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脾胃最喜欢的5个食物气血虚的人,照着吃就

发布时间:2023/4/6 20:00:44   点击数: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10220338.html

脾胃消化吸收食物是我们身体获取营养,生成气血的唯一途径。

脾胃弱气血就少,人总感觉累,脸色也难看,容易有皱纹,抵抗力弱容易生病,提前衰老;脾胃弱生湿气,容易胖,有黑眼圈等烦恼。有时候健脾养胃比补肾更重要。

很多人脾胃不好,吸收食物营养的能力弱,吃滋补的营养品效果就不好。甚至日常的三餐,也大多是穿肠而过,身体只能得到食物一点点的好,气血依旧很差。

今天分享一些对脾胃好的食物和经验,送给脾胃不好,体虚免疫力弱亚健康状态的朋友,让大家能得到食物更好的滋养,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经验。

1、小米:脾肾同养,但胃病的人不一定适合!

五谷为养,细水长流的日常补养,必选谷类,尤其是小米,其色黄,五脏应脾,养脾胃对肾也好。

《本草纲目》:“粟之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虚热消渴泄痢,皆肾病也。渗利小便,所以泄肾邪也。降胃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

小米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养脾胃以外,还能益肾填精,男女备孕时、总是用脑耗神的人可以多用它补养。

个头虽小,但每个植株都蕴含饱满的生机↑

小米脾肾同补,能把身体先天后天的能量养得足足的,但本身偏凉一些,对于脾胃平和、阴虚有热的体质很好。如果脾胃虚寒、怕凉的人吃太多反而容易不舒服,反酸,这时可以加几片生姜一起煮粥吃。

小米粥最养人的部分是熬煮出来的粥油,又称为「代参汤」。古时候如果没有母乳,便给宝宝喝稠乎乎的米汤,也能养得肥白壮实。

想用小米养脾养胃补肾,一定要熬出粥油来:

小米在砂锅里煮开后,转小火熬大概20分钟到半小时,关火,再用余温焖一会儿。稍放凉之后,表面就会浮起一层香浓的粥油了。

小米强大的生命力,尤其适合总觉得乏累、干瘦吃不胖、头发细软稀疏甚至脱发、气虚体弱的朋友。常喝小米粥,尤其是粥油,比什么补药都强。

2、大枣:健脾养血,但枣皮对胃肠不友好!

大枣,可以说是养生人的标配了,古人更是将大枣传为仙果。

《本草备要》说它:“补中益气,滋脾土,润心肺,调营卫,缓阴血,生津液,悦颜色”。

红枣健脾养心补气血,但不宜多吃,滋补多了容易生湿热,影响气血,一些阴虚、身体堵的体质也容易上火。

而且果皮坚硬不宜消化,对脾胃刺激强,有时吃完第二天还能看到它。所以用大枣健脾补气血,最好煮水煲粥(一定要掰开),或者炒一炒,蒸一下再吃。

方法:铁锅不放油,小火反复焙香,然后做汤泡服。炒制后,焦香入脾,还可以缓解积食。

绝妙好CP:

大枣+生姜:生姜散寒解表,暖胃和中,代茶饮可以缓解手脚冰凉、痛经(加点红糖更好),受寒后感冒、胃寒胃疼等虚、寒烦恼。

大枣+玫瑰:玫瑰疏肝理气,气血通畅,虚的问题就容易暴露出来。加点大枣,一个疏通,一个和补,正好互补。

想得多,用眼用脑多、睡不好多梦、眼睛干、阴虚的朋友可以用:

去心莲子10粒,百合10克,枸杞10克,大枣3枚(掰开煮),小火炖1小时,每晚睡前两小时服用。

3、山药:提高免疫力,湿气太重不要单用

山药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功效。中医认为它养正气,西医认为它提高身体免疫力,疫情期间,多吃山药,是最朴素的、没有任何副作用的食养防疫法。

《神农本草经》:山药味甘温,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脾胃弱气血虚,脸色差,稍不注意就拉肚子,胃胀,总感觉累没力气,还容易出汗,气虚体质,吃了好东西也不能把营养吸收掉,怎么补效果都不好,这时就可以多吃些山药。

山药还补肺气,增强肾气的固摄,把身体的元气固摄在体内,过度消耗的人也很适合。

民国名医张锡纯有一个治疗气血虚、脾胃弱很好用的方子:一味薯蓣饮

薯蓣就是山药,单用一味山药。不过和现在的吃法不一样,「宜用生者煮汁饮之」,用大量生山药直接煮水喝,能起到很妙滋养作用。

摘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煮完不用特意吃山药,把有效成分煮出来喝掉就好。坚持用山药煮水喝一段时间,整个人会很舒服。

超市的菜山药大多是速成的,「土」的能量太少,效果并不好,吃的话可以用量取胜,多吃些。有条件最好用河南道地产区焦作(古称怀庆)的铁棍山药,也就是张锡纯提到的怀山药。

铁棍山药营养最高,健脾胃的效果最好,它是唯一一种能够同时滋养脾、肺、肾的食物,而且能够长期食用,不会上火,也没有副作用。

铁棍山药又称“怀山药”,注意是这个“怀”字,指的就是河南温县地区,在古时被称为怀庆。这种山药的营养价值是其他普通菜山药的十倍,这里独特的土壤环境,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垆土土壤造就了营养价值极高的铁棍山药。

真正的铁棍山药看着是弯弯曲曲的,很丑,表面还有扎人的根须和红色的锈斑一样的点子,但是它皮薄肉厚,肉质十分细腻,吃起来软糯可口,有股自然的清甜。

人人都说铁棍山药好,殊不知铁棍山药种植起来颇费力气,因为对土气的耗损极大,山药吸收土气的能量太强了,种过山药的土地,要养上五六年,才能继续复种。

故而,咱们脾胃虚弱的朋友,如果有条件可以试试这种温县的铁棍山药,无论是蒸食还是煮粥,营养和口感都十分不错。

我最喜欢的就是蓝莓山药泥,以前每次出去吃饭,这道都是必点。首先把铁棍山药洗净,上锅蒸熟,大火30分钟即可。晾凉后剥皮,放在保鲜袋里,捏成泥,倒入碗中,喜欢吃奶香味的就加一些鲜牛奶进去,不喜欢可不加,之后倒入裱花袋中,挤出来,上面淋上蓝莓酱即可。

最近发现一款养脾胃的饼,吃上去脆脆的,还有浓郁的芝麻香,里面用的食材就有垆土的铁棍山药,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老辈人传统手工做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食养方法,加入更多的鸡内金、铁棍山药和黑芝麻、白芝麻,制作成鸡内金山药饼。一片一片的独立包装,每一片都浓缩了原料中的精华!

焦脆的山药饼进入口腔,会尝到几种原料混合的美味,你以前可能吃过干涩难嚼的炕饼,这次绝对不同,你会发现这一片片山药饼整张都是焦香酥脆!每一口都飘香四溢,大口咀嚼的时候,小麦面粉、鸡内金、山药、茯苓、黑白芝麻的香味在口腔里一起炸开,你会惊喜的发现自己好像尝到了小时候久违的味道。

而且里面添加了鸡内金,像脾胃不舒服,积食腹胀的,吃它准没错。还有补虚的芝麻,不仅增添了口感的丰富,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来说,也是非常适合的。

4、茯苓,祛湿健脾家中常备

相较于山药以外,茯苓在生活中不常见,但是我们很多人都吃过,小时候薄薄的像纸片一样的茯苓饼,中间夹着果脯,这道美食是当年慈禧太后的最爱。

茯苓也是生长在地里的,而且它还是抱着松根生长的,在古时的民间,百姓中都流传着茯苓的传说,说它是神秘的东西,而茯苓健脾,主要是通过祛湿来完成的,而且还有安神的作用。

《本草纲目》里面有言:“千年之松,下有茯苓。松脂入地千岁为茯苓,盖松之神灵之气。”茯苓这种含有“土气”很重的食物,能够守护住我们的五脏真气,而且茯苓也是一种可以长期吃的食物,在《神农本草经》中本列为上品,久服不伤身。

茯苓吃起来味道淡淡的,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吃,也不知道如何去做,一般都是炖汤的时候放一些,下面就分享2种茯苓的做法,吃起来更有味。

茯苓蛋花汤

准备1个鸡蛋,茯苓粉15克,三碗水,鸡蛋搅散,水煮开后下茯苓粉,之后下鸡蛋搅成蛋花,加入适量的盐和葱调味即可。简单方便,适合早上做早餐食用。

茯苓糕

准备茯苓粉50克,面粉一斤,两者混合,加入适量清水和酵母粉(安琪),揉成面团,静置2小时,等到面发好后,做成方糕,上锅蒸熟,每天吃1~2块即可。

建议我们吃茯苓的时候,选择茯苓粉,切块的茯苓很硬,煮后也很难煮烂,食用起来口感不佳,茯苓粉既省事又方便,即使想要煮粥煲汤,也可以直接加入茯苓粉,也更便于身体吸收。而且方便储存,不易坏。

有一款专门针对脾胃不好,养胃的糕点八珍糕,里面的主要成分也有茯苓。这个糕点是明代御医陈实功为了当时肠胃薄弱,消化不良的皇子研制的。

陈实功活了81岁,在那个时代属于高寿者,其秘诀,便是注重养脾胃。他认为脾胃功能直接影响人体正气盛衰,脾胃强则气血壮,脾胃弱则气血弱。所以无论成年人,还是幼儿,均需重视脾胃的调养。

到了清代,八珍糕也在宫廷中流传,以乾隆皇帝为首,掀起了食糕热潮,慈禧太后更是食用此糕到晚年用于保养脾胃。

《汤头歌诀》中也曾写道:“八珍糕与小儿宜,参术苓陈豆薏依。怀药芡莲糯粳米,健脾益胃又何疑。”

糕点集合各种土气食物和天然果实制成的,配料有小麦粉、莲子、薏米、山楂、鸡内金、麦芽、茯苓、山药、砂仁、陈皮、白扁豆、人参、鸡蛋、食用植物油、麦芽糖醇液。

其中茯苓,山药是经典的土气食物,健脾养胃。而且还额外添加了化瘀清积的鸡内金,把堵在脾胃的污浊都给清理干净。山楂是消滞的,还有活血作用,砂仁化湿,辛香温散,可以把脾胃中的湿浊和滞气都给化开。

麦芽是行气的,擅长化解淀粉类的食物,莲子有安神健脾之效,还能清一清体内的虚火。这些食材,也是结合了一些国医大师的建议,更适合我们现代人的脾胃和体质。

加上小麦粉和鸡蛋,有着浓郁的蛋香,与天然的谷果食材混着,口感十分丰富,为了保留其中的营养,采用低温烘焙的方式,糕点干湿适度,既不会干的噎嗓子,也不会湿的黏牙,中老年朋友可以放心食用哦,而且不添加蔗糖。

每一块都是独立包装,便于携带,开袋即食,饭前饭后来上一块,既能给身体补充营养,还能呵护我们的皮肤健康,给身体减轻负担。

5、芡实:水中人参,积食、儿童不宜

《红楼梦》里有一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说贾宝玉让人给史湘云送吃的,其中有两样时鲜,一是红菱,另一样就是芡实。

《本草经百种录》说它“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

芡实得最好的“土气”,擅长补益脾肾。

健脾祛湿,增强脾胃动力祛除湿气,人就会轻松,少困倦。而且补的力度温和不上火,也不滋腻生湿气,不仅是女人的“不老米”,也是男人的“长寿米”。

经常吃有利于保持皮肤的水分和弹性,还能改善腹胀,消化不良,没胃口的烦恼。

如果气血虚湿气重,容易恶心、水肿、痰多,舌苔厚腻有齿痕,身体发沉、犯困不想动,软软肉多容易胖,大便不成型粘马桶,湿疹、白带多....可以和上面的食物一起吃,增加健脾祛湿的力量。

用芡实搭配同样健脾祛湿的白扁豆、山药、糯米、红枣、莲子一起煮豆浆、煮粥吃。

也可以选择这款茯渭糕,我们将山药、茯苓、苡仁、莲子、白扁豆、芡实等健康食材浓缩在这块糕点里。

芡实:健脾祛湿,能把体内的水湿排出去,帮助脾胃运化。

莲子:补益脾胃,祛湿的同时能养心安神。

白扁豆:被称为脾之谷,不仅能祛湿,还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

山药:健脾补气,对肺也不错。

茯苓和薏米一定要有,它们一升一降,会让体内的气运作起来

山楂:健胃消食,有了它,哪怕有积食也不怕,还能行气化瘀。

平常当零嘴吃,每天3块

脾胃是身体后天健康的根本,最重要,也最挑剔,太凉太热太滋养,都不喜欢,有时平淡的食物反而最合适。

如果你也有很好的养脾胃经验,欢迎在留言区分享,让更多的人收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pz/249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