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品种 >> 重阳节品味菊花酒与多彩庆祝活动
重阳佳节,秋意渐浓。这一传统节日中,菊花酒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佳酿。那么,重阳节究竟是何方神圣,它又为何与菊花酒紧密相连呢?让我们一起探寻这背后的故事与意义。重阳佳节,金秋时节,菊花盛开,重阳节也因此与菊花酒紧密相连。菊花酒,这一被誉为“吉祥酒”的饮品,在古代被视为祛灾祈福的必备之选。
菊花入药,以其独特的药性制成菊花酒,具有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等多重功效,为人们带来健康与美好。
九九重阳,这个节日的数字“九”与“久久”谐音,寓意着长长久久,同时与“酒”也同音,因此形成了九九重阳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这一习俗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彰显了我国古代的节仪文化。
重阳节与菊花酒的深厚渊源《西京杂记》中记载,每当菊花盛开之际,人们会采集其茎叶,与黍米混合酿造,待到来年九月九日重阳节时,新酿成的菊花酒便大功告成,人们纷纷畅饮,以此为乐。
东晋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进一步记载,汉高祖时期,重阳节便有了饮菊花酒的习俗。宫中的人们在这一天佩戴茱萸,品尝莲饵,同时畅饮着菊花酒,意在祈求长寿。这一传统逐渐流传至民间,成为一种固定的风俗。
南朝梁关均所撰的《续齐谐记》中提到,九月九日这一天,人们会饮下菊花酒,以驱除灾祸。这标志着重阳节正式与饮菊花酒紧密相连。
《荆楚岁时记》也记载了重阳节的这一传统,人们在这一天佩戴茱萸,食用莲耳,同时饮用菊花酒,以期达到长寿的目的。
到了明清时期,菊花酒的酿造工艺进一步发展,人们会在其中加入多种草药,使得其效用更为显著。
重阳节菊花酒的酿造方法配方一:材料:菊花、杜仲各克,防风、附子、黄苍、干姜、桂心、当归、石斛各克,紫英石、肉苁蓉各克,萆薢、独活、钟乳粉各克,茯苓50克。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以酒七斗浸泡,静置五日即可。功效:此酒可祛风冷,补益身体。
配方二:材料:菊花、生地黄、地骨皮各2克,糯米35千克,酒曲适量。制作方法:首先将前三味材料加水煮至水量减半,备用。接着将糯米浸泡后沥干,蒸煮成饭,待其温度适中。然后将酒曲压细,与药汁混合均匀,装入瓮中密封发酵。待酒熟澄清后即可饮用。功效:此酒能强健筋骨,清除虚热。
配方三:材料:甘菊花克,生地黄克,枸杞子、当归各00克,糯米0克,酒曲适量。制作方法:将前四味材料水煎两次,取浓汁2毫升备用。再将糯米用毫升药汁浸泡后沥干,蒸煮成饭。待饭凉后,与压细的酒曲和药汁混合均匀,装入瓦坛中发酵酿酒。待酒味甜美后过滤去渣即可饮用。功效:此酒能养肝明目,滋阴清热。
重阳节的意义与庆祝活动重阳节,这一农历九月九日的特殊日子,因日月皆逢九而得名“重九”,更因《易经》中九为阳数,两阳相重而被称为“重阳”。在古人眼中,这是一个充满喜庆与吉祥的日子,值得人们隆重庆祝。
庆祝重阳节,人们通常会外出游览秋景,攀登高处远眺,欣赏盛开的菊花,遍插茱萸以祈福,品尝重阳糕的香甜,以及畅饮菊花酒的醇厚。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同构成了重阳节的独特庆祝方式。
重阳节的风俗赏菊花。重阳节与菊花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赏菊成为了这一节日不可或缺的习俗。在重阳佳节,人们纷纷踏足户外,欣赏那盛开的菊花,感受秋日的韵味。
登高远眺。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登高远眺是古诗词中常常描绘的场景。人们不仅攀登高处,欣赏山间的红叶与野花,还会在山顶畅饮美酒,品尝美食。
插茱萸。重阳节期间,人们有佩戴茱萸的传统,因此重阳节又被誉为“茱萸节”。茱萸被誉为“辟邪翁”,古人相信佩戴它可以辟邪驱灾,保佑平安。
放纸鹞。在惠州地区,放纸鹞是重阳节的特色活动。人们制作各式各样的纸鹞,让它们在天空中翱翔,寓意着放飞心情,迎接秋日的到来。
品尝重阳糕。重阳节的饮食文化中,重阳糕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甜美可口,寓意着生活的美好与团圆。在北方地区,吃重阳糕的风气尤为盛行。
畅饮菊花酒。菊花被誉为“长寿之花”,因此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酿制或品尝菊花酒,希望借助菊花的神奇力量,祈求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