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美酒佳酿中泡大的苏州酒文化

发布时间:2023/4/7 16:26:30   点击数:

以苏州为代表的吴地,不但盛产稻米,而且水源充沛,水质优良,这些都是酿酒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同时,也为酒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更有“东北虎,西北狼,不如苏州小绵羊”这句顺口溜,戏说苏州人的酒量。

苏州酒文化是中华酒文化的一个分支,其文化属性相似于我国的其他地方,但又有其独特性。

01苏州酒文化的起源

苏州的酒文化可追溯到多年前,从草鞋山、吴江梅堰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出土了杯、壶等饮酒器。

在吴江龙南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盆中,盆内还化验出了脂肪等物质,这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饮酒设宴的实物资料。

这些都证明了,苏州人自古饮酒成俗。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忆江南》词中写道:“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02何种场景会用到酒?

苏州之江南地带祭神、祭祖时,都会用到酒。

根据古老习俗,友人外出远行,喝送行酒,叫“饯行”,友人远方归来,以酒宴招待,谓之“洗尘”。家里来了客人,也往往以酒款待。

民间生活中的大事,造船、造房、种田、开店、买车、搬新房等等,也会邀上亲友和三五好友共饮。

而人生中的重要关口,更离不开酒。孩子出生三天,喝“三朝酒”,满月了要喝“满月酒”,到了百日有“百日酒”,周岁时备酒席宴请亲友,叫“做周岁”。

结婚要喝酒,做寿要喝酒,办丧事也要喝酒。喜剧电影《小小得月楼》中,服务员将喜事和丧事的酒席,安排在一个大厅进行,又搞错了对象,上错了菜,这个电影包袱每每放映到此处,都会引来观众笑声。

在不同的节令,苏州人也有畅饮的习惯。春节前后,辞旧迎新必喝上一二周;五月端午有饮雄黄酒之俗;中秋要喝赏月酒;九九重阳,菊花盛开,喝菊花酒;冬至要喝冬酿酒……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03苏州酒其他功效

酒还是民间烹饪中,必不可少的调料,称之为“料酒”。具有提香、杀菌、防腐,去腥等功效。在制作腊肉、酱肉时,在炒蔬菜时,在制作鱼虾荤腥时,加入料酒,使菜肴更为鲜美。

酒还被民间用于治疗疾病,如雄黄酒用于蛇咬虫叮的治疗,杨梅入酒,可治疗腹泻、痢疾等等。

04苏州酒桌文化

苏州饮酒也有豁拳之俗,但整体比较文雅,如今豁拳喝酒已难得一见。当然在酒席中,也有劝酒、灌酒之风,宴饮之间,相互比酒甚至灌酒,以此为常。

俗话说:酒菜不分。苏州地处江南,这里鱼腥虾蟹水产丰富,瓜果蔬菜四季不断,也有一些小野味增鲜。

苏帮菜是在苏州船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船菜就是水上游时发展起来,最大特点是选料新鲜考究,加工精细,达到了“汤清而不寡,汁蜜而不腻,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口而不乏其味”的境界。松鹤楼的松鼠鳜鱼,王四酒家的叫花鸡,石家饭店的鲃肺汤等是苏帮菜的代表。

而苏式船点,用面皆可制成各种鲜果、花卉、人物、动物等形状,得吴门画派之妙。

05苏州本土特色酒

白酒

苏州历史上最出名的白酒就是“三白酒”,还有就是太仓以草药酿成的“靠壁清白酒”,常熟以桂花和糯米同酿的“桂花白酒”,以及横泾烧酒都是佳酿。

如今,有些酿酒技艺和原料均已失传,但更多地在不断地传承中,得到了发展。

黄酒

苏州本地产量最大的就是黄酒了,清代时,产于五龙桥仙人塘一带的状元红深受欢迎。

苏州人习惯把喝黄酒说成是“咪一咪”,夏天就着糟货,冬天配着暖锅,温一壶黄酒,抿上一口,温润的液体一点点浸润心脾,一解疲乏。

苏式黄酒口感清爽,代表性的酒品有沙洲优黄、同里红、吴宫黄酒等。

杨梅酒

苏州东山一带盛产杨梅,新鲜的杨梅汁水饱满,酸甜爽口。鲜食之外,老苏州还喜欢用杨梅泡酒。

做杨梅酒,只需用上好白酒、配以冰糖,封紧瓶口。等待一个多月,等到清澈的白酒染上胭脂般的色泽,就能开瓶品饮了。

小酌一杯,杨梅的酸甜在酒中迸发,淡淡的果香在齿间萦绕。

米酒

苏州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居于三江五湖之间,平原和丘陵交叉,四季分明,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自然盛产米酒。

民间酿造的米酒中“菜花黄”和“十月白”,也久负盛名。

一种叫“苏州桥”的米酒深受苏州人喜爱。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始创于清朝咸丰年间的钱义兴酒坊,距今已有近两百年,用古法工艺酿制的米酒,纯净黏稠,喝起来非常顺滑,清甜不腻。

冬酿酒

冬酿酒也算是米酒,口感清冽,带着淡淡的糯米香,还有一股桂花的幽香,爽口怡人。

不过它是“时令专供”。零拷冬酿酒只在冬至前开售,大概只售卖十来天,过期不候。

“零拷”是散装的意思,每年老字号元大昌的零拷冬酿酒一开售,很多苏州市民都会自带瓶瓶罐罐前去购买,店铺门口常常排起长龙,彰显节日气氛。

结语

酒是苏州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吃出文化来”,这是苏州饮酒习俗的最大特点。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苏州才子唐伯虎的这首《桃花庵歌》总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这种感觉,或许就是喝上一点苏州酒的闲适洒脱吧。

"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uod.com/jhfb/24996.html
------分隔线----------------------------