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菊花 >> 菊花用途 >> 董小宛与冒辟疆只要爱了,便无怨无悔
文小叔说历史让历史更美更有趣更贴近生活
这一路上,小宛吃苦不少,尤其是八月初的时候,遇到一伙强盗,害得她躲进芦苇丛中,几天几夜没吃东西,后来强盗赶散了,偏偏舟船又抛锚了,只得滞留江上,忍饥挨饿。冒辟疆听了这段艰辛经历,心里十分感动。朋友们听说了,也称小宛痴心情种,决不可辜负的,冒辟疆便决定迎娶小宛。到了此时,冒辟疆才真的动心了。此为三晤。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好事近了又出意外。正在冒辟疆与小宛欢好之际,有人报说冒父起宗的船忽抵南京。原来,冒起宗没有赴宝庆任职,而是直接从襄阳辞职回家,途中路过南京,便来看看儿子考得如何。看了卷子,觉得必中无疑,便不作逗留。
冒辟疆久未在父亲膝下承欢,听说父亲来了,喜出望外,便追随过去。此事又未通知小宛。小宛得知后,担忧再次蹉跎了,忙从桃叶寓馆追赶而来,不料在城外燕子矶狂风大作,又被阻留。冒辟疆归心似箭,一路追随父亲到如皋。小宛追上后,冒辟疆又以各种理由相拒,小宛痛哭流涕,回到苏州半塘后,搬请威望甚高的钱谦益和柳如是出马,帮忙玉成此事。
老钱不肯袖手旁观,柳如是更是个热心之人,两人双双赶到半塘,让小宛住在他们的船上,让柳如是作小宛的伴亲。老钱出马,一个顶俩。在老钱的大力斡旋于债主之间,三天内便替小宛了断了所有债务。接着,雇船把小宛送到如皋。
小宛、老钱、如是等人到了如皋,冒辟疆正与老父在香俪园中饮酒。因南京乡试仅中副榜,冒辟疆在父亲面前有些难以交代。仓促之间,不敢把准备迎娶小宛之事告诉父亲,一直陪着闲饮,直到元妻苏元芳把小宛接到寓馆,安置好了住处,才辞别老父出来与小宛相见。这是他们之间的第四次会晤。在老钱与如是的见证下,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四个月后,小宛住进冒宅,正式成为冒府一员。
九年折尽一生福
小宛嫁到冒家,处处小心,时时谨慎,好像林黛玉进贾府,不肯多行一步路,不肯多说一句话。好在太夫人马氏与元妻苏元芳都是好性子人,待小宛亲如母女姊妹,并不曾亏待她。小宛感恩戴德,服侍她们尽心竭力,不敢怠慢。
小宛从嫁到冒家直到故去,前后共计九年生涯,这九年中,小宛收敛性格,从未与马氏跟苏氏发生什么龃龉口角,上下齐心和睦,堪为美谈。俗话说,妻要贤妾要美,冒辟疆天生好命,不仅妻贤妾美,而且妻美妾贤,让他占全了。
时光如驰,转眼到了崇祯十七年,发生了甲申之变。三件大事接连而起,让天下人感到天翻地覆。第一件,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无奈之下吊死煤山;第二件,五月初一日,吴三桂打开山海关,迎降满清,摄政王多尔衮攻入北京,不久便把顺治帝接到北京;第三件,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南京即位,改元弘光,建立了弘光小朝廷,马士英与阮大铖擅权乱政,江山更加风雨飘摇。
如皋百姓起初不相信崇祯帝殉国了,确切消息传来后,城内人心惶恐,发生了骚乱,纷纷逃亡江南。冒家不曾得罪什么人,便没有逃亡的心思。后来局势越发动荡,马氏与苏氏避居城外,只留小宛留在城中侍奉冒辟疆。
弘光小朝廷初建,需要才子装点门面,便授予冒辟疆台州推官之职。阉党余孽阮大铖便派家庭音乐教师陈遇前来拉拢,传话说:“你们因为魏学濂而仇视我,现在魏学濂已经投降李自成,当了李自成的官,他哪有什么忠孝?我虽恨你,实在是爱惜你的才华,你如果肯执贽我门下,我仍然特荐你为翰林院编修。”冒辟疆一阵冷笑,当即严词相拒:“生死在命,祸福由天。我已经自己来到南京,就任凭他荼毒。‘执贽’二字我要吐上唾沫还给他!”
阮大铖岂是善类——有名的阴谋家,权相马士英的鹰犬——得知冒辟疆不买他的帐,怒火中烧,趁冒辟疆与复社诸君相聚于书坊蔡益所处的时候,派一干爪牙大肆搜捕,纷纷投入狱中。冒辟疆及时逃脱,得以幸免于难。
从此寄居浙江盐官任上,身边只有小宛相照应。后来清兵南下,横扫淮阳,浙江也呆不下去了,冒辟疆携全家渡江南下,一路逃难,小宛机智百出,多次救冒家于危困之际,心血耗费不少,为以后早夭埋下伏笔。
最后逃至世交方拱干家,方得喘息之机。夜晚,冒辟疆宿在方家耳房,天寒地冻,朔风凛冽,加上精神上受到打击,病倒在床,疟疾和泻痢交相发作。一病病了五个多月,才渐渐好转。在这一百五十多个日夜里,小宛每天只吃一餐粗砺的饭食,卷着一张破席子,睡在冒辟疆的病榻前,没日没夜地悉心看护。
不仅如此,病中的冒辟疆人烦躁易怒,常常无故打骂小宛,小宛“惟跪立我前,温慰曲说,以求我之破颜”,受尽百般委屈。如是,冒辟疆得以痊愈,小宛却累得面如黄蜡,骨瘦如柴,染上了肺痨病。
顺治六年,小宛见到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名曰扣扣,举止娟好,肤如朝霞,眉眼之间呈浅黛色,就为冒辟疆买作侍儿,还对冒辟疆说:“这女孩儿是君他日香奁中物。”
这年秋天,秋菊绽放。小宛和冒辟疆都爱赏菊。便请花卉名家赵公美从江南惠山之下,移植了几十种菊花到冒家水绘园中。其中有几盆名为“翦桃红”的菊花,花繁如簇,叶碧如染。当时小宛已在病中,见到“翦桃红”,非常喜爱,特意将花放在床边。
每日夜晚将至,便在堂上高烧绿烛,用白色屏风围起三面,放一张小椅子在花间,调整好菊花,让菊影具有参差婆娑之态,然后身入花间,使人在菊中,菊与人都在白屏影内,此情此景,宛如梦幻,引人浮想联翩。因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小宛心情低落,一次凄迷地望着屏风上的人影、菊影,对冒辟疆说:“菊之意态殊美,可人比黄花瘦。”言罢,珠泪滚滚。让人闻之无限浓愁,为之堕泪。
顺治七年六月十七日,小宛肺痨病发作,痰涌血溢,五内崩舂,经过抢救才暂时平息下来。这时候,学政即将在扬州举行院试。小宛屡屡催促冒辟疆前去应试。这年年底,刚吃过腊八粥,小宛脾虚肺逆,不久便油枯灯尽。享年二十八岁。
小宛虽过早故去,但她却是个地地道道热爱生活的人。她有过人的厨艺。据说现在扬州的名小吃董糖和董肉的是小宛发明出来。小宛天性淡泊,不喜肥腻甘美之物,再加上她善于巧思,故而在饮食花样上能时常翻新,别出心裁。
小宛能用各种鲜花酿饴为露,酒后盛出几十种花露,“五色浮动白瓷中,解酲消渴,金茎仙掌难与争衡也”。又在每年夏天冒着酷暑,做桃膏、瓜膏:“取五月桃汁、西瓜汁,一穰一丝漉尽,以文火煎至七八分,始搅糖细炼。桃膏如大红琥珀,瓜膏可比金丝内糖。每酷暑,姬必手取汁示洁,坐炉边静看火候成膏,不使焦枯,分浓淡为数种,此尤异色异味也。”
小宛制做豆豉也有独到功夫,“种种细料,瓜杏姜桂,以及酿豉之汁,极精洁以和之。豉熟擎出,粒粒可数,而香气酣色殊味,迥与常别”。她做的红腐乳,超过了名产品:“红腐乳烘蒸五六次,内肉既酥,然后剥其肤,益之以香甜及海错风熏之味,数日成者,绝胜建宁三年之蓄。”就连做的各式咸菜“能使黄者如蜡,碧者如苔。蒲藕笋蕨,鲜花野菜,枸蒿蓉菊之类,无不采入食品,芳旨盈席”。
而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经过董小宛的腌熏烘醉后就变得“火肉久者无油,有松柏之味。风鱼久者如火肉,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醉鲟骨如白玉,油鲳如鲟鱼,虾松如龙须,烘兔酥雉如饼饵,可以笼而食之。菌脯如鸡粽,腐汤如牛乳”。
厨艺之妙,令后人读之垂涎欲滴之余,啧啧称奇,叹为观止。小宛不愧为与伊尹、易牙、太和公、膳祖、梵正、刘娘子、宋五嫂、萧美人、王小余并列的古代十大名厨之一。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中称,与小宛共同生活的九年里,“折尽一生清福”。此话看来不假,不但享尽清福,还享尽了口福,艳福。诸福兼备,难怪冒大才子要活到八十几岁,在明末诸公子中享受最长,享名最盛。
弘光朝不到一年便灭亡了,明亡后,冒辟疆不肯入仕清朝,隐居乡野,取号“巢民”。顺治十四年秋,郑成功大举北伐,冒辟疆见到郑成功誓师入江的檄文,便秘密召集了一批抗清的子弟以为内应。但后来郑军大败退走。冒辟疆最后一丝复明的希望也破灭了。此后闭门不出,家中日益穷困潦倒,只好以卖字度日。康熙三十二年,这位昔日乘肥马衣轻裘的翩翩公子,走完了一生坎坷之路,享年八十三岁。
冰丝新,藕罗裳。
一曲开筵一举觞。
曾唱阳光洒热泪。
苏州寂寞好还乡。
这是冒辟疆的最后表白。冒辟疆晚年所著的充满歉意的《影梅庵忆语》,透露了这些信息,要是说他不曾爱过小宛,确实冤枉他,但要说他爱得有多深,像小宛爱他一样深,也谈不上,或许根本没有过这样的心思。这样的心思,在小宛死后多年,在冒辟疆的垂垂暮年,当往事萦怀的时候,他回想起小宛为他所做的一切,才恍然大悟,这辈子遭遇了不少女子,真正爱自己的只有小宛。他这才流下了歉意兼悔恨的泪水。小宛呢,不用说了,她是个情痴情种,只要爱了,便无怨无悔。
这里要用一句老话作结:为什么总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本篇结束
至此本书连载结束,感谢各位小伙伴们的陪伴与守候
特别提醒:美好的一天结束啦,喜欢文章的小伙伴们别忘记点击文章右下角“在看”两个字并分享朋友圈哦。
纳兰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