粥、凉拌、炒食等
温馨提醒
茼蒿辛香滑利,胃虚腹泻人群不宜多吃。
植物文化
历史传说:杜甫一生流离颠沛,疾病相袭。他在四川夔州时,肺病严重,眼花耳聋,生活无着。于是在56岁时抱病离开夔州,到湖北公安,当地人民做了一种菜给心力交瘁的杜甫食用。用茼蒿、菠菜、腊肉、糯米粉等制成,杜甫食后赞不绝口。为纪念这位伟大诗人,后人便称此食为“杜甫菜”。
温馨
提醒
1
有的野菜食用前需要浸泡两个小时。
如山药菜、山蒜等一些野菜有微毒,不经浸泡,食后会周身不适。这类野菜在煮食前,务必在清水里浸泡两小时以上进行分解淡化毒素处理。
2
不认识的野菜千万别吃。
吃野菜最起码要知道野菜有毒无毒,不认识的野菜千万别吃。有些野菜含有剧毒,轻者可出现胸闷、腹胀、呕吐等症状,重者可危及生命。
3
久放的野菜不好吃。
野菜最好是现采现吃,久放的野菜不新鲜,且营养成分少,味道差。
4
苦味野菜不宜多食
苦味野菜性味苦凉,有解毒败火作用,但过量食用可损伤脾胃。
5
受污染的野菜不要吃
公路旁空气污染的野菜容易吸收铅,排放废水、废气河边的野菜常含有毒素,不宜食用。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长按识别
我们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